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0226 wrote:搞錯了吧.你有沒有聽過真正的北京話跟我們說的國語還是有點差距並不相同 Jedsxohe wrote:我覺的很多時候語言意境表達, 閩南話比北京話傳神,而台灣這邊說的北京話其實也不正統, 北京的住民講的北京話和台灣的北京話聽起來差距很大.. 二位對所謂的"北京話"與"國語"的差異認知看來應該沒有衝突。明時期以前所謂中原北方因歷經多族統治,至元時期融合為"天下通語"。現代的"國語"是由元時期的舊北平話與南京官話,融入滿族語音的一些要素而成的"北京音";南京官話盛行於明時期,以江淮一帶"中原雅音"為正統。到清代中後期,北京官話逐漸取代南京官話取得國語的地位。1909年清正式設立「國語編審委員會」,此即清末民初的國語。說白一點,現代"北京語"係融合了中原雅音、蒙古語及滿語而來。1949年後由於數百萬使用北京官話的族群遷徙來台灣(奇怪的是,來台初代目與二代目的領導人,說的都是發音難以辨認的北京官話),和日語、閩南話及客家話相互影響,如受閩南話影響,原來北京官話的翹舌音變得不明顯;受客家話影響,舌齒音淡化;少發輕聲及鼻音"翁"、"恩"(這裡禁止打注音文)分界變淡,都是導致現行於台灣的"國語"與原來的北京話產生差異的原因。至於現行台語則由明末時期閩南漳、泉州、廈門等地移民帶入,與當時原住民(平埔族、西拉雅族....)、荷蘭人的生活圈融合,逐漸發展出不同於來處的語言及發音。甚至後來又與客家話、日語等進一步融合,許多專有名詞則直接使用由來語的發音(如便所、瓦斯),直接成為台語的詞彙。似乎沒有哪種語言是單純、正統的發展而來,但語言的使用會形成使用者所在該語言地區文化的標記,而成為社會認同的重要象徵。
J大認為有時閩南話語言意境表達比北京話傳神,小弟倒是非常贊同。在學校時有個社團是專門淫濕...吟詩作對的,當時的社長是個很有氣質的正妹。為了與她搭訕,我曾經與她討論起"念奴嬌"這首宋詞,是不是用台語發音會比較好聽。正妹社長馬上拿出一捲錄音帶,正是以台語發音的念奴嬌,聽來鏗鏘有力,比用北京話發音對味。hk127413 wrote:普通話兒是要捲舌的兒...(恕刪) 照安奈唸雄雄親象咧洪吊猴....
念奴嬌用蘇州話,廣東話,上海話,崑山話,閩南話都可以唸得很有味道因為以上方言都有保留其古音北方話,山東話都沒有那些音僅有南方的方言才有那些入聲字並非只有閩南話有韻味而已= =會強調用閩南話唸會有韻味那是因為我們是在閩南話的環境老師拿現成易懂的閩南話為例再適合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