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慈濟變更內湖保護區 居民大力反對

mm6842 wrote:
我不認為慈寄到你家回收的機率比垃圾車高........(恕刪)

這跟您前面的論述會不會差太多

再者, 慈濟要做資源回收跟政府有沒有做有什麼關係
慈濟有要求政府配合任何事情嗎?

政府有公立醫院, 所以長庚馬偕國泰都不應該辦醫院是嗎?
拉拉5646 wrote:
這跟您前面的論述會不...(恕刪)


再者, 慈濟要做資源回收跟政府有沒有做有什麼關係
慈濟有要求政府配合任何事情嗎?


有喔

籌建醫院,經緯萬端。勘查七處所在,都未能符合理想,民國69年10月16日至 71年 4月間,時任省府主席林洋港先生鼎力協助下,終於擇定在花蓮市中山路末端國福里河川浮覆之地為院址。



JasonQ wrote:
"自然環境水泥化, ...(恕刪)


所以你只能當百姓..而不能當學者...

也沒有人會相信你的看法.....

拉拉5646 wrote:
這跟您前面的論述會不...(恕刪)


爭議不斷的台北市內湖保護區慈濟開發案
2010/02/20 12:12:23 瀏覽668|回應0|推薦2

爭議不斷的台北市內湖保護區慈濟開發案

爭議不斷的台北市內湖保護區慈濟開發案歷經十年、七次專案小組開會,今年5月11日又嘗試送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試圖闖關,還爆出關說疑雲,會議中知名建築師、都委會委員姚仁喜意外爆料遭受慈濟基金會關說,他公開在會議中表示,會議前一晚接到自稱慈濟基金會人員的電話,要他「能不發言就不要發言」,姚仁喜說,「我很吃驚,慈濟基金會是外界認為的模範生,希望不要再做這樣的事。」

  這段震驚全場的正式發言,印證當天陳情民眾余鐘柳律師、溫炳源先生等人的指控:慈濟無所不用其極地動員會員、關說當地里長、民代與都委會委員護航此開發案,甚至連第四權媒體高層也在慈濟關說下,對於該開發案睜隻眼閉隻眼,不僅對於關說疑雲隻字不提,對於開發案的嚴重性也避重就輕,正如台灣生態學會教授廖本全所說,慈濟真是「人定勝天」集團!

  由於慈濟案牽涉北市保護區開發政策鬆綁,以及市府是否圖利特定團體等疑慮,長年來備受外界矚目,財團法人慈濟基金會在1997年向市府申請內湖4.6公頃保護區土地變更案,欲設置「慈濟內湖社會福利園區」,建蓋十層樓高、足以容納二千多人的國際志工大樓,總開發樓地板面積高達四萬五千平方公尺!
「慈濟內湖社會福利園區」開發面積分南北兩基地,皆位於內湖區成功路五段、大湖公園前的保護區,其中北基地北側有基隆斷層通過,南基地附近有礦坑舊址,兩基地都位在支流河口處,其中北基地的東、西與北側山丘都是潛在順向坡,地質脆弱若大規模開發,不僅影響當地水土保持,也會開啟保護區開發惡例。

  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是內湖當地居民,他們為了保護家園,集結組織「台北市內湖區還我家園促進會」,他們世居在北側山坡地以及北基地相夾在中間的低窪地,過去山坡地集水區下大雨,水患至少可以漫延至平坦的北基地,順利排水,一旦慈濟將北基地開發,建蓋出龐然大物,居民居住的低漥地就變成兩邊高地的「蓄水池」!

  「台北市內湖區還我家園促進會」副會長陳添賜就說,慈濟開發案的北基地,原本是連結成功路與大湖的「溜地」,也就是不得開發,只能做為集水區,後來違法開發為公車處、停車場,每換一個業主就將土地墊高,原本也是低漥地的北基地現在已經足足高出後方農田兩公尺,農田變成北基地的洩洪區,每一次淹水,當地農民辛苦一季的收成全都要泡湯,陳添賜說,賀伯與納莉颱風時,淹水足達兩百公分,很難想像慈濟開發案一旦通過,會淹得多嚴重。

  雖然台北市都市發展局要求慈濟基金會在南基地旁的東湖聯外山區道路橋下增設滯洪沉砂池,北基地得以採工程方式導水至南基地,就不用擔心北基地淹水,然而,該工法是否能有效排水,引發都委會委員多次質疑,當地居民因此要求市府承諾,「假如市府強行通過慈濟開發案,屆時淹水死人找誰算帳?」

  5月11日當天草山生態文史聯盟代表徐美女痛心疾首,因為她也是慈濟人,她慷慨陳述,「我也是慈濟人,但我不苟同在保護區開發的作法,在不對的地方做對的事也不能苟同!誰能保證現在的開發對於十年、二十年後的環境沒有傷害呢?」都委會委員姚仁喜則在會議中表示,「以我個人經驗判斷,內湖慈濟案的開發量體太大,包括容積率與建蔽率都太高。」他甚至認為,「慈濟要回饋社會就不要蓋一千多平方公尺的量體,應該要保護大地、復育土地,不做比做的建設性更大!」其他都委會委員包括郭瓊瑩、蘇瑛敏則力陳劃設為保護區就不應該開發,蘇瑛敏更說,「此開發案量體太大,但簡報內容談太多社福志業,他希望此開發案應回歸專業,不要談太多志業。」

  雖然當天都市計畫委員會尚未正式通過該開發案,但是台北市政府官員包庇慈濟,為此開發案背書說話,讓內湖區居民無法忍無可忍,「慈善單位竟然弱肉強食,強硬把保護區變更開發大規模的國際志工中心」,過去馬市府時代完全不聽居民的反對聲音,儼然是「馬英九開發公司」,現在他們只能向新市府求助,希望環保出身的市長郝龍斌能挽救內湖的好山好水。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26/109/2fopp.html

保護區解編 慈濟闖關再興爭議
更新日期:2010/10/26 12:26 洪美惠

本報2010年10月2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慈濟為了興建社福園區,多年來申請解編內湖保護區用地未果,近日再度送件。此案因計畫區位於順向坡、回填湖區、谷地集水區等特殊條件,加上十幾年來當地多次淹水,爭議不斷。昨(25日)台北市政府都市計劃委員會再度審理,引發高度關注。多數居民及委員皆表保護區土地變更不妥,惟獨主席欲為慈濟用地解套未果,最後以「補件再審」閉會。

北市內湖保護區變更案位於內湖區大湖里,南臨成功路五段與大湖公園相對,原本是台北盆地碧山集水區的湖泊。北市大學教授廖本全表示,此基地具備多重環境敏感特性,也是典型的潛勢災害風險地帶,是該基地劃為保護區的根本原因。

此案歷史悠久,昨日的會議是依據2007年5月11日北市府第568都委會決議,加開討論會議釐清相關議題,經過3次會議討論,於9月28日第3次討論會議決議送交都委會審查。慈濟代表以慈濟之社會公益、國際形象掛保證,表示土地變更後,將致力於環境保護。此外,也提出對當地的回饋機制。至於變更後未來開發使用,則表示將反映在細部計畫,必要時送審。

慈濟內湖基地是典型環境敏感地區與潛勢災害風險地帶,因此編定為保護區。而慈濟內湖基地土地變更案欲以「山坡地」與「平地」解套,認為平地非環境敏感地,開發不影響生態保護。而所謂的平地,事實上是回填湖區,曾導致周邊農園淹水不斷。

幾位內湖地區居民表示,這幾年因為設備改善內湖淹水稍歇,對於慈濟內湖基地土地變更案,皆表希望政府駁回或慈濟撤案。居民關先生說,知道這個案子再度啟動後,就無法好好睡了。他說,1997年以及納莉颱風淹水導致7人死亡,記憶猶新,人命關天,慈濟即使提供回饋也無法給當地居民保障。更有當地民眾提及政府花錢整頓當地治水,和慈濟在保護區的開發行為將造成的淹水疑慮是衝突的。台北市內湖區還我家園促進會代表廖信東則要求慈濟要兼顧農民生存、生計。

當地居民代表大多表示反對意見,但也有支持意見。當地里長及社區發展協會代表則表示樂見開發所帶來的繁榮。

北市府應說明白保護區政策

綠黨召集人潘翰聲則表示,未看到細部計畫之前不應貿然通過主要計畫之土地變更。台北市政府應負起生態保護的責任,而「保護保護區,保護區才會保護我們」。他呼籲慈濟實踐證嚴法師之信念,應保留保護區原貌,復育土地。

本案再度將保護區議題搬上檯面。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認為,保護區變更非因身分或做了多少善事而決定。他要求市府公佈3年來的3次會議紀錄,以了解本案問題癥結是否有解。

都委發言時一致表示,市府應釐清保護區的目的與政策;極端氣候威脅下,站在防災的立場,保護區土地變應採更嚴格標準。

對於慈濟表示要在園區內進行環境保護工作,台北市政府都市計劃委員之一,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黃麗玲表示極為諷刺,除了本案,還提及近日薇閣小學土地變更案。他認為國際間若知道慈濟在保護區開發,會當成笑話看待;黃麗玲強調,應將保護區留給大自然,並優先使用閒置土地。

都市計劃委員,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林楨家對於變更區位多為潛在順向坡,計畫書中卻未對開發將造成周邊環境的衝擊表述,要求地質地形應嚴格評估;對於排水系統的說明亦認為太簡易,認為應針對暴雨逕流量進行專業評估;而水土保持方面雖已遭破壞,以及計畫規模不需要環評,但仍建議進行環評。

市府欲為慈濟解套

主席台北市副市長林建元結論前曾詢問慈濟是否要撤案?慈濟代表先支吾其詞,後表示不撤案。林建元遂作出4點結論,其中第2點切割開發案,分主要計畫(土地變更)及細部計畫(後續開發行為),並欲做成通過主要計畫的決議,使慈濟用地合法。此言一出引起與會者抗議,黃麗玲甚為不滿,要求紀錄其反對變更立場;更有委員提議表決。此時有委員說出補件再審的提議,林建元趁此結論,並表示11月中再審。

保護區有政見 北市府應兌現

對於北市府保護區政策,北市府發展局代表僅說不會進行「通檢」(通盤檢討),而在社服事業、公共設施目的下,保護區可進行土地變更,並以個案處理。發展局表示保護區是1970年劃設,當初的劃設比較粗糙。但至今40年,都委不解為何不通檢,並請北市府應對此訂出通則。

綠黨依據台北市政府現有政策整理出保護區相關政策,包括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第4條第19項,定義保護區「為國土保安、水土保持、維護天然資源及保護生態功能而劃定之分區。」其次,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政策白皮書(2002年11月15日)指出目前面臨之生態課題有:1.人為開發導致山域、水域環境破壞;2.坡地開發、不透水面增加,使逕流量增加;3.自然生態敏感區(如關渡、淡水河岸...)受衝擊與破壞。白皮書並進一步宣稱:「佔台北市一半以上面積的環境敏感地區(包括保護區、風景區、行水區),應予積極保育。」要求市府應實踐其政見。

※註:內湖保護區變更案背景說明

1973-1978年間,七星農田水利會將土地轉賣予新陸觀光公司後,該基地遭回填並開始充斥各種違規土地使用活動,包括網球場、公車停車場、幼稚園等,而集水區之回填亦導致周邊農園淹水不斷,居民陳情亦不斷。1996年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購得該基地,並於1997年規劃變更並建設兒童醫院,然遭都市發展局駁回其變更申請。

2001年起都市發展局召集府內相關單位召開4次(府內)會議與一次專家學者座談會,2003年完成該案水土保持審查,並於2004年規劃為「慈濟內湖社會福利園區」,預計建設國際志工發展中心、救災調度與訓練中心及社會教育中心,並進入都市計畫土地使用變更程序,意圖將保護區變更為社會福利特定專用區。該計畫基地面積合計46,198平方公尺,分為南、北二基地,因未達5公頃故不需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2004年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第543次會議)第一次審議,決議組成專案小組並針對使用計畫、交通、水保、回饋,及保護區開放原則、慈濟與環境的基本理念等議題詳予討論。

2005年7月~2006年12月之間,共計召開7次專案小組會議討論,其間都市發展局角色曖昧、態度偏頗,且專案小組在未完成任務下即將本案送回大會審查。2007年5月召開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第568次會議)審議,決議由都委會另行召開討論會二次後擱置迄今,2010年9月28日由林建元副市長兼主任委員召開第3次都委會討論會,決議比照貓空地區開發許可的模式提大會「努力」。事實上,北市府已透露出讓本案「通過」的強烈企圖,若民間團體未發出大聲音,則本案必定照本宣科通過無虞。」轉錄自〈台北市的城市造災運動〉

【延伸閱讀】慈濟內湖基地保護區變更為社會福利特定專用區案綠手指上的灰指甲─內湖慈濟保護區開發案台北市的城市造災運動對抗北市熱島效應 學者說保留綠地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9932

反內湖開發案 張曉風 : 捐款慈濟慎思

點擊圖片可瀏覽相關圖片
慈濟內湖開發案公開說明會昨(20)日在大湖國小舉行,圖中站立持麥克風者為作家張曉風,右邊則是預留給慈濟代表的座位,但沒有人出席。圖片提供/林峻有攝

新頭殼 newtalk 2010.11.21 潘肇青/台北報導

攸關大湖地區至少1.8萬人生命財產安全的慈濟內湖開發案,早在2001年由台北市都發局召開多次專家會議,蘊釀為該案解套,昨(20)日在一場獨缺慈濟的居民說明會中砲聲隆隆,不少居民憤慨說,竟是看新聞才知道。會中決議近期研議具體行動,堅決反對慈濟在內湖保護區的開發案。

因為202兵工廠開發案向總統馬英九嗆聲的名作家張曉風也透露,馬總統當初為此還致電給她,但她寫信給慈濟上人,到現在還沒有機會見到證嚴上人。她這才明白,「馬英九算什麼?」她呼籲,若長期捐款給慈濟的人應該要好好思考,慈濟拿民眾善款,究竟做了什麼?張曉風說完,現場一位自稱捐款20年的慈濟志工表示,即日起,她寧願將捐給慈濟的錢,改捐作搶救台灣白海豚基金,立即獲得與會者掌聲熱烈迴響。

由綠黨和內湖地區民眾共同舉辦的慈濟內湖開發案公開說明會中,吸引了上百位居民到場聆聽,主辦單位除了邀請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知名作家張曉風、永續發展環境保護工作室執行長丁若航博士,以及發動網路連署反對慈濟內湖開發案內湖居民劉德正等人,此外主辦單位也特別以掛號寄出邀請函給慈濟基金會,但直到說明會結束,台上為慈濟代表預留的座位始終是空著,慈濟並沒有派任何代表現身,跟居民面對面溝通。

不見慈濟代表現身,居民情緒轉移到傾向支持慈濟內湖開發案的大湖里里長郭坤祥身上,他也是說明會中唯一與會的里長。由於被質疑積極推動37位里長連署支持慈濟內湖開發案,郭坤祥解釋,當初他看到連署內容提及,將對大湖公園周邊環境做通盤檢討,他才同意簽署。不過,仍有民眾質疑,里長是居民選出來的,為何37位里長連署支持,居民竟然都不知道?還有民眾建議,若郭坤祥認為慈濟騙了他,願陪他按鈴控告慈濟。還有不少民眾在旁拍手支持。眼看郭坤祥的解釋,無法安撫居民情緒,會議進行中,他悄悄先行離去。

其實早在1996年,慈濟以13億購得內湖大湖公園北側的16公頃保護區土地,原本想規劃為兒童醫院用地,1998年在大湖里公投連署反對聲浪下作罷;2001年起,由台北市都發局特別召開了四次府內座談,以及一次學者專家座談,研議慈濟內湖社福園區可行性,試圖為保護區內的慈濟開發案解套;2003年完成水土保持審查,2005年到2006年為期2年的時間完成專案小組審查,直到2010年11月11日該案被送進台北市都市計劃委員會中審議,只缺臨門一腳,儘管環保團體和居民提出強烈質疑,但在都委會強勢主導下,慈濟內湖開發案仍然可望在12月初順利闖關。

「慈濟近年來積極在各地斥資購地,幾乎所有的案子都過關了,現在只剩慈濟內湖開發案,內湖居民再不站出來,這個案子百分之百會過關。」丁若航質疑,保護區受限於法令規範,幾乎沒有開發價值,但慈濟何以專挑保護區購地?以內湖開發案為例,用13億購買16公頃保護區用地,其中只開發4.6公頃土地,蓋一棟國際志工大樓,難道別的地方不能蓋,非要在地處斷層帶,又有順向坡的環境敏感保護區才能蓋嗎?他也籲請檢調單位應深入調查。

「其實很多建商虎視眈眈地等著看。」廖本全說,「就等慈濟開發案一通過,等於是為台北市保護區解禁開大門,那將是城市造災的浩劫。」他強調,保護區就是要保護居民的身家安全,就像野蠻遊戲一樣,唯有歸零,停止開發,才能確保護區發揮防洪調節作用。他說,若北市都委會執意通過慈濟內湖開發案,其會議程序違反《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廖本全揚言,不排除對每一位委員提告。

此外,最早積極在網路發動反對慈濟內湖開發案的內湖居民劉德正表示,在慈濟提出的細部計書中,防洪設施,只規劃了未來10年洪水標準,根本不符實際需求。這番話一出,立即引起與會者嘩然,他說,目前網路連署已經累積了4000多筆連署資料,近期內會在內湖地區發動連署活動,他呼籲,內湖居民要站出來,大聲向慈濟說「不」。

周末下午2時召開的說明會,直到傍晚結束時,居民熱烈討論欲罷不能,面對12月初台北市都委會審議在即,說明會後決議,近期內將串聯在地居民研議具體行動反對到底。會後,記者嘗試連繫位於花蓮的慈濟基金會,因適逢假日,無法取得慈濟方面回應。

mm6842 wrote:
所以你只能當百姓.....(恕刪)


話說, 淹水沒在第一時間就退去...早就有學者提出質疑與看法....不是只有我~

也許, 你應該學著分辨, 淹水 與 積水不退的差異吧 ~

------------------------------------------------------------------------------------------

回到本串主題:

慈濟對於內湖的用地, 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地爭取變更地目進行開發...

內湖仍然有其他現成的用地可以讓慈濟滿足需求- 內湖大潤發附近的科學園區; 民權東路六段的新開發區....等等

為何慈濟寧可與當地民眾抗爭二十幾年, 也要讓這些地通過開發案?

為何慈濟寧可用捐地30%, 也要讓此案通過?

是因為身為慈濟的優越感, 要做到人所不能? (硬是要在保護區蓋慈濟設施?)

還是因為有更大的土地利益糾葛? (土地所有權人趁此機會變更地目?)


PS.

從小在內湖長大, 每次經過大湖公園就會覺得很奇怪, 明明是限制開發區, 為啥有人可以開幼稚園(當初是福祿貝爾)--> 關門沒多久就變成慈濟園區囉

也聽說現有的慈濟園區是地主發善心捐給慈濟做資源回收 --> 現在看起來好像是"賣"給慈濟的

看來, 事實的真相可能更不堪....
JasonQ wrote:
為何慈濟寧可用捐地30%, 也要讓此案通過?...(恕刪)


這個是法令規定,只不過之前所有的保護區開發案都沒有落實。比如說,最有名的「陽明山保變住六之六」。

JasonQ wrote:
也聽說現有的慈濟園區是地主發善心捐給慈濟做資源回收 --> 現在看起來好像是"賣"給慈濟的...(恕刪)


依據市政單位的會議記錄來看,那邊有很多塊土地,地主也不同。最主要的地基是大有巴士的舊維修站。少數幾塊零星的土地,部分洽購,部分贈予。

資源回收站那一個部分的土地,依據傳聞,可能是贈予的。不過依據市政單位的會議記錄來看,應該只是簽了贈予同意,目前提供給慈濟使用,至於完成贈予與否?地主似乎希望在變更完成之後才一次贈予,確保真的是贈予給慈濟使用。
大家也許奇怪,為何一群在家快樂過日子的家庭主婦、退休老人、學者專家、環保團體會無償的付出他們的時間、精力和工作,站出來和全國最大的宗教團體對抗?以下就是我們的說明:

慈濟的一分一毫絕大多數來自台灣基層的捐獻。慈濟宗團卻在全國各地購買保護地、工業地蓋上基地後再申請變更地目。上月底,位於關渡工業區的【慈濟人文志業大樓】已通過變為建地而身價大漲數十倍。如果內湖保護區再次通過,則台灣這個已被啃得千瘡百孔的大地,不知有多少類似團體正虎視眈眈的伺機而動啊!

在都委會審議中,有慈濟人員聲淚俱下的痛批年輕人敗壞,導致社會風氣隨之色變,大表不滿,並誇讚慈濟在世界上具有國際盛譽,只有台灣人看不起。但如果慈濟業用此法在世界各地蒐購保育地、工業地再申請變更地目,會被該國政府、社會所接受?更何況慈濟宗團購地的款項正是台灣小民捐出的血汗錢,怎麼會看不起慈濟呢?合法買建地蓋大樓,怎麼會有人出來反對慈濟呢?

在會場中和多位記者交談,都對慈濟宗團這個藍衣白褲的巨怪,對政府、媒體的影響及干涉之大都深以為憂。很多對慈濟有更深一層認識的人都認為一旦證嚴不再主其事,慈濟宗團不知要捅出多大的黑洞。

這次親身參與【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的活動,深深體會到一團散沙的民眾結合起來的力量,當然透過環保團體和專家學者們的鼎力支助,共同合作才能暫時阻擋慈濟變更保護區的企圖。同時也因此次的因緣聚會,使我們更了解慈濟宗團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對申請案中的資料不惜造假、隱瞞、扭曲,企圖【以教干政、操控媒體】的運作方式而有所認知。慈濟開發案之所以延後再審,就是他們所提資料無法說服評審委員們(下列新聞連結可看到評審會的決議資料)


慈濟內湖保護區變更 爭議太大未過關~環境資訊中心 2010/12/07
http://e-info.org.tw/node/61655#comment

moya_tseng wrote:
這個是法令規定,只不...(恕刪)


看來...政府的執行力有很大的疑問...


另外, 針對資源回收園區部分土地, 我的想法比較邪惡...

地主捐部分用地 (反正是保護區) 換得 大部分用地將來有合法變更為建地的機會?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