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038 wrote:近代台灣曾經有過原住民集體遷村的案例花蓮銅門結果是失敗的! 你說的很有道理啊。花蓮的銅門遷村是因為90年桃芝颱風的土石流滅村之後,搬到鄰近四公里的安全區域,遷村成員以太魯閣族為主,間有阿美族人和漢人,唉...立意很好,因為相關配套措施還是不夠,只能失敗收場。剛找到一個很有參考價值的網頁分享給大家看看。土石流災後遷村探究~以花蓮銅門村為例 (作者: 陳宥全、黃昱翔、金紀偉)希望我們的政府能夠記取教訓,幫這次滅村的幾個村莊,重建一個安全且充滿希望的家園!!
mitch_st170 wrote:原住民?其實在山上生...(恕刪) 瑞里和太和這次真的受災非常嚴重...其實山區偏遠地方的人所能收到的社會資源很少....我很能體會你的感受...這些天在救災訊息裡面看到資源慢慢進入瑞里和太和,大家加油!!一定會撐過來的!!
hl038 wrote:對待弱勢的態度反應一...(恕刪) 遷到安全的地方是 ok 的, 也是可行的, 但他們有傳統的獵場, 與語言文化,千萬不要將他們連根拔起硬搬到山下, 這種作為較之這次的土石流一樣殘忍.較可行的辦法大概是還是在山上找個原住民可以接受的地點, 依其舊習進行耕地的袚除儀式 (千萬不要有大員抱者剪綵的心態去), 然後更高的山地就用工寮就好了,而作物也要考慮水土保養的問題, 亦可請其除巡山保育之外, 雇其造林以養山林,而只要海上颱風警報發佈即著令其下撤到安全地點, 甚至平地, 待風災過後再返部落.總之一定要有縝密的規劃, 必以原(居)住民意見為主, 勿強力而為, 以免斫傷其文化, 造成二度傷害甚至永無挽救的文化傷害, 因為文化沒有, 老實說與種族屠殺無異, 此雖一般學者理想之語, 未必為無根之談, 慎之, 慎之.
如果說原住民很窮的話就政府出資買市區電梯大樓給他們住好啦原則上滿20歲以上就分一戶啦原住民當律師醫生的有沒有,阿沙力一點照樣分一戶啦好~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說有空有房子沒屁用之前我在新聞看過,那就再幫他買齊家具跟裝潢全配辦到好反正每年修路修橋也花不少,而且還要被罵一次花一花比較快,大家還會很高興另外找不到工作的就台電.中油.公賣局.看要去什麼單位自己挑外加每月發一萬領終身沒工作也能過,不世襲人人有工作大家有錢賺如果可以做到這樣就一勞永逸啦原住民一定會成為熱門結婚對象,順便加速種族融合阿都做到這樣了一定還會有人說傳統文化啦,血統啦,種族啦,習慣啦如果真的可以這樣請把我歸化為原住民,拜託
無腦鐵金剛 wrote:如果說原住民很窮的話...(恕刪) 原住民朋友大都是不重視物質生活的享受,他們只求活在他們自在的山林裡要不是很多人在山上找不到工作,年輕人才被迫下山...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哲學和思考。
trobiawan wrote:原住民朋友大都是不重...(恕刪) 有些人可能連 哆囉美遠 是什麼都不知道, 怎麼可能了解為什麼原住民災民雖然有情緒, 但分配到的救災資源是共享的? 這種來自獵場共有, 獵物共享的文化已經透過獵人教育, 一代一代沁到血液裡去的, 對以為照顧人民就是供其溫飽的思維的人是很難理解的. 除了溫飽之外, 還有很多很多. 請不要以照顧之名奪其為 "人"/Bunun/Cou/Paiwan/Rukai/Puyuma 的尊嚴.-----加個 Siraya 也是 "人". 是 "人" 就該給尊嚴.
hhlin wrote:有些人可能連 哆囉美...(恕刪) 真是專業的來了...被你看出來了...Trobiawan就是哆囉美遠,也就是以前的北部平埔族凱達格蘭 (Ketagalan)這個族群裡面包含的三個分支之一。而這次受災的區域很多都是原住民,確實就是鄒、布農、魯凱、排灣這些高山族...還有平埔族我想應該就是西拉雅人。這次天災已經加入很鮮明的族群因素,如果不好好處理,未來會是族群問題的始點...政府一定要多多加油!!
不是說原住民住山上是因為被漢人趕的嗎現在要原住民住平地又說原住民習慣住山上喜歡自由自在為了喜歡自由自在,以後世世代代都要每年受颱風土石流跟交通不便所苦甚至犧牲生命求學不方便與外界產生隔閡,又造成長大又不容易找工作然後一直重複循環,這樣是為了守護尊嚴?遷村有這麼嚴重??那張惠妹住信義豪宅一定住的很痛苦,就像以色列失去耶路撒冷陳金鋒.羅志祥等人就像討海人失去馬祖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