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近幾年研究所補習班幾乎班班暴滿,看來碩士學歷可能會變成以前的大學等級學歷了!這個暑假在補研究所,每節課都滿班,連座位都坐不夠晚到就得坐在走道上課,比高中補習班還誇張,一間教室同時擠進300人上課! 這一點都不誇張,相信在職生有來補研究所的應該也知道!
廣設大學,好學校一樣難考、頂尖還是頂尖。只是中後段的界線不再鮮明。對學校來說,能賺的錢(幾年內來說)變多了對社會來說,把一些學生多留在學校幾年,或許能幫助一些社會問題的減少。大家都愛學歷,那就一人發一張,剩下一切憑實力。當然身為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的優越感減低了,但讓企業主多注意員工的能力而非學歷,應該是件好事。或許可以多發掘員工在他所學之外的專長。
湯瑪斯與德雷莎 wrote:...(恕刪) 應該說...如果有100個人報考...但是學校錄取的名額有105個,所以是有報就有上..............這樣的方式...我不是很茍同....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書的.在別的方面...也許會比讀書要有出路.
就理工科而言,學生人數變多之後最現實的除了師資不足外,研究的硬體設備也是大問題吧大學生10年來多了快一輩,研究生不知道多了多少,但是我們的設備增加了多少呢?多少間學校有電顯,NMR或其他高等研究設備勒?記得大學時念分析化學的時候,助教說我們每個人每堂課的實驗經費是9塊錢所以藥品不可以亂灑,實驗器材要保管好,弄破了要賠。這還是國立大學的水準。唸研究所時最常用到電子顯微鏡,因為學校有貴儀中心加上有國科會計畫,所以實驗才得以使用電顯作為研究工具,印象中那時作一次的基本價碼要三四千塊。10後的現在教育經費似乎沒比以前多多少,卻多了哪麼多學生。教學的品質實在是令人擔憂
新聞大部分都亂報.我自己是考生.90幾分有學校那是有加權過後的.說不定他只看1科.然後乘1倍(不過因該不可能.那就是一科要90幾分.單科總分也才100)...新聞...參考一下就好...今天社會組總分提高差不多40~50分.自然組我不清楚...因為我考97分落榜...我連去年最低分的我都填了...我們班有120多的也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