• 8

台灣油價與國際油價脫鉤

路上汽車太多了

油價一次漲貴一點

讓汽車變少

上班可以順很多

piwu0531 wrote:
前陣子剛從美國回來.. 跟年初相比, 汽油漲好多呀 !!
幸好台灣油價有政府補貼, 不是像美國那種漲法 .....
其實以前美國油價很便宜的 ! 02年去美國時, 每加侖才1.5美元而已說....


....(恕刪)


clwu5724 wrote:

有沒有道理? 有沒有可能? 要等到油價 59元才會見真章!

當然當油價 59元而國民所得來到美金三萬,那又是不同的結果!...(恕刪)


這很難說.. 例如美國近幾年物價上漲那麼多, 國民所得卻也沒有甚麼成長 ~
韓國也是這種情況~ 韓國自2004年人均GDP追過台灣後, 到了2007年人均GDP就以 17,596美元 VS
21,695美元差距超過台灣四千美元了 !! 不過近兩年兩國差距反而卻拉近不少 ....
piwu0531 wrote:
這很難說.. 例如美國近幾年物價上漲那麼多, 國民所得卻也沒有甚麼成長 ~
韓國也是這種情況~ 韓國自2004年人均GDP追過台灣後, 到了2007年人均GDP就以 17,596美元 VS
21,695美元差距超過台灣四千美元了 !! 不過近兩年兩國差距反而卻拉近不少 ....
(恕刪)


美國鈔票印那麼多,物價上漲是應該的,

台幣還在跟美元 1 比 30 或 1 比 32,

要外銷卻犧生百姓,讓百姓荷包縮水!
台灣政府所補助油價真是太多了... 怪不得路上塞滿一堆車子呀 !!!
台電跟中油問題很簡單

只要把台電中油購油和購煤成本

然後加上台電與中油的合理利潤,管銷成本,再來算算目前油價到底合不合理

國際原油價格是透明的,國際購煤價格也是透明的

目前在那吵吵吵,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中油與台電是不透明的...

在合理的管銷成本下,如果營運到虧錢,要拿人民納稅錢補貼,人民也得拿出來心甘情願

問題在於,到底管銷成本用到哪去,用了多少,沒有人可以管..這才是人民每次漲價都要拿出來吵的關鍵吧

先別管國際油價,現在國際煤,天然氣的價格都在大幅跌,偏偏台電又說成本在上漲?..要漲價??...

而當初被偷的購煤合約,又一直拿不出來(我就不相信一份這樣重要的合約,會沒有copy本)...

axr6902421 wrote:
台電跟中油問題很簡單...(恕刪)


台灣家庭用的瓦斯是所謂LPG(液化石油氣), 是由石油中所提煉, 所以當然價格跟著
國際油價走~~ 當然這是理論上啦! 實際上由於政府補貼, 所以漲幅自然不像國際油價
那麼誇張 ....

至於台電購煤合約的問題, 根據台電正式新聞稿, 也與媒體所報導的差距很大 !!


----

台電公司遭竊之資料均為多年前履約紀錄之影印本,與報載監察院可能調查之資料無關,且正
本仍妥善保存
,亦不影響資料完整性
11月5日台電員工不定期巡視木柵倉庫時,發現門鎖遭破壞,即向警方報案。經清查,失竊資料
為8、9年前部分燃煤現貨採購之一般性履約紀錄文件影印本,與報載監察院可能調查電價調整
之近期購煤資料無關,且正本仍存放於台電公司,資料完整性亦未受影響。

http://www.taipower.com.tw/news/news1242.htm
----

至於台電與媒體孰是孰非.. 這我就不清楚囉 ~~~~
axr6902421 wrote:
台電跟中油問題很簡單...(恕刪)

中油我比較不了解,但是其實台電的官網有很多你想知道的訊息
台電的成本其實都有揭露在台電公司網頁上,只是一般人沒多用心去考證,只聽媒體斷章取義
100年第四季燃料成本
其中最貴的是民營電廠的費用,因為政府為了將來的民營化?所以要台電扶植國內電廠以高於售電成本的價格購買民營電廠所發出的電能
其中煤的成本是每公噸3512圓台幣,換算去年的美金大約1:30的話,約是每噸117圓,在去聚亨查一下去年第四季煤價三大指數大概也在100~120美元左右,若含運費應該還算合理價格吧

clwu5724 wrote:
照 此 邏 輯 來 論, 台 塑 石 油 超 佛 心 的,台 塑 石 油 這 幾 年 應 該 虧 不 少 錢 !



台塑煉油廠比中油煉油廠建廠成本還要低很多,而且台塑購買的原油價格(據悉是品質較一般的)

也比中油低,沒記錯的話,台塑好像還有外銷油品,所以台塑應該不會虧本~


crtty0317 wrote:
計程車不用吵著補助,因為現在仍在補助油價,1公升補助2元,一個月補助900元,全台灣9萬多台計程車,一個月就要八千多萬!



真的很討厭計程車,最大的交通亂象製造者~還補助他們幹嘛!



crab69 wrote:
就像美國前副總統高爾, 到處鼓吹大家要節約能源, 說地球暖化很嚴重, 結果他老兄家裡的電費嚇死人
真的很不要臉



美國都這樣,要別人限制碳排放量,怎麼不去看看他們國內的碳排放量呢~~

老外都這樣!有嘴說別人,沒嘴說自己。

Morkel wrote:
打個比方說

國庫1000000元,你我才繳10元

剩下的比例都是你所說開車的有錢人出的

他們出補貼的錢比你我還更多

應該是他們比你更幹吧!!...(恕刪)



不對

好, 我承認我的所得低, 繳稅沒有大老板多

假如我繳一元的稅, 大老闆繳9元

但是因為政府補貼油價, 大老闆可以享有壹元的油價補貼, 那麼大老闆的實質繳稅變成8元
但是我汽油用很少, 我沒有享受到補貼, 我繳的稅還是一元

那麼壓低油價不就變成對於大老闆減稅?

如果你贊成對大老闆減稅, 那就請用大大的紅字說你贊成

那麼, 我沒話說

很多的小公司, 老闆也都開高級進口車, 我就認識好幾個
他們有算過給我聽, 假設買台200萬的車, 以公司的名字登記,但是老闆私人用車
200萬可以列入公司的資產, 攤提當作費用,這樣營業所得稅可以比較少
200萬, 以前公司營所稅稅率25%, 可以抵減30萬營所稅, 所以他實際買這台車就只要170萬.
普通人不能抵稅, 就是要200萬買這台車

老闆這樣就省了30萬,當然不會願意屈就於國產車

後續的維修費,稅金,保險,汽車貸款利息又可以省好幾萬, 但我不會算那麼複雜

營所稅率改17%後,反而這些小公司老闆就不再熱衷那麼勤快的換車了
這些老闆們說, 差了8%, 同樣200萬的車,就少抵減了8萬, 對他來說居然變成車價變貴
本來每3到四年就換一部車, 稅率改了, 他就5年才換車

這些老闆們,還真會算
crab69 wrote:
營所稅率改17%後,反而這些小公司老闆就不再熱衷那麼勤快的換車了...(恕刪)


其實只能買得起一兩百萬進口車的小公司老闆, 平時經營也是很辛苦的 ....
台灣一年平均有四五千家工廠倒閉, 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這種小公司 ~
而且一輛售價兩百萬進口車, 其中有七八十萬是繳交關稅 貨物稅等各種稅金的..


至於大公司老闆嘛... 最起碼買三百萬以上房車. 而政府自去年六月起針對這種
豪華房車又額外徵收15%的奢侈稅 ~~ 舉例來說, 買一輛賓士S350, 大約要比
以前多花七八十萬 ...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