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韓國人把韓國當做他們的家,所以很認真在建設地鐵.喔對了,日本時代台灣是亞洲收入第二的.不過 1950 年代就不是了. 還輸給中國.==========================干你屁事啊!去旁邊樹下唱高雄好高雄妙一千遍!1950輸給中國喔? 這是火星上的歷史吧...可惜01沒有"滾吧"這個圖示....哼哼
Mouton wrote:今天實際搭乘了寬度確實比木柵線窄了約30公分最蠢的是椅子明明可以坐三個人的空間竟然在椅墊上設計凸起物分隔變成只能坐兩個人真是腦殘的設計 其實是窄了18公分還有大概是加拿大人的屁股比較大,所以每一格都比較寬
Mouton wrote:今天實際搭乘了寬度確...(恕刪) 不好意思請問你指的寬度是車廂內哪部分?有實際測量嗎?如果真的是比較窄我想應該是內湖線車壁較木柵線舊車更厚的關係吧那個椅子中間的分隔我不清楚為何會設計這樣寬大不過內湖線的椅子翻開來底下是機電系統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
阿哈哈哈 wrote:不好意思請問你指的寬...(恕刪) 原本木柵線車輛的博愛座位部分後方有大約15公分的凸出空間跟目前全部座位兩邊面對面是類似狀況但內湖線新車座位部分後方有大約15公分的凸出空間不見了兩邊這部份消失後間距應該多出30公分才對事實不然但兩邊的距離跟舊車是差不多的目測估計約少了30公分不論如何實際搭乘的人心裡感受最清楚爛是騙不了人的搭了七年的木柵線通勤上班看到新車真是無言
id2437 wrote:喔對了,日本時代台灣是亞洲收入第二的.不過 1950 年代就不是了. 還輸給中國 又在唬爛了,日據時代,那個時間點菲律賓的GDP大勝台灣,其他東南亞一帶的GDP都不輸台灣還亞洲第二勒!!慢慢幻象吧~~
Mouton wrote:原本木柵線車輛的博愛...(恕刪) 你指的是車廂頭尾兩端的位子吧木柵線如你所說在窗框和座椅之間還有部分凸出的空間而內湖線沒有這部分但是內湖線的窗框厚度較木柵線肥厚(車壁較厚)少掉了那部分凸出的空間的優勢又被減少了些這樣看來內湖線應當還是要比木柵線更寬一些吧但個人認為是出在座椅的設計上木柵線的座椅較為單薄而內湖線則是肥厚應該是這部分又把剩餘的空間優勢給犧牲掉了吧且這也會造成視覺上一定的影響
早上八九點鐘,坐了段松山機場到大直的列車,覺得似乎還好吧...車上出現很多小孩子跟老人,蠻像是觀光類的遊客群。因為搭乘路線屬於中間,沒位子很正常。但是還沒到「癡漢列車」的擁擠度。總之,不要去湊熱鬧就沒事。
"日據時代,那個時間點菲律賓的GDP大勝台灣,其他東南亞一帶的GDP都不輸台灣還亞洲第二勒!!"台灣在日治時期早已比中國更先進,當初那些來台的中國軍人看到轉一下水龍頭就有水跑出來,就異想天開想說隨手拿一個裝在牆壁上準備盛水,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