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戰國無雙~武田信玄,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織田信長這四位在日本人眼中,誰有比較高評價?


汁液 型男 wrote:
日本戰國時代
騎馬作...(恕刪)

我愛步兵
汁液 型男 wrote:
縱使將領可能有馬騎
但要打真軍硬幹時,一樣必須下馬作戰
...(恕刪)


我不認為是這樣,基本上宮本武藏的二天一流,就是一種騎在馬上的刀法,若當時不騎馬作戰,又何必發明這種

騎在馬上的刀法。

日本馬是比較矮小沒錯,但日本人身高也是矮小,所以應該能互補。
球德洛 wrote:
豐臣秀吉好像有一次要和德川家康決一死戰時,說了一句經典名言:我們要用正義決定勝負

結果其中他的一位要臣提醒他:錯,不是正義決定勝負,而是勝負決定正義

...(恕刪)


有嗎? 好像沒讀到喔

應該是

豐臣秀吉的家臣石田三成 不滿狸爹德川家康在秀吉死後 野心專權想取而代之豐臣家 聯合西軍部隊 與德川東軍對決於關原 信心滿滿說: 正義站在勝利這一方 毛利元就孫子-毛利輝元 到是語重心長說 : 勝利站在正義這一方

一種說法 豐臣秀吉死後 託付五大老五奉行輔政 於是這些人當中分成忠肝義膽的石田三成 司馬昭的德川家康兩派 由於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是家豐臣秀吉多年好友不曾表態支持誰 一次石田三成去探訪爭取支持時 前田利家就如是說 : 勝利站在正義這一方


白色の瞳 wrote:
我不認為是這樣,基本...(恕刪)


那種是個人需要而已。

日本大兵團作戰,是不可能有騎兵的。
原因很簡單,日本多山少平原,不存在騎兵使用的環境。
況且,日本多山平原少,不存在讓馬好好長『大』的需求。
加菲爾 wrote:
那種是個人需要而已。

日本大兵團作戰,是不可能有騎兵的。
原因很簡單,日本多山少平原,不存在騎兵使用的環境。
況且,日本多山平原少,不存在讓馬好好長『大』的需求。
。...(恕刪)


是這樣嗎?

那假設一種情況,敵我雙方在濃霧中行軍,不巧剛好遇到,此時騎在馬上的武士們,看到敵人的第一個動作,竟然

不是騎著馬衝殺敵軍,而是急急忙忙下馬準備作戰,讓馬兒留在原地,光想像就知道這情況非常不合情理。

而且看日本的古畫,許多合戰都是武士騎在馬上作戰,硬要說因為地形關係沒辦法使用騎兵也說不太過去。

加上武器的長度問題,騎在馬上的武士所拿的馬上槍的長度,跟一般步卒所拿的長槍長度不一樣,馬上槍通常比

步卒所拿長槍要短很多,像伊達家的步卒所拿的長槍可以到四尺,試問如果馬匹只是當成運輸的工具,何以武器

的長度要分騎兵拿的,跟步兵拿的。

再說個合戰的情況,大阪夏之陣中,在兵力劣勢下,真田幸村率領真田赤備隊接連突破德川先鋒軍,而後突擊家康

的本陣,這樣的情況基本上,除了騎兵擁有速度及破壞力能辦到之外,步兵是做不到的,更不可能衝到敵人面前然

後下馬作戰,不然打完你的馬兒都不知道跑哪去了,而如果騎在馬上沒有任何作戰能力的話,就想在戰場上光靠速

度突破敵陣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敵人不是木頭人。
kellenhuang wrote:
甚麼叫戰神 只要用十個普通弓兵還不是把它射死 懂得用兵法和收納人心比較厲害吧

那是另一回事。


日本武士的甲冑相當厚重,尤其頭盔,
不僅肉搏戰好用,騎馬突破時抵擋弓箭更是好用,
這無論歐美還是日本都是一樣,

所以為求活下來;理論上甲冑當然是無限上綱越厚越好,
但這麼厚重的盔甲不是一般人能夠披掛後還能活動自如的,

故攻擊力與防禦力都相對強悍的人是謂猛將,
而能在殺戮戰場中生存下來的方為戰神。

另外,除了守城外,自古以來弓箭手的效用是很低的,
自己想想戰場的情形吧。


戰前軍師會針對對手以及地形下指導棋,而後多半在本陣待命,
但發現有什麼不對勁想要變動的話,通報過程還是敢不上第一時間。

故一個在前線能之中,能即時做出反應與穩住陣腳的武將才是保命符,
上杉謙信之所以這麼屌,就是他具備兩種特質。
加菲爾 wrote:
日本大兵團作戰,是不可能有騎兵的。
原因很簡單,日本多山少平原,不存在騎兵使用的環境。


聽你鬼扯......... 關原之戰難道不是個大平原?
有沒有馬?


戰國時代因為已經有火槍出現,加上日本人重於心法,所以陣地戰不少,
但大場面大戰爭哪個沒有用騎兵隊做突破..............

沒看過大河劇好歹也要玩過信長野望啊

乘馬衝進武田陣營的上杉謙信:


重點不是有沒有馬

可以參考一下文史資料
各大名部隊編制這一部分
就可以知道馬是用來幹嘛的

重點在於有沒有"專職作戰且具規模、可主導戰局的騎兵

答案是沒有

這是近代日本學者自己的調查、考證
不是打打電動、看看小說電視,就要嘴砲的
這類東西多半是加工過的"創作"都是娛樂為主
助益不大,還會被誤導


屏風、圖畫上當然有馬
但是,去數一下全部人數跟馬匹的比例
這才是反映當時的情況


看五輪書就可以知道宮本武蔵多會"幹古"了
不予置評


關原真的不是大平原,非常非常之小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ja/0/05/Sekigahara.png

日本的地形
http://yslibrary.cool.ne.jp/harochiri003.html
鷹有時飛得比雞還低,可是雞卻永遠不能飛得像鷹這樣高
汁液 型男 wrote:
史實都是無馬的
日本馬矮小,主要用來運貨、傳令

縱使將領可能有馬騎
但要打真軍硬幹時,一樣必須下馬作戰
...(恕刪)


你前面說馬只是運貨、傳令用,打仗時騎馬還要下馬作戰。

汁液 型男 wrote:
重點不是有沒有馬

可以參考一下文史資料
各大名部隊編制這一部分
就可以知道馬是用來幹嘛的

重點在於有沒有"專職作戰且具規模、可主導戰局的騎兵

...(恕刪)


後來又改口說,重點在於有沒有"專職作戰且具規模、可主導戰局的騎兵,所以你是承認馬除了運貨、傳令之外可

以用來作戰的。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8/The_Siege_of_Osaka_Castle.jpg
上面是大阪夏之陣屏風・(大阪城天守閣所藏)

在裡面就可以很清楚看到武士是不是能騎馬作戰了,而且騎兵還真不少。

至於你說騎兵的數目,比步兵少,這是肯定的,騎兵本來就是高級兵種,比步兵少本來就不用太奇怪吧。


本多忠勝是長男,幼名為鍋之助,通稱平八郎,出身於三河國額田郡藏前(現愛知縣岡崎市西藏前町),2歲時父親戰死,由叔父本多忠真照顧。從小已仕於德川家康,永祿3年(1560年)在桶狹間之役首次出陣,同時元服。

永祿9月(1566年),他以19歲之齡與本多正重、都築秀綱及同齡的榊原康政成為旗本先手役,指揮五十名騎馬部隊。往後經常在德川家康的居城的城下町居住,活躍於旗本隊伍。

上文參考來源國史大辭典編集委員會編《國史大辭典》第12卷,吉川弘文館,1991年

由上文可知本多忠勝在19歲的時候就開始指揮五十名騎馬部隊,由此可知這已經推翻你的沒有專職作戰的騎兵

了,除非你要硬凹說那五十名騎馬部隊其實只是傳令,既然日本騎兵是可以專職作戰的,訓練出具規模的騎兵軍

團,應該也不是不可能的。


我也來支援一下,去年大阪城拍的照片,我是拍小人偶擺設

其實是有馬,只不過應該都是大將才有吧,我猜的啦

除非特別編制騎馬隊,不然應該還是步兵居多無誤





在下的美少女動畫,漫畫,Figure專業情報站http://tw.myblog.yahoo.com/anime-japan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