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知道我是誰 wrote:
對不起,我的數據錯了...(恕刪)
這是另一數據(閩台移民史)
台灣始於宋代,而首次移民高潮,應是明天啟年間,以顏思齊、鄭芝龍為首的海上武裝集團佔據台灣北港時,適逢福建沿海旱災,三千左右泉、漳府屬貧民競相投奔赴臺。崇禎元年(1628年),福建饑荒,鄭芝龍在福建巡撫熊文燦的支援下,招徠沿海災區饑民數萬人移民台灣墾殖。這是第一次有組織的福建向台灣大移民。南明永歷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鄭氏軍隊及眷屬約3萬多人,當時除命各軍分區屯墾外,還大力招徠因清廷“遷界”而流離失所的大陸沿海民眾,“不願內徙者數十萬人東渡,以實臺地”,主體仍是福建沿海泉、漳各縣居民。清代是福建民眾移居台灣的重要時期。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瑯率兵收復台灣,全國政治統一, 自康、雍始,至乾、嘉年間,福建民眾相繼赴臺,導致台灣由南到北、由西向東的墾殖運動全面展開。尤其清政府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開放台灣鹿港與泉州蚶江港對渡,五十七年(1792年)又開放淡水八里岔與蚶江及福州五虎門通航,推動了移民潮的高漲。至嘉慶十六年(1811年),全台灣的漢族人口已達194.5萬人。光緒元年(1875年),欽差大臣沈葆禎的開禁建議得到清政府批准,歷時200多年對台灣實行半封鎖的政策宣告結束。為了更好地組織墾殖,清政府在廈門、福州、汕頭、香港等東南沿海各設招墾局,免費運送移民渡臺,這樣移居台灣的福建等地人民又有增加。至1895年全臺人口已達370多萬。日本佔領台灣後,有些在臺移民又返回內地。 從前述福建民眾移居台灣的簡單情況可看出,台灣和福建有十分密切的血緣關係。1926年,日據當局對台灣漢族祖籍地進行調查,台灣在籍漢人達3751600人,其中祖籍地為福建省者3116400人,佔人口總數的83.1%。從福建省籍移民的具體府縣看,泉州府籍1681400 人,佔總人口數的44.8%;漳州府籍1319500人,佔總人口數的 35.2%;汀州府籍42500人,佔總人口數的1.1%;其他福州府籍、永春州籍、龍岩州籍和興化府籍則各佔總人口數的0.7%、0.6%、0.4%和 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