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國外的確比較用心在經營唱片這塊市場雖然網路的確造成衝擊但是人家講的"質與量"才是重點高中時代是唱片業百家爭鳴的時候結果每張專輯10首歌只有40分鐘左右大約2~3首歌可以聽賣價300上下外國專輯12~15首歌大約60分鐘上下整張專輯首首經典首首好聽賣價350~400上下我寧願多花一點錢買外國不是說崇洋媚外~而是已經不再信任國語專輯了!!!
姿色份子 wrote:CD價格也是很奇妙1...(恕刪) 因為當時的CD跟空白錄音帶就如同現在的DVD跟藍光那個時空環境算是高科技物品價格當時掌控在那些人手上..那麼現在CD很多廠商都在製造..成本就是那樣....再來錄音帶 全世界只剩下三家在做 價格掌控在那些廠商上他愛開多少是多少..別家不願意做了就如同黑膠唱片怎麼那麼貴 因為沒人要做 物以稀為貴...補充一點 國外人還是很多人願意買CD 甚至付費下載反之台灣呢?不是國外月亮圓而是他們人多 多人創作總會有好聽的歌曲....台灣100個創作可能只有1-5個好聽那麼國外可能有1000個在創作 當然好聽的歌曲會更多很多人說到KKBOX.....其實這家公司也在虧損....什麼時候倒 不知道...做國際線的唱片公司 LP還是很大..上游出貨給唱片行(例如五大 ROSE 小賣店) 唱片行是不準退貨給上遊廠商的
姿色份子 wrote:CD價格也是很奇妙1...(恕刪) 對於尊重音樂、欣賞音樂的來說CD不光光是成本價也是對創作者的肯定台灣其實有很多創作者的音樂都不錯,但通常不列為清單內..唱片圈萎縮的原因除了唱片製作水準外 ,網路環境的影響也是很大當你無償聽到這些歌曲時你並不會想到創作者的辛苦於是這樣的生態就一直畸形下去什麼?你說好歌你才考慮支持事實就是網路聽飽飽,下載爽爽也懶得買了(爛歌不買;好歌下載聽完不買)在台灣CD其實已經很便宜了,有買國外CD的人一定很清楚以上淺見
只有一首歌在用心,甚至連那一首歌都是抄襲來的,這種CD有什麼好買的~硬要灌其他的爛歌給消費者,那我只好放大絕:不爽不要買了~我現在都把錢拿去買古典音樂CD,至少從海頓、貝多芬那個年代的東西經過世人選擇、淘汰,去蕪存菁後,能留到現在的交響樂,都是硬底子的東西。五年前、十年前、二十年前...愛過的老歌,你能記得的有幾首?花錢讓明星能在信義區買豪宅
★皇極驚世★ wrote:買KKBOX可聽遍全國歌曲,也算支持正版了不過聽完歪國歌曲會發現國內歌曲真的以垃圾居多 與其買那個,聽廣播就好了-另外我還是覺得如果讀者很賭爛某些歌手那就完全不要聽,連抓都不要抓畢竟,雖然難聽,雖然沒營養,但終究還是有版權身為好國民,請不要助長盜版
哈哈哈盜版?或許許多人不知道吧?以前的錄音帶,只要是西洋人幾乎全部都是找仿冒歌手代唱錄的錄音帶賣消費者,因為國外藝人只簽CD版權沒簽錄音帶版權(因為當年錄音帶翻錄容易,所以西洋藝人不愛簽錄音帶版權,CD-R翻製與CD差不多成本,而且有失敗機率。),問題錄音帶還是印著西洋藝人的唱片包裝,大唱片公然的"盜版"。比起直接翻錄的還不道德,翻錄的起碼便宜又知道它是元唱的盜版,而唱片公司是避責的貴貴假盜版。你只要有CD與錄音帶,常聽你就知道很像但不一樣。尤其是知名的天王MJ是專找新加坡模仿歌手來錄的(業內都知道)。別傻了,公司無義在先,何必對它仁慈?死只是剛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