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加分加分
各位大大在這邊修正討論,也讓我增長見聞
畢竟我真的不是這一門的小朋友呀~~~




David Jackson wrote:
很難得看到裝箱的實際照片與經過,讓我又學到一些東西了。
看到堆高機疊疊樂之後,還真是第一次見識到堆高機的能耐,也很佩服操作堆高機的人!!
不過我對於堆高機有些問題想請教一下:
1.堆高機的前輪為什麼總是比後輪大很多呢??
2.它的重心是不是在屁股那邊,而負載重量最多可以載多少公斤(或公噸)的物品呢??
還請大家幫忙解答一下...
David Jackson wrote:
2.它的重心是不是在屁股那邊,而負載重量最多可以載多少公斤(或公噸)的物品呢??
還請大家幫忙解答一下...
MSZ010 wrote:
不好意思,我就在貨櫃船公司工作.......
補充一下,那個橘色封條是"船封"。一般報關是要在右門內桿先上海關封條,然後再上船封。<===這種船封,我們carrier稱做"高鋼性封條",是船公司使用的,現在簡化出口流程,船公司封條會代表海關封條使用。不過這種動作是由海關審核認可的。不需要先上海關封條再剪掉上船封。
版大這個可能是貨運行送至報關行,海關剪掉船封,檢驗後才上海關封條,然後再上新的船封。
然後載送至港口上船~<=====這個船封會是直接上船了,不會再加封或剪掉...另外就是,不是貨櫃送到報關行讓海關剪船封,海關的辦公室不會在報關行.....
symmz wrote:MSZ010 wrote:
不好意思,我就在貨櫃船公司工作.......
補充一下,那個橘色封條是"船封"。一般報關是要在右門內桿先上海關封條,然後再上船封。<===這種船封,我們carrier稱做"高鋼性封條",是船公司使用的,現在簡化出口流程,船公司封條會代表海關封條使用。不過這種動作是由海關審核認可的。不需要先上海關封條再剪掉上船封。
版大這個可能是貨運行送至報關行,海關剪掉船封,檢驗後才上海關封條,然後再上新的船封。
然後載送至港口上船~<=====這個船封會是直接上船了,不會再加封或剪掉...另外就是,不是貨櫃送到報關行讓海關剪船封,海關的辦公室不會在報關行.....
受教了~
因常看見的是先加海關封條,很少看到直接加船封的。
那他這樣是不用透過海關驗貨嗎?
philip99 wrote:
第一,哪種品牌最OK呢? 答案是德國或許沒錯,但是你知道是那邊製作的嗎? 答案是台灣,台灣製造的釘槍約佔全世界產能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而且釘槍的知名大廠(品牌)均以向台灣購買居多,以OEM/ODM為主; 事實上,台灣的釘槍產業已是非常成熟的產業了,請自行觀察上市公司中的"鑽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幾年的營業額屢創新高,2005年約有新台幣四十多億,EPS在5元以上;相對於電子業而言,或許營業額不是上百、上千億,但是毛利率卻是幾十位數,比起電子業的個位數毛利率來講,是蠻不錯的了;
第二、台灣的釘槍不耐用? 這又是誤解了。美國本土自製的釘槍數量應該說低於全世界產量的10%以內,但是美國的釘槍市場卻是全世界需求的70%,而且90%以上是由台灣的釘槍製造廠提供的,那你說台灣釘槍的製造能力如何?
第三、台灣的精密機構設計比較不精密? 這是最大的誤解了,事實上,台灣的工具機產業是相當有名的,尤其以中部一帶頗負盛名;而設計方面,以精密鑄造類零件而言,至於公差是在"幾條"的範圍內,已經算不錯了,比起看到美國來的零件,其品質相對台灣供應商來說,是相對差多了…
平常大家不常看到或用到這類產品,所以我想拋磚引玉一下,說明一些真相。事實上,台灣的經濟不是只有靠電子業來撐起一片天的,傳統產業也是有可取之處;尤其看到電子業在那邊沾沾自喜的公布營業額多少多少,殊不知是把台灣供應商砍的血流成河換來的,而肥到了國外的品牌商,典型的自相殘殺…控制成本很重要沒錯,但是把台灣的價格砍的不成樣,大家都沒飯吃了(零件供應商),再轉換陣地到大陸,用低價勞力來提供獲利,這樣的成功能持續嗎? 供大家思考一下吧。
Taiwanese wrote:philip99 wrote:
…恕刪…
平常大家不常看到或用到這類產品,所以我想拋磚引玉一下,說明一些真相。事實上,台灣的經濟不是只有靠電子業來撐起一片天的,傳統產業也是有可取之處…
我同意
台灣的傳統產業也是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