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感嘆]環境艱苦,大家要撐下去啊!!

真是奇怪
看到各位大大的言論
真不像是在01看到的勒
01是一個可怕的敗家地獄
應該不需要小弟說明了吧
其實小弟是一個很節儉的人
常常被老媽唸說為什麼衣服不多買一些
每次想買個什麼東西
都是會東看西挑的
最後還是沒買下去
倒是吃東西例外就是了(說到這~我最愛吃的還是黑白切就是了)
所以看到01上面各位敗家魔人
心中真是無限的景仰與佩服
其實大多數是在幻想自己就是那些敢愛敢敗的魔人啦
所以突然之間看到這篇文
還真是一時反應不過來勒

臺灣這幾年來 基本上就是在搞信用導向的消費 因著銀行的授信標準的降低 每個人
的信用就突然地變好了 easy money 到處都是 只要是個人你要現金卡 信用卡 那是
沒有什麼問題的 先消費再買單 買不了 就循環利息吧! 這種信用導向的消費一旦信
用開始緊縮時 這些消費活動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消失掉 因為這些消費行為的基礎
不是儲蓄而是個虛幻的信用!只要還有點判斷能力的人應該都知道!

要說到政治成面 最好是要先搞清楚為什麼 景氣會突然變差了!
swpoker wrote:
真是奇怪看到各位大大...(恕刪)


01上潛水觀摩的多, 買家多但敗家的少

何謂敗家? 個人心中一把尺
用了5年的手機壞了買隻2萬元新機種預備再用它5年,不是敗家
用了2個月,或2個星期的手機,看到特價換了隻2000元新型手機,算敗家
那是因為景氣一直都不算好,(比5-10年前)就像上面大大說的,錢不是不見而是近了少數人的口袋,
這兩年因為卡債風暴,政局不穩的關西真的部分零售商,好一點的至少掉了4成的業績阿,稱不下去的只能說掰掰了!
台灣的景氣從西元2000開始下降,從事製造業的幾乎都往大陸跑,服務業也還在萌芽階段,
政府除了把門關緊一點,不讓企業出走之外,完全沒有對策。
這樣的形式逼迫企業不得不轉型,成功的繼續經營,失敗的只有關門。

偏偏這時候的銀行拼命推現金卡和地下錢莊搶生意,製造了假性的繁榮,讓人以為景氣回升。
結果造成大量的呆帳無法抵消,銀行為了自保只能緊縮現金卡,馬上對部份流通行業產生影響。
所以不是景氣變差,是一直沒好過 !


有人覺得景氣還好,是處於有利潤的行業,或國家公務體系的。
在這個轉型的階段,工作隨時都會不保,不僅僅是員工,老闆也是非常焦慮的 !
此故彼,有無生滅
一般人都是看媒體講,如何如何。
但經濟不好有下面原因。
1、錢進大陸。
2、代工產業。
3、責任制。

1、2:錢進大陸,商人無祖國,把台灣最之前經濟高成長經驗(代工),帶去大陸
,溝通上大陸比印度好,台灣的手腳被打斷,成長力,頓失。
好在有緊縮政策,不然失業率會更高。
3、責任制,讓台灣十幾年過去了,大學畢業生,薪水不增反減,為啥?
老闆一致口吻,我在大陸,請幾個人,在台灣只能請幾個人。
加班費??之前是1.33,1.66,2,在領,加班費一個月領下來,通常是月薪一半,
經濟當然好阿。

當然大家或許不知道,大陸廣東女工薪水,從七年前100、150RMB到現在900RMB,還招不到工,拿之前台灣經濟大好的錢,前進大陸,幫大陸提升國民所得,台商就是這麼可愛,這是我工作多年感想(電子業)。想一想,如果沒有緊縮政策(台面下有辦法偷渡一堆),你們在這邊勸敗?
我看找工作都來不及了,還勸敗。
反正台商的能力是大量代工與cost down
與其煩惱這些東西

競爭下去的結果
我想不會是有雙贏的空間
不斷的廝殺到沒有競爭優勢為止

就算只有zaku 也可以把Strike打下來..
前陣子看到IBM將於七月刊載IEEE dev的高速CPU...
就深知自己還可以放心幹嚕...
薪水沒有別人多也沒有別人少
夠自己活夠花用就夠啦^__^

想想..找一份隨著年資會讓自己身價高漲的工作性質真的不錯.
從兩個方面來探討

從消費者的需求方面來看
1. 第二季本來就是3C產品較淡的季節,沒有什麼新的東西推出,暑假才是廠商推出新產品的重點時期,
所以消費者都是觀望居多,不然過了一段時間手上的東西可能就舊了===>季節性的買氣弱。
2. 我不是電子產業的,不懂產品,但是從我一個使用者的觀點來看,現在其實很難有新東西可以打動我去購買償鮮,PC可以用就好,手機也夠用了,也已經無線上網了,所以除非真的能夠很快解決手上 的 棘手問題,否則寧願錢存下來等新產品問世。====>需求不強。

從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來看

以3C產業來講,比較屬於內需產業,銷售的對象是住在島上的我們,所以跟大家的購買能力息息相關,

購買能力=收入-支出-儲蓄(包括投資)
簡言之,就是手上有筆 '預算' 或是閒錢才會買東西,尤其是當戰勝時,就會排擠掉其他的花費了... 但是這是一般人的消費方式,但是要是購買能力不足,心中的惡魔之慾望消長時,只有一各辦法了
===>眼不見為淨,先刷了再說!!!
所以,上述的購買能力公式要再加上一個借貸,成為:
購買能力=收入-支出-儲蓄(包括投資)+借貸(信用卡、現金卡、跟父母借、跟朋友週轉.....)

以前銀行比較不積極時(有預謀的...),雖然無力償還本金,但是只要每個月交最低應繳就可以度過難關,現在銀行收傘問題就出現了,有數據為證:





左邊是現金卡借款額額,右邊是信用卡循環借款餘額,沒有看錯,現金卡最高時,大約3000億,信用卡5000億!!! 而這些利率都高達15%以上,而且是循環的!!
經過今年上半年,現金卡餘額剩下2500億,信用卡4200億,後面預估還會一路下降!!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用借來的錢來買3C,但是光是還這些錢就對購買3C產品的購買力大大地打擊!!

因此,在收入在上半年很難突然暴增下,在借貸金額無力在增加下(甚至要還錢!),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也是急速下降的!!

====>總結,單就內需的3C產品而言(應該不止3C產品,所有的消費皆是),目前買氣不振的情況恐怕還得持續一段時間....
今天看到某報紙
上面說台灣千萬富翁
比去年增加許多
看來錢都到
少數人口袋裡了
自分で选んだ道だから 跪いても终点まで歩んで行かなきゃいけな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