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識過所謂大陸的競爭力:1.推銷東西才不管客人有沒有需要或是有沒有厭煩,先推銷再說...2.已經規定不行的事情,要是你沒盡力去爭取把他變成行的話,就是不積極...總之在台灣方面來說就是要夠不要臉....我以前在幾間公司上班老闆都覺得我不錯,有次跟自己親戚的大陸股東去美國展覽也是說我做事不夠積極!
Jimmy Bordon wrote:五年前,《商業周刊》曾經以前台灣通用(GM)總裁劉小稚做為封面故事,製作了「第一位大陸總經理搶灘台灣」的專題報導,當時,本刊曾點出一個趨勢,大陸菁英的高階管理能力,已經被國際大公司認可,而且開始活躍於亞洲舞台 如今劉小稚安在焉?商周所點到的幾乎都是受國外教育,非大陸籍人士(拿外國護照).
簡單說一句好了,你會因歐美債信問題就認為中國大陸科技比歐美強了嗎?大陸人才很多沒錯, 但也沒那麼神,否則不需要來台灣搶人才, 更不用說許多企業還把開發重心擺在台灣.這年頭有錢賺最重要, 守好自己吃飯的競爭力就夠了.比來比去都是空.
「我不願意花上三個月,將計畫書字斟句酌的修改到完美再去執行,只要事情有三成把握,我們就馬上幹,在幹的過程中不斷去調整。」我對這句很有感觸 , 尤其最近這幾年與陸資廠交手 , 我們就敗在求穩求謹慎 ,別人肉都吃完了 , 我們只剩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