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不聊了


Big-河馬 wrote:
看到沒廠商從賺 3.2W 變成賺 0.1W,廠商為了維持利潤會怎麼做?
降低成本啊, 如何降低?

自己想吧


阿就........ 游泳到對面阿....
Big-河馬 wrote:
簡單算一下:
假設賣價 1W美元,利潤10% 就好
假設材料進口占成本 50%好了
其他成本 50%

(1)NT$ : USD 32:1
材料進口成本 0.45x32=14.4W
其他成本 14.4W
14.4+14.4=28.8W -->總成本
賣價 1Wx32=32W --->廠商收到的錢
32-28.8=3.2W ---->廠商賺的錢

(2)NT$ : USD 26:1
材料進口成本 0.45x26=11.7W
其他成本不變 14.4W
14.4+11.7=26.1W
賣價 1Wx26=26W--->廠商收到的錢
26.1-26=0.1 ----> 廠商賺的錢

看到沒廠商從賺 3.2W 變成賺 0.1W,廠商為了維持利潤會怎麼做?
降低成本啊, 如何降低?
...(恕刪)

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做生意~沒有一定的利潤誰要做..
樓上講的...那就去大陸吧..


faro wrote:
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做生意~沒有一定的利潤誰要做..
樓上講的...那就去大陸吧..


沒錯阿..所以大家都西進了... 但看著吧...現在美國壓著讓RMB升值, 後面的影響幅度更大(今天已破6.65)
但大陸至少可以供內需
我家N年前用27元的匯率拿台幣換美金投資美國房地產,後來美國房地產大漲3倍,現在美國房市不好也賺超過一倍...

若台幣再升值,可以再投資美國房市,反正現在台灣房市正高點,匯率再上去可以說是兩頭賺,美國的已是低點,投資商業不動產應不錯~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faro wrote:
我記得10幾年前台幣...(恕刪)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背景
這樣比較是無意義的
Mobile01系統服務員:不行耶,來 vandw 一起跟服務員複習一下~
進口商是最大受惠者!!!!!!!! 不過進口貨肯定不會有比較便宜!!!!!!! ???????????????????????

無恥商人,,貶值時有降價嗎??


因為還有關稅問題!!??????????????????????????????????????????????????????????

藉口,,
jamchen wrote:
此一時彼一時...1...(恕刪)





事實(未來)就是

先升(倒了一些工廠)

再貶(像現在香港般)







都引青兵入關了
還能回頭 嗎
誰叫台灣大多數的出口商都用美金計價....

如果改成人民幣或是日圓,那台幣狂升吧!!
有空的可以去看一本書:民國100年大泡沫,

一、 上一波泡沫破滅前後時期的金融與總經變遷,

二、 論述本波房地產泡沫的嚴重情況,

三、 論述央行的政策之失當,

書中提到:

台幣應升不升,央行就必須印很多台幣來阻升,

導致資金浮濫,因而早晚會造成資產泡沫,從而影響各個層面,

況且台幣不升,大家的實質購買力都會降低,

外銷廠商受到保護的結果,會花較少的心力在提升技術,日久反而沒有競爭力,

央行不論景氣好壞,每年有巨額盈餘繳庫,因為它控制利率及匯率。

升值有各種效果,該不該阻升?升多少?我想大家的立場不同,結論也不同。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恩..小弟此前說到可以參考商周的文章其實並沒有說要大家都認可他的說法(自己也是電子業的,有時覺得他寫的一些關於電子業的東西有時會過於浮誇或太淺沒有真的了解到癥結點..)..但是至少文章有寫到一些你我可能沒想到或分析一些可能的利弊現象..
貨幣貶值(相對於競爭對手)對出口絕對是有利的,對出口導向為主的台灣應該也是利大於弊...但只對你自己有利而沒有弊的東西可能長期存在嗎? 當美元要貶亞洲貨幣普遍被迫得升值而台灣有可能置身於外嘛? 能做的應該是政府減少升值帶來的衝擊,至少延緩給企業做前置時間準備,企業本身也要有認知升值可能在所難免..要提早模擬因應..做企業真的不簡單,小弟的公司在大陸保稅區..基本上內銷很難做(境內關外,要做內銷物料進廠要先完稅,同一物料又做內銷又做外銷勢必料號要分開.結帳庫要分開..庫存帳要分開管..不然關務,稅務都會出問題..),所以一般以外銷為主.人民幣這幾年來升值都超過20%了,員工薪資都漲了兩倍了..公司還要不要活? 要的話就要想辦法啊..純代工的只好重新談判重新議代工價(加工費,handleing charge..),代工合約要談多久換一次價? 合約計價幣別?...帶工帶料的就看零件從哪裡拿的囉..電子零件原廠很多都在歐美..不透過亞洲盤商直接跟美國大盤商或原廠拿可不可行?當地成立個辦事處專責採購(一切按美國法規按稅法繳稅),系統跟操作人員主要由大陸端人員操作及維護..RFQ詢議價時兩邊材料比成本價(夠過自己開發系統比價..歐美的要多計上運費及答交日期等)...沒辦法..大陸這個美國最大的債主都沒辦法抵擋了..人家真要你升值你真有辦法說不? (大陸財經台一堆學者,官員之前整天在討論這檔事,堅拒者的人很多..很多官員也表明大陸政府立場)..結果哩?

恩..我只是以台幣計薪的小小台勞,薪水兩邊都有領..之前人民漲得兇我就定時把台幣換人民幣(找同事朋友換不怕有手續費跟被銀行賺匯差)..現在就靜觀其變囉..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