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原本有其生活的空間與方式,但是在外來的新移民與外來新政權(從荷蘭、鄭成功、滿清、日本到中華民國)的侵擾之下,讓他們原本的權利受到侵犯,然後還要強加價值觀在他們身上,在原有文化及生活空間一再被破壞之下,造成現在的一些問題,然後現在給與一點點小小的考試加分補償,還要受到那麼大的非議。沒錯,其實用加分的方法是不對的,而是應該要有更妥善的方式去做,但是原住民事務一向不是主流業務,因為選票不多,人口比例不同的關係。其實個體的差異是一定會存在每一個族群的,不能夠用這些個案來影響其他人的權益,或許定出排除條款才是應該的吧!
其實真像是 原住民同胞比較樂觀 但是不進取導致在現在漢人充斥所建立的人吃人的社會 原住民難以生活所以如果不補助他們 他們會更難以在社會立足簡單講就是如果不管他們 他們會變成社會問題就像遊民有補助 遊民中心 等等補助救助 也是一樣道理不幫助弱勢 弱勢還是要生活 逼到絕境就會造成社會問題
bran wrote:建議先去看看部落的生...(恕刪) 住部落的原主民加分我想應該比較沒有非議但現在也很多非原住民的人住在深山上他們為何沒加分比如山上的果農、尋山員等等教育資源一樣不佳啊另平地原住民也享加分的優惠所以拿「去部落看看」不足以說服人如果真的要說教育資源不足應該是以就讀山區偏遠學校的人來加分才比較合理以前班上就有兩位原住民國小畢業就來台北依親了哪來的教育資源不夠倒是因工作而舉家上山的,比如林務局的員工、果農等等他們的小孩同等教育資源不足以此論點應以地域性來劃分而非以族群性來劃分才比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