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小心 wrote:想請問的是 藥商業務 都必須是醫藥科系出身 跟精通英文 才能去當嗎?(恕刪) 不需要!選對公司最重要~有制度、規模的公司會循序漸進的訓練新人一般從DS(藥局)開始~可以勝任公司又有規劃就跑GP(開業醫)~最後才是HP(醫院)一般會流動率高就是沒有循序漸進的訓練新人==============================================================我又認真了
我不小心 wrote:.想請問的是 藥商業務都必須是醫藥科系出身 跟精通英文 才能去當嗎?可是說穿了一切都是還得....討好醫生去選用你的藥.(恕刪) 不是. 以前我有個朋友就做過藥商業務, 還是上市公司. 她不是本科系畢業的, 就只是胸部大,臉蛋不錯而已連她自己都搞不清楚為什麼面試會被錄取
以前真的是肥缺現在健保局狂砍藥價醫院也會對你施壓調低價格兩邊不是人就是藥商最好的寫照所以現在藥商慢慢開發自費這一塊一般的藥國產的百百款競爭到死業務賺的都只是蠅頭小利而且現在新進業務其實都是幫在伺候老業務很少有個人業績(除非你是作藥局診所那種)大部分都是一個TEAM下去分錢跟當兵一樣!!菜鳥就是該死!!當然領最少押!!管你醫院賣了多少~你必須開發出個體戶自費跟你買那你的薪水才會多一些
開帖的現在才知道啊01這個也不是第一次討論了,上次看到也都N年前了外商和國內的業務是兩樣情尤其是國外大藥廠的專利藥,算起來相當昂貴通常是要醫藥科系畢業,英文相當程度,不過有時候要幫醫生看論文,所以英文也要好,相關知識也要會只是奶大這種的啥都不會,我想很難不過本土的不是相關科系,我女友的一個朋友好像就是這種的,但我不熟送東送西送小孩都有,可能讓他送也有?早餐要幫忙買摩斯,還是什麼星巴克,也要常換,吃麥當勞會碎碎念中餐或者要醫生們來開會還是看介紹,反正是要醫生聚在一起,都常常要打理的很好,吃的喝的,都要水準以上什麼連戰式的便當,幾星級飯店外包的菜,春水堂的飲料(五十嵐的不夠)不過的確算好賺,也不過..當然是相對的啦以C/P值來說,錢還是不少,以前當然更多,大家都有份,又封閉,現在就只剩一些外商大廠了不過這些外商業務的對手,通常是敵對藥廠或者自家藥廠的自家人,以及推新藥或續簽時的業績無論各種業務的壓力都是這一掛的通常是一開始就跑較小的區域醫院或其大部,當然不是每家都能這樣業務這工作就是爬的能夠很快,之後就是和醫院的醫生感情要持續的"培養"的很好外商業務的福利都很好,而且交際很多都可以報公帳,犒賞你度假涵碧樓之類的也常有歐美當地的藥商業務的福利更是嚇人所以台灣的自然不會少給絕命追殺令片子裡那種藥廠大利潤可不是騙人的,跟菸商差不多親戚在J開頭的藥廠當業務,現在已經在醫學中心等級的醫院,到此等級從入行短短不到五六年左右..雖然不常放大假,不過有放就會去和朋友去歐美玩好幾天,小假就是常去北投高級溫泉泡湯不過這自然就自費啦說看醫生或指定開刀等這種的沒有關係、病床等....那是騙人的(不過她作了這個工作,變了一個人,問題很多.....唉....不算孝順是一個我覺得最大的缺點,還影響別人)
上面的網兄知道這業界很多東西喔....事實上藥廠的型態分成兩種,外商和本土....,兩者之間的差異之大甚至可以看成是兩種不同的產業了..本土藥廠基本學歷高中以上即可,反正賣的也只是學名藥,利潤極差,大多是報價給診所,小醫院看OK與否,因為所需要專業性和複雜度低很多,所以人員素質和福利要求相對的也不多...但是外商藥廠許多都是幾乎富可敵國的企業...每年光是投入研發的費用是國內企業(群)難以望其項背的,光是一件新藥開發到上市成功(FDA核准上市),先別談能賣多少就高達6~7億""美金""的成本,也就是說要你先拿出將近200億台幣來做不一定能回收的投資,本土藥廠誰能!?上面講的是"一件",但國際化的藥廠通常不會僅有一件新藥開發案,而常常是好幾件在進行..沒錢燒,誰玩的起這遊戲...當然若成功了,後面的專利保護及帶來的利潤也是非常非常之可觀...也因為這麼可觀的利潤,所以競爭很大,你的藥好,我的藥也好,大家都差不多的狀況下,那要用誰的藥就取決於醫師的認知...什麼叫認知,就是醫師對這個藥的印象,所以在和你非親非故又不熟的狀況下,要醫師客戶用你的藥,就是拿出學術來,和醫師客戶聊疾病治療,談藥品使用等,所以一堆訓練資料都是艱澀的醫學名詞,加上一堆相關藥品、疾病的論文要不斷的去用功唸書,所以基本上外商的業務代表水準不能太差,以前都是藥學系畢業優先,或者是護理等醫藥相關背景的,現在則慢慢有許多商學院的人力也加入這一塊,因為第一年起薪就不錯,約35000~40000不等,還有一堆津貼名目像日當(餐費)、油費、停車費、有的沒的費之外,或者就是配車配手機配筆電,所以幾乎不含獎金的薪資年薪60~70萬,而獎金加上去不用爆肝但年薪就破百的比率比丟銅板50/50的機率還高很多...這還不含週休二日見紅就休,產假年假病假等比勞基法更好,最差也和勞基法一樣,撇開這個,就算能力爛到爆,沒業績也沒獎金,薪水津貼照領,年終照領,被公司Lay off還可拿一筆資遣費,因為這些大公司經不起一告上法院鬧上新聞的企業形象或股價受損...不像保險業僅給幾個月基本薪,或者汽車房仲等業務會倒扣薪,一樣都是業績導向,但其他差異卻如此之大,連目標客戶就只是區域內的醫院的醫師,所以外商藥廠的缺一出競爭都十分的激烈,別說業務門檻低,這種外商業務的門檻在畢業生求職時若懂得這產業的人,履歷拉出來可是一間學校比一間大...學歷一個比一個高以上是光鮮亮麗的一面...但是這工作不為人知的辛酸也很多,礙於"眉角"不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