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jim wrote:
應該說大明是內閣制 呵 英女皇 日男皇也沒看在做甚麼(恕刪)
明皇帝鬥蟋蟀的鬥蟋蟀、做木工的做木工、泡後宮的泡後宮
都專精再興(性?)趣上,很忙的

不過忙於政事的也是有,算是一個很有趣的朝代
哇~考試100分 wrote:
電視上對於雍正/康熙/乾隆 這幾位皇帝歌功頌德,更是不可思議的事,
尤其是乾隆...
同意這點.
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中表示自己為外國人or夷人, 只是剛好他有這個命及當時(明朝)的中國過於腐敗, 所以滿人來接管中國, 口氣表現的很謙卑, 但是乾隆一上位, 他可看不慣他老爸的這軟態度, 直接把大義覺迷錄這本書給禁了, 並且開始大興文字獄, 所有書記, 上奏, 仿間所有見的到的字眼, 都不能有“虜”,“胡”之類字樣. (跟現在很多人見"中"字必反一樣)
現在中國的版圖, 有許多都是在乾隆時所打下的, 但是只看表面的人, 會去歌頌乾隆的豐功偉業, 四處更有歌頌乾隆的碑文, 但是後來的人回頭再去想, 有些仗或許有必要打, 但有更多的仗真的有必要打嗎?
一些邊陲的仗打了不但損耗國力, 且那些邊陲之邦並非兇惡之人, 更稱不上什麼威脅, 有需要這樣殘酷的趕盡殺絕嗎?
乾隆的豐功偉業, 是建立在他阿公和老爸身上, 有了這兩代明君, 讓他有豐沃的國力可以揮霍, 當時的乾隆沉浸在自己的成就當中, 自大的認為中國是最強悍的, 在康熙在位時, 康熙拜了很多外國師父, 精通于數理, 但是到乾隆時, 反而把國家封鎖.
乾隆關閉了許多的貿易港口, 只留下了廣州進行貿易, 並且制定了許多可笑的法令, 如外國人不準學中國話, 不准買中國書, 這代表乾隆怕外國人學走了中國話及中國博大的學問.
這還沒什麼, 乾隆還禁止外國女生下船踏入中國的土地, 這代表什麼? 乾隆怕外國女生把中國優秀的種帶走啊.
可悲又可笑.
有太多太多, 懶的慢慢打了,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余秋雨寫的 一個王朝的背影.
乾隆...一點也不值得歌頌的皇帝.
水龍頭 wrote:
如果雍正當時能在位6...(恕刪)
雍正掌權時已經是中年人了,雖然中年人的歷練可以讓他好好掌握朝政,
但是他過於強逼自己,創下批摺子第一名的皇帝,但也因此早逝。
乾隆年紀輕輕就掌權,打了幾次勝仗越覺得自己了不起,所以中年開始墮落到老死。
但說實在的滿人是所有中華文化相關的外族中漢化最徹底到最後也被漢化得無影無蹤的。
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大到周邊外族都採用類似的政治制度、任官、興學觀念,
所以有的人會認為元朝、清朝算是漢人王朝的一部份。
實際上反對的人也忘記了一點,早在周朝、漢朝、魏晉南北朝,
漢人就跟北方的匈奴、回紇、突厥、女真、西夏、遼.混得一塌糊塗。
唐朝李氏也有胡人血統,宋朝是從半個胡人王朝奪走的,趙匡胤也娶了前朝胡女為妃。
台灣人來源最多的閩粵客家人早在秦朝就跟南方的傜、壯、苗混在一起,唐朝宋朝混幾次,明朝清朝再混血。
很多會講台語的台灣人講越南、寮國、泰國話很容易找到發音技巧,
都是因為母語老早就跟傜人、苗人的母語混在一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