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沒經驗的企管碩士(MBA)真的很不值錢嗎 ? 很苦惱!!

tantan22300 wrote:
版上擁有MBA學位的...(恕刪)


是!沒經驗的MBA真的不會有太大用處!

我在一家排名前幾的金控公司的銀行子公司工作,擔任最低階的小主管,公司為了未來的發展預先培養可能的管理人才,因此每年都會招募一批儲備幹部(MA),基本學歷要求是國內外MBA,一旦通過重重關卡獲得任用,職等與薪資都會比一般行員好上許多。

這些MA在獲得任用並接受為期半年HR及單位輪訓後,就會下到單位(行銷、授管、法金業務、信用卡業務等等)與一般行員共事,但是重點來了:就工作面向而言,會有明顯之同工不同酬的差異出現,主要因缺乏經驗,MA的表現往往比而薪資較低但經驗較豐富的一般行員差很多。

當然,經驗是可以靠不斷的學習與工作來累積,但是個人的心態也是決定性的因素!就我所接觸或是所聽聞到的MA表現,可能是因為年輕或是目前的教育體系所導致,常常會有一些MA的心態上不是很能了解前輩或主管的要求,同時也會有因同工不同酬的情形導致較資深員工的反彈,如此一來在管理上往往會造成問題。

回歸的問題原點,MBA有沒有用處?有,但是首先心態要健康,無論在學校成績多麼好,實務往往與理論是有很大差異的,如果可以把自己當作一張白紙,虛心受教,謙虛待人,很快的就可以展露頭角;反之,則只是給公司與自己製造困擾,然後來抱怨為什麼公司不重視自己...

以下是在網路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奇異果的滋味],應該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示:
http://www.paddyliu.com/vb3/archive/index.php/t-3867.html
f我覺得讀MBA真的是一種賭注,學費貴,申請前的準備.

最少要準備GMAT跟托福.想到我..不是要讀MBA

也要考..GMAT真的還滿累人的.
對於沒有工作經驗而又讀了企研所的人.就當作是未雨綢繆吧
其實以我個人的經驗是. 先把MBA的頭銜放在一邊.
找出你真正想做的工作. 充實自己的專業. 在所謂的基層工作領域裡
相信我. 一個企管碩士在大多數情況下. 不會比一個專科畢業生還好用.
但是如果能夠熬過這段時間. 找到正確方向. 企管碩士的前途不可限量.
如果把MBA定位在企業管理. 我個人認為太狹隘了. MBA對企業內外部
及個人管理都應有相當水準. 先學被人管理. 再思考如何管理團隊.
做業務的管理好業務團隊及客戶. 做BRANDING的管好品牌及協力公司.
做TRADE的管好通路深入市場... MBA的工作可說無所不至.
當你真正具備了管理能力及基本工作技能(語言, 電腦..). 行業將不再是
MBA的限制.. 你需要的就是機會!!

我個人求學工作過程小坎坷
某國立高中-某私立五專-兵役-工作四年(某私立大學夜間部)-
某國外大學EMBA-某品牌資產排名全球前五美商公司四年半-
現職某美商台灣分公司專業經理人

我個人是相當肯定MBA有其價值. 但重點還是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個人認知


其實工作慢慢找就好了,不要急
不要覺得自己唸的科系不好

沒有什麼科系一定好,或是一定不好
大家都說唸電機,電子,光電很好.
每年唸這些的人一大堆.一堆人畢業之後,
一堆人都在工廠工作,
在工廠上班很幸福嗎? 很賺錢嗎?
(那為什麼人才流動率那麼高?)

唸商的,大家都說很好.
可是唸商的人好多,從商專到研究所都有
找工作時一樣競爭很激烈

大家都說唸文的不好,
可是有看過唸到中文系的博士的人
不用出國,一去學校應徵就當了助理教授
因為去應徵時,只有一,二個人去應徵,
學校全錄取了.因為沒有競爭者
結果賺的錢比唸電機的人還多

還有很多人沒有學歷,可是當了老闆,
或是做了小生意很成功的.

工作慢慢找,會找到的.不是什麼自己唸的科系不好
加油,加油
你會成功的
轉貼自我哥的blog:
http://blog.ntu.net/jacklo/post/7/285

幾年前我就很關心教育體系規模不斷擴大的問題, 再加上少子化的問題, 現在大學招生錄取率己經達到80%以上, 五科考不到100分也有學校可以唸, 雖然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持悲觀的看法, 但是也有學者認為不應該反對教育的繼續普及化. 也因此我才看到了幾個大學時代就認識的朋友, 如駱明慶, 劉孟奇等的文章, 他們似乎是持這個立場較力的經濟學者.

我無意和觀點不同的人做針鋒相對的對話, 我只想以我自身的經驗, 來對現況做個描述, 身為一個中型上市企業的部門主管, 每年到了畢業求職的旺季, 就不可避免的收到人資單位送來如雪片般的履歷表, 以及必須從中選出求職者來面談的例行工作, 每年我其實都很感慨, 手中的每一張履歷表都代表著一個充滿熱情和希望的年輕人, 而自己究竟要如何才能以最慎重的方法, 為公司選才掄才? 而每一次我都非常的沮喪, 因為社會的淘汰法則, 竟是如此地牢不可破。

說來好笑,其實還是回歸到最基本的經濟供需法則,供給和需求最後仍會達到一個均衡,而這個均衡點,和學歷的供應是無關的。簡單說,如果一個社會需要1000個人才,當教育界由供應1000個大學畢業生變成2000個大學畢業生時,社會最後並不會變成需要2000個大學畢業生,至少不會馬上就改變,而是錄用排名較優的1000個,後面的1000個仍然要被淘汰,所以誠如駱教授所說,那被淘汰的那1000個大學畢業生,也有受較好的教育的權利,但是他被淘汰的事實其實並不會改變。

沒錯, 大學的普及化, 造成了人才向上流動與求進步的機會. 超過80%的錄取率, 讓大學學歷不再是一種門檻或資格標準, 只要有錢有心的人, 都有大學可以唸, 但是社會中的工作職位仍然還是一種有限的資源, 當你收到五十張履歷表, 而你只有二天的面談時間, 只能約見其中八個應徵者, 而且最後只能雇一個人時, 我得如何選擇? 如果有沒有唸過大學不能當作標準, 很自然的, 那就只能看看這個人有沒有唸過研究所, 或是唸的是哪個學校的研究所, 以及在履歷表中值得說服我自己, 這個人值的一約的經歷, 重點是, 我得很快的在第一回合靠履歷表, 就放棄其他四十二個人. 這是一場無聲而殘忍的淘汰戰。

很快的, 我就又發現到, 一個能通過書面篩選被通知面試, 在台大唸了二年研究所畢業的碩士, 居然無法通過我們公司最基本的面談, 他雖然能夠說明自己做的研究, 但無法清楚說明指導教授為何指定他研究這個題目, 在應對能力和思維邏輯上, 都無法讓我認同這是一個聰明靈活有自我看法的年輕人. 再仔細看了他的履歷表, 發現他大學是某所技專院校畢業, 高中則是某所私立職校畢業, 回頭問了他的指導教授, 也說他算是勤懇認真努力做實驗, 但資質評價其實並不是頂高, 但是他卻非常堅持自己是頂尖大學承認的碩士, 一定能夠做好技術開發的創意工作, 所以不願接受我的建議, 改應徵公司現場的製造幹部職缺, 他說他如果想做這個, 他就不用考研究所了, 我要說的是, 大學和研究所的普及固然讓有心向上的年輕人有更多求上進的機會, 但也讓很多人無法看清自己真正的能力, 非常可惜。

這種情況發生並不是特例, 也有留學回國連英文都講不流暢的, 也有回答問題的邏輯發生錯誤而不自知的,最後逼得我連研究所學歷都不看了, 我還是回頭看大學部, 甚至高中的學歷, 發現還是大學的學歷最準, 因為夠聰明的小孩子, 在現在這個時代, 一定可以考上國立大學, 然後如果夠努力, 也就能進入一所更好學校的研究所, 如果他高中唸得就不錯, 這樣的應徵者叫過來面談大概都可以通過基本專業能力考核, 我只需要看看這個人的個性特質是否符合, 就可以很快決定是否可以進用。

我必須要說,雖然這樣做可能會造成遺珠之憾,我也時常自問,難道私立大學和私立技專院校就沒有好人才嗎?高中大學唸到不好的學校,用唸名校研究所不能扳回來嗎?當然不是,這只是機率問題,我的假設是,所有年輕人都是認真面對他的大學入學考試,這裡己經決定了基本資質的高下,研究所考試則決定他對於自我生涯的決心,我在這裡完全不涉及駱教授所說的,開放大學和研究所可能可以有機會提高人才的整體質素,我相信這些人才最後一定也會到達社會各角落形成新的均衡,但從一個企業用人取才和這個應徵者的自我認定這樣的個別微觀角度來說,傳統的文憑主義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被操作得更為變本加厲。

換個角度來說,當然不是苛責這些現在在學校教書的朋友,我相信你們一定還是非常勤於治學與教導學生,但是當被你們教育的人數持續擴大,個別素質也漸漸降低時,我蠻希望個別學生受教育的品質至少能夠維持在一定的水準,至少那較優秀的1000個人也不要被後面的1000人給拖累,否則這2000個人才到了社會中,面臨真刀真槍的淘汰戰時,其實真的是挺可憐的。


個人認為:如果你高中大學混,在10年前也許你可以靠研究所或證照扳回來;但是現在,除非你是想走學術路線,可以靠研究所學歷取勝,社會上大概沒機會了(因為學校還沒世儈到這種地步)....

就說我一個親戚,他今年去唸博士,原因就是他當年是高職畢業,私立技術學院,私立技術研究所,所以到處碰壁,根本沒工作機會(基本上連面談的機會都沒有),今年好不容易考到國立大學的博士,但是他跟我說,等唸出來,也只能在學校裡教書了....
在學校教書很好呀
有些學校很難進去的耶
學校不容易倒
(PS.個人的小小看法,不是想人身攻擊)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