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弱智的媒體

不要知道我是誰 wrote:
對不起,我的數據錯了...(恕刪)


這是另一數據(閩台移民史)

台灣始於宋代,而首次移民高潮,應是明天啟年間,以顏思齊、鄭芝龍為首的海上武裝集團佔據台灣北港時,適逢福建沿海旱災,三千左右泉、漳府屬貧民競相投奔赴臺。崇禎元年(1628年),福建饑荒,鄭芝龍在福建巡撫熊文燦的支援下,招徠沿海災區饑民數萬人移民台灣墾殖。這是第一次有組織的福建向台灣大移民。南明永歷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鄭氏軍隊及眷屬約3萬多人,當時除命各軍分區屯墾外,還大力招徠因清廷“遷界”而流離失所的大陸沿海民眾,“不願內徙者數十萬人東渡,以實臺地”,主體仍是福建沿海泉、漳各縣居民。清代是福建民眾移居台灣的重要時期。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瑯率兵收復台灣,全國政治統一, 自康、雍始,至乾、嘉年間,福建民眾相繼赴臺,導致台灣由南到北、由西向東的墾殖運動全面展開。尤其清政府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開放台灣鹿港與泉州蚶江港對渡,五十七年(1792年)又開放淡水八里岔與蚶江及福州五虎門通航,推動了移民潮的高漲。至嘉慶十六年(1811年),全台灣的漢族人口已達194.5萬人。光緒元年(1875年),欽差大臣沈葆禎的開禁建議得到清政府批准,歷時200多年對台灣實行半封鎖的政策宣告結束。為了更好地組織墾殖,清政府在廈門、福州、汕頭、香港等東南沿海各設招墾局,免費運送移民渡臺,這樣移居台灣的福建等地人民又有增加。至1895年全臺人口已達370多萬。日本佔領台灣後,有些在臺移民又返回內地。  從前述福建民眾移居台灣的簡單情況可看出,台灣和福建有十分密切的血緣關係。1926年,日據當局對台灣漢族祖籍地進行調查,台灣在籍漢人達3751600人,其中祖籍地為福建省者3116400人,佔人口總數的83.1%。從福建省籍移民的具體府縣看,泉州府籍1681400 人,佔總人口數的44.8%;漳州府籍1319500人,佔總人口數的 35.2%;汀州府籍42500人,佔總人口數的1.1%;其他福州府籍、永春州籍、龍岩州籍和興化府籍則各佔總人口數的0.7%、0.6%、0.4%和 0.25%。
Your brain has two parts:the left & the right. Your left brain has nothin
不過說真的有多少國家的紀念品是真的當地製造,

MIC都只能說見怪不怪了,看到原國家製造的反而還會驚訝一下,
我也承認媒體真的弱智
報新聞沒分寸
無傷大雅的事當作娛樂沒關係
國家對國際的重要事務就要謹慎修飾報導
最好這些記者出門都不化妝
衣服都亂穿的啦
自己都有羞恥心了
還是媒體覺得made in china很光榮
愛用made in china的產品
要報出來跟大家分享?
不要知道我是誰 wrote:
對不起,我的數據錯了...(恕刪)


那麼歷史上的泉漳械鬥、閩客械鬥都是假的
還有如果今天的臺灣漢人血緣是以原住民為主,那為何長相還是與原住民有差異
依據一點點史實再進行扭曲,用主觀推斷,當然可以得出不一樣的結果
不排除有部份原住民漢化,也不排除臺灣漢人有些微原住民血統,這都是非常正常的,
不同民族在同一處,總要融合的~
但無須為了政治目的進行誇大~
不是有人說了,血緣文化並不是同一個國家的根據~大可安心自己是漢人,何必自欺欺人搶南島祖先呢


李家泉:本省人和外省人的迷思「台灣是移民社會,絕大部分都是從中國閩粵一帶移民台灣省的,漢民約占98%左右,現在被分成“本省人”和“外省人”。在日本投降前即移民台灣的,稱“本省人”;日本投降後才移民台灣的,稱“外省人”」。
恭喜發粿 wrote:
那麼歷史上的泉漳械鬥...(恕刪)


台灣俗諺:只有唐山公、沒有唐山媽

我一直在想當時原住民的男生都到那去了,

使得原住民的女生都嫁給唐山公,

以致於讓原本應該是弱勢的漢人反而成為強勢,

漢人同時移民南洋地區卻沒發生這種事,

值得歷史學家研究
Your brain has two parts:the left & the right. Your left brain has nothin


牛津字典已經舉出16世紀以前已經有china這個字眼稱呼中國的用法

證明在此之前,外國人已是用china這個音稱呼中國的政權

不管改朝換代...


是嗎?

古時印度人稱中國爲cina,據說cina是來自“秦”的音譯。古羅馬稱中國爲Sinoa (見《舊約全書》),後來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據說均來自這個語源。現在英語中Chino或Sino的詞頭代表中國,比如Sino-Japanese War表示“中日戰爭”,Sinology 意思是“中國學”。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的佛經以後,懂得梵文的人太少,所以要把佛經譯爲漢文。高僧翻譯梵文佛經時,按照音譯把 cina翻譯成“支那”,現在中國的佛經中還是用“支那”這個詞稱呼中國。佛經傳到日本後,也把“支那”這個詞帶入日本。
所以老兄莫非是由台灣禰猴自行演化來的
原原本本正宗台灣人
那我真是失敬了
basicnet wrote:
是嗎?古時印度人稱中...(恕刪)


意思是說中國不是僅是指1911年後才有,以前就有了啊

那開版者就沒說錯了
Your brain has two parts:the left & the right. Your left brain has nothin
四葉幸運草 wrote:
所以老兄莫非是由台灣...(恕刪)



台灣比較封閉一點
只有台灣獼猴可供演化
對岸應該是因為有了貓熊的關係
使得各個身強體壯
在生產線上行雲流水
造就了made in china 傳奇
basicnet wrote:
是嗎?古時印度人稱中...(恕刪)


大大,Chin和Sin不是一個語源喔~

Chin以往觀點是來源於“秦”,但“秦”上古音是濁音。而且秦代持續時間短,對西方影響力有限。
現在更普遍認為是來源於“晉”。兩晉時期跟印度等西方國家交流頻繁,文獻上也較能對應。Chin在梵語里就是cin。由這一支發展出China的說法。流傳到波斯、東歐、西歐。

而Sin則是從阿拉伯語、希伯來語Ṣin、古希臘語的Seres演變來的,再流傳到拉丁語Ser、Sino。這一支的來源應該是從絲綢的漢語讀法“絲”而來。絲綢是阿拉伯人和羅馬人喜愛的商品,當時的絲路貿易也很繁榮。Sino成為詞綴是英語采拉丁構詞法的緣故。

除了這些講法之外。還有來自于“契丹”的Cathay。這種講法流傳區域也主要是在北方的俄羅斯、蒙古一帶。國泰航空就是Cathay Pacific~還有來自于鮮卑族拓跋部的Tabgach、來自于滿語的Nikan等等。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