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從工程角度,世界上有哪個地質類似蘇花公路的地方,興建了公路

popshu wrote:
很多人拿瑞士或者是阿...(恕刪)


很抱歉,文中所有的論點都無法接受.

但是這個案子的開發其實關乎的,不只是一條高速公路而已,而是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的人民血汗錢,長達10年以上的交通黑暗期,以及環境永久性的摧毀。

如果以金錢為觀點,建蘇花高速公路假設總經費1000億,不講別的地區,光花蓮市每坪土地因此上漲2萬元(當然絕對不止)500萬坪的土地增值(約3公里 x 5公里面積)就達到這個價值了,政府在花蓮市土地多多,有了這條路也比較容易高價標售.更別提所帶動的民間經濟相乘的效果了.

交通方面,蘇花高速公路不是蘇花公路原址重建,何來交通黑暗期之說?

環境永久性的摧毀? 這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傷害? 請具體舉例,不要用想像. 若是說影響到生態保育,自然景觀,憑心而論,和人命比起來,這些算什麼?

當年的雪隧殷鑑不遠,到目前為止雪隧這個政策對錯也尚未蓋棺論定

雪隧有何殷鑑?仍未蓋棺論定? 你不知道雪隧總是塞車一遢糊塗,北宜卻是空蕩蕩,老百姓已用雙腳對雪隧投了贊成的一票!連當初反對雪隧不遺餘力的名作家都投入雪隧懷抱了,何時才蓋棺論定? 雪隧有隱藏性的危險,我知道.但和它帶來的廣大效益而言,這風險是值得的.即使將來出了災難(我相信是遲早的事),廣大的經濟效益與便利性,讓雪隧會持續存在.加上雪隧的開通,台北宜蘭的交通事故變少了,傷亡降低了,不懂什麼殷鑑與尚未蓋棺論定的說法.

花東不需要跟西部一樣變成北部的糧倉跟後花園,一條蘇花高也不需要為了往返北部的礦產、農產跟遊客興建,花東應該要有自己的方向,自己的步調

你是花東人嗎?憑什麼替他們決定過什麼樣的日子?花東不靠外頭的人過去觀光,喝西北風啊!糧食自己吃啊!礦產自己用啊!乾脆獨立了吧!

Yes!! wrote:
交通方面,蘇花高速公路不是蘇花公路原址重建,何來交通黑暗期之說?

...(恕刪)
我要講你就已經發表,那就挺你囉


popshu wrote:
這20年來蘇花高這個議題反反覆覆,也經過2次政黨輪替,懸而未決其實是有它的困難,當年的雪隧殷鑑不遠,到目前為止雪隧這個政策對錯也尚未蓋棺論定,所以蘇花高的討論必須要凝聚台灣大多數人的共識和梁各種意見的空間才能夠推動,甚至是國家未來20甚至是50年的定位,以及花東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花東不需要跟西部一樣變成北部的糧倉跟後花園,一條蘇花高也不需要為了往返北部的礦產、農產跟遊客興建,花東應該要有自己的方向,自己的步調。

...(恕刪)
質疑雪隧政策對錯未蓋棺論定是馬後砲,
國家建設首重交通建設,蠻荒地區無路如何開發,更別談監測國土探勘地質.
環保一項不是保留原始就是環保,地球不是永遠不變動,環境不是不改變,
以保留原始做環保訴求未免太過.



adolph_angel wrote:
對不起;已更正。...(恕刪)


請問一下~ 你是不是要說 Discovery?
萬能的天神 請賜與我嘴砲的力量

Yes!! wrote:
很抱歉,文中所有的論...(恕刪)

很多人不了解,花東產的好菜、好米及好肉大多送到北部西部賣了。
花東人自己吃的反而是雲嘉南送來的。
曾經有一年夏天颱風來襲,花蓮沒事但雲嘉南淹大水。
結果是我將近一個月買不到茄子。原因是產地嚴重受創。
希望某些自認為精英的人氏能夠了解,在高談樂活、慢活之前,先要能存活,然後才能考慮生活。
不管你遠大的目標多美好,如果連眼前的一小步都跨不出去,那裏想永遠只是理想。
當政客、商賈以及社會閒達在鼓吹"樂活""環保""救地球"的同時,我正卑微的在烈日下"揮汗""彎腰""求生存"。

Yes!! wrote:
政府在花蓮市土地多多,有了這條路也比較容易高價標售.更別提所帶動的民間經濟相乘的效果了...(恕刪)

西部有2條高速公路通過的縣、市不少,人口有因此不流失嗎?有多少縣、市因而發展超越原本領先的縣、市?

Yes!! wrote:
雪隧有何殷鑑?

popshu兄應該是指興建過程中殉職的工程人員吧
越看越不懂

挖不挖隧道 跟環保有何關係?
歐洲 日本 有比台灣不環保?
人家也在挖
人家的隧道 有鐵道 也有公路

我看不出來什麼永久性摧毀


管制才是王道

再安全的道路,也抵不上大自然的力道,如地震,土石流,暴雨...

蘇花公路以前沒出事,為何這次出事?

出事的主因是司機明知有危險還要硬闖

eugeney wrote:
管制才是王道再安全的...(恕刪)

哪來的以前沒出事???
歷年來死的那麼多人都不算數嗎?
當政客、商賈以及社會閒達在鼓吹"樂活""環保""救地球"的同時,我正卑微的在烈日下"揮汗""彎腰""求生存"。
jscola wrote:
西部有2條高速公路通過的縣、市不少,人口有因此不流失嗎?有多少縣、市因而發展超越原本領先的縣、市?

...(恕刪)


人口流失和土地增值不一定是等號.你看宜蘭的土地.雪隧通車前是以一分地一分地賣.雪隧通車後是以一坪一坪賣.宜蘭人口有增加嗎?只要交通便利,好山好水的地方就會有人買.交通不便利,買菜不方便,看病不方便,什麼好山好水? 根本就是窮山惡水!

建雪隧死了不少人,我們為這些殉職人員致敬.因為這些人的付出,降低了這些年來北宜公路上的傷亡人數.因為這些人的付出,宜蘭的外地遊客爆增,促進了當地經濟.(你看看這幾年新增多少5星級飯店?從前有嗎?) 因為這些人的付出,宜蘭人有了一條方便安全的返鄉路.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