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反省] 從垃圾看出台灣人的教育[補上圖片]

其實不光是垃圾分類

連隨手不亂丟垃圾~都需大大教育

高速公路~道路上有人隨手就把車內的垃圾往外丟

公共場合~遍地都是垃圾~尤其是旅遊勝地~漁港~公廁

(比較有人經常在打掃的還好~一些不常清掃的根本~連嗯嗯完都不沖水)

--

而且其實有些政策宣導還是不夠~垃圾有太多種類了~有時連大學生都分不出來了~何況是小孩與老一輩的長輩呢?


大陸這邊情況也差不多。垃圾分類回收在很多地方剛剛起步,更多地方還沒實施。

不過這的分類前邊似乎有人講了,只分爲生物垃圾(含不能回收的)和能回收的垃圾。這樣比較省事。另外專門的大宗垃圾,比如建築垃圾是環衛部門負責監管的。
寫在這裡備忘https://recycle.epb.taichung.gov.tw/recying/resource.asp?Page=2
可回收資源類
我會盡可能隨手洗手時順便概略沖洗
之後攤開 讓它保持風乾 滙集在大紙箱內。
總之同類收放一起 最後才拿出去回收處。


回收資源 打✓
不可回收 打×

乾淨乾燥之衛生用品類(衞生棉衞生紙包裝袋)也是可回收資源
保護水果用的網袋
我也都有收集一起

燈泡 可回收資源美耐品碗盤非回收資源 屬垃圾類
光碟片、錄影帶&錄音帶卡匣 可回收資源
包裹類包裝束帶 為可回收資源
購物紙袋 可回收資源




乾淨泡麵包裝袋 屬於可回收資源

之前我還不太會分類
全都給出的是乾淨乾燥塑膠類包材袋 裝成一大袋給回收車 一直都有被接受。

最後曾在某天 居然被一位男士拒收
他要我直接丟垃圾車
我只好說:那下次 才不好嗎?
他的同事在旁對他說 沒關係啦 可(接受)收。
註:我可沒客訴哦!
隨後 我再也沒有看到那個人來上班了~
大概被班長炒魷魚了或者被調派到別的地方去了吧[偷笑]

註:不好說明~
總之 已隨水費徵收清除處理費
所以亦可使用市政垃圾及資源回收服務。

待續新增中..
discoby wrote:

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瞭解台灣的垃圾分類政策是如何執行的?說出來大家會哭笑不得...

民間回收業者不算的話...

全台灣只有台北市有垃圾分類回收的能力...而且還遠不如國外的水準...

其他縣市的垃圾分類...純粹是"建立民眾垃圾分類習慣"而已...

大家很認真的把垃圾分類好...交給回收車...

回收車除了鐵鋁罐...其他的資源垃圾幾乎全部倒進焚化爐...能燒的不能燒的...通通進去了...

唉...無言...

...(恕刪)


但是不知道二十年過去了

有沒有什麼改變?

好像還是一起燒⋯

不會分類..可將同屬性 堆放壓縮一起
以求減少垃圾體積就對了。
我能作多少 算多少。

上班地方 回收分類狀況
洗手時 順便將飲料盒、餐盒、紙容器放底部
略沖淨晾風乾.. 後收集一齊。
乾燥劑、保麗龍、有許多圓圓泡泡狀包裝保護氣泡紙..等,屬可回收資源。

新購(尼龍材質)茄芷袋其手把有些刮手..
今出門前為了要幫它拍照
便直接將它拿來裝入平日慣用的揹包
置放二輪腳踏墊上
茄芷袋手把亦恰可套入二輪中龍頭下方之掛鈎上
手把以較軟質的物品 暫先這樣捆著以免刮手造成不適..
註:
昨晚我已用裝地瓜紅色尼龍袋繫綁茄芷袋手把 即可不刮手。但還沒確實美化弄妥。


賣場有多個 但僅只兩個5號茄芷袋
其兩側拼接縫合處的線條沒嚴重歪斜。
買入兩個 一個帶回鄉下給家人。

這O華生技 管制藥運輸過程 怕失竊?
外箱各處每面稜角線轉折處均黏滿
佈滿膠帶
奇怪了 別的廠家 從沒黏成這樣狀態
就這家使用他們自有的黏膠 貼滿所有各處紙箱縫隙。
緊密程度 可說是連1隻小螞蟻都無法爬入。
今有空 有閒情就將其膠帶撕除(需丟入廢棄物/垃圾桶)
平日 若沒空 只好當作剛好
有拆開鋪平且歸類至紙類即行唄
此連結 點入之後
並無法正常運行操作耶

我試:
*程式當機嗎?
*無法與數位客服作基本對話
或進入其回覆載寫內容細項(無法成功連結)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