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glinghuxi wrote:呵呵,你这比喻有意思...(恕刪) 喔,我要表達的是:以正體字跟簡體字比起來,正體字像枝葉茂密的樹,而簡體字卻像樹沒了葉子一般,少了五千年來演進的美感,各族文字融合,還有表達的力度相對的也不夠。所以每次我看對岸文學的時候...真的會很頭痛,而且很多簡體字並無法表達原本的意思,這只是我的淺見。
恩 專二的國文老師一上課就是寫滿了整版的簡體字還一直跟我們強調中國是未來的趨勢,所以簡體字也是未來的潮流而且上課還一直灌輸我們依些大陸的思想,還強調期中期末會考簡體字當初大家也都是笑笑當他有病誰管他誰知道他其中真的考了一大篇= ="結果想當然期末只好用心專研苦讀造就了我現在繁體簡體都能通 哈哈
不僅枯,還枯的到處耷拉...那個關鍵字是什麼意思呢...耷【詳細解釋】:耷 big-eared; 耷 dā 大耳朵[big-eared] 耷,大耳也。――《玉篇》 耷 dā 下垂[droop] 春蘭一下子耷下臉來。――梁斌《播火記》 耷拉 dālɑ (1) [loll]∶鬆弛地下垂 她牽著熱毛子馬,腦袋耷拉著,見人就歎命不好。――周立波《暴風驟雨》 (2) [slouch]∶鬆弛地向下掛著 一頂帽沿耷拉下來的帽子 耷 dā ※不準注音文...所以唸"搭" 大耳朵。 〔~拉〕向下垂,如“~~著腦袋不吭聲”。亦作“搭拉”(“拉”均讀輕聲)。 鄭碼:GDCE,U:8037,GBK:DEC7 筆劃數:9,部首:耳,筆順編號:134122111 big-eared;恩, 耷就是...大耳大到垂下來... 每日一字
konglinghuxi wrote:这话说的对,特别是年...(恕刪) 雖然學簡體不難(多看PPS就會了)但那是給你們中國遊客看的有簡體跟正體當然是看正體若非必要 幹嘛沒事去看簡體的旅遊說明還有你看不懂右上角有簡體版嗎?明明是台灣網站 卻出現一堆簡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