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水稻,每公頃補助八萬元。我們村庄超過95%完全休耕。因為再怎麽種,根本賺不到八萬元。最近水圳的水來了。太家都說,怎麽不休耕呢?其他的農作物。洋香瓜,番茄........等疾病影响生長,有些連開花都有困難了。要作個專職農夫,真的不容易。我很想回去種田。但每個月的生活支出,誏我怯步。找不到平衡点。加油!台灣以農立國,我們不該放棄農業。
現在一分地水稻的收價錢大約是15000~~20000....(這跟產地有關)可是成本扣一扣一分地不到10000..價值就是這麼低..在幾年前一分地還曾到10000以下..(這就是為什麼會有楊儒門事件的由來)家鄉這的人不想放著地不種.覺得這樣子對不起祖先.不然真的是作心酸的真的是上面的吃完了剩下吐出來的骨頭會剩下來給農民..覺得你該先去把這些事都了解..才能正確的掌握成本的控管..一切才能開始當然前題是種出來的米OK
今年水稻價錢不錯阿比去年多出約30%吧是可以搞啦機器也還好不需要買也能作阿只是少賺而且價錢不能自己決定------------我們這裡的模式都是請人翻土(把田翻過 打平)請人插秧(有好幾戶有機器.只要花工錢跟秧苗錢)然後自己灌溉.噴藥最後有碾米廠收購自己要忙的不多不過要看老天臉色就對了重點是4分地很少你要賺錢最少也要租個幾甲地
我家就是務農的XD你說的那些觀念是不錯但我覺得只適用在蔬菜類那些短期作物~也有例外如果以長期作物來說天氣變化就能讓損失慘重,不要說下雨啦!以吹北風或吹南風就好,以芭樂全年生產來說吹南風果實會變軟,吹北風果實吃起來比較脆,這2種情況就施肥料就很大不同芭樂在開花結果時遇到下雨比較難結果實,但施用某種肥料元素可以穩定果樹照常開花結果如果照你定期定時施肥用藥是不錯,那連續下一個月的雨果樹不就無法生產,而且現在(現在空氣品質不比以前乾淨)下過雨後一定要施藥預防病毒入侵果樹,可能是我家種田種久了觀念變了,我家是以觀察作物變化去用藥施肥XD我又想太復雜了~參考參考XD
16甲地一期怎麼可能只有25萬?下面這則新聞指出他營業額每月15萬.http://news.cts.com.tw/nownews/general/201006/201006170497243.html我也很好奇一個人要怎麼耕作17甲的稻田。
elevenii wrote:花錢請人阿況且現在都...(恕刪) 所以新聞也只能參考用,原來他是有找人幫忙,不是一個人。若16甲地都是自有的,一年休耕兩次,就賺的比一般上班族多了,幹麻還種。不過說真的現在稻米價格比較好一點,種稻還是有比休耕賺的多,所以今年上半年,還是有很多地方播種的,至少北部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