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r0202 wrote:那中國稱之為贛的地方...(恕刪) 中國除漢族,少數民族有55族:朝鮮、滿、赫哲、錫伯、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蒙古、保安、東鄉、土、回、撒拉、塔塔爾、烏孜別克、哈薩克、維吾爾、裕固、柯爾克孜、塔吉克、俄羅斯、土家、畬、瑤、苗、仡佬、侗、水、仫佬、毛南、壯、布依、傣、黎、京、高山、藏、門巴、珞巴、普米、羌、白、彝、基諾、哈尼、拉祜、納西、傈僳、怒、獨龍、景頗、阿昌、布朗、德昂、佤...
年底到了,一堆預算要消化所以什麼爛廣告跟亂報帳都會出現記得幾年前,我以前老闆曾在12月24日的晚上接到一通電話是XX部打來的,電話說有今年還有50萬沒消耗掉請我們擬定個考察計畫,把50萬給我們的基金會去考察至於考察什麼,不重要反正50萬有花到就好
假鬼假怪 wrote:客家人自己會喜歡這個廣告嗎? 不會,至少我本身就很反感,文化不是這樣傳述就叫做尊重文化。我是客家人,鄉村長大、城市就學就業的新一代客家人,天天用國語、客語、台語、英文四種語言生活在這土地上。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只要有客家的意涵,就非得要用油桐花布?從小到大,我就沒有看過油桐花這麼「顯學」過,尤其是選舉前後更是如此,用草苺不好嗎?用好山好水不好嗎?尊重一個客家民族文化,不是天天用很抽象的事物弄朵油桐花幡布或說句"食飽謀"就代表尊重,真正的尊重是身歷其境的好好走過這個民族佇足的土地,體會在那片土地上的生活模式,感受同樣的空氣、同樣的城鄉背景,這樣,我個人認為,至少才是愛護這個民族的實際尊重。大學時我身處在高山部落醫療服務,對原住民朋友的尊重就是體會一下豐年祭的來由、祭典方式、參與歡樂的歌聲、舞蹈,徹底融入尊重對方的生活,才是尊重,不是用施捨的心態來對任何一個民族,對方要的僅只是了解、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