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所得稅依級距課稅, 這是合理的,但如果繳健保費也要依所淂區分,那以後, 通行費是否要依車輛排氣量繳費??小孩午餐費是否要依父母收入決定費用??政府還是沒弄懂原則與合適性問題,漲價只會逼走高所得者, 可能, 反而會有不良的循環.例如, 拒繳, 鑽漏洞, 或 繳高費用族群屯藥以滿足不平的心理???一般小感冒(或非必要小病) 自負比例加高, 是否能夠更快的解決問題?
roracle wrote:如果不用繳綜合所得稅...(恕刪) 原來年收入125萬在台北要養4個人是不可能的事請問你是要過什麼奢華的生活啊?125萬/4=每人每年生活費31萬每月有2.6萬....我有親戚每月5萬養一家四口在永和景安捷運站附近租30平的房子+養一台汽車2台機車,2個小孩都在唸小學,老婆沒工作或許永和是個偏僻的窮酸地方,但應該也沒有跟台北差那麼多吧?還是台北人都夜夜笙歌?
avexgroup wrote:還OK吧~~賺的多本...(恕刪) 這根本就是謬論健保是全民健康保險既然是保險繳的錢越多享受的也應該是越多才是現在的健保並不是這樣這跟我們一般在買的保險的精神不一樣不然就請政府改為社會福利不要再用保險這個名義...一堆黑洞才是健保虧損的原因政府(不管是哪個黨)從來沒人敢碰那塊黑洞...
每天醫院都一堆人,每個人問診時間不到一分鐘。看病跟打仗一樣,藥一包一包拿。老人家有點不舒服就去醫院拿藥,頭痛拿頭痛藥,腳痛拿腳痛藥。卻沒醫生建議多運動多曬太陽,很多小病痛都不會有。吃多了一堆成藥最後卻要洗腎,剛好健保有保洗腎真是好貼心。洗腎業蓬勃發展,相關股票漲翻天。但健保終究還是要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