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unaka wrote:
有網友說: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人
dumby wrote:
說話的人說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聽話的人把話當成罵他很兇。
還有,某人將反對人士形容成 “東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的東風)
是否 “不成問題”, 就看每個人的標準。...(恕刪)
這種場合很多。說話的人技癢愛賣弄、聽話的人程度又不高,就會鬧笑話。
我們作口譯時,最怕遇到這樣「愛用成語、俗諺」的人,往往一時之間找不到合適的對譯,四字成語可能要用上好幾句仍說不清楚。
一個有名的例子:毛澤東,和斯諾長談,毛澤東被問起他的革命理念時,他隨口就說:「和尚打傘(無法無天)」。這是土得掉渣的歇後語,你要口譯怎麼翻?口譯勉強翻出來了,結果斯諾的書上就這麼寫「毛澤東嚮往手執雨傘雲遊四方的孤僧。」
說話的時候,要顧及場合、時間與對象。考慮對方的背景,適當調整自己的說話內容,當然有必要。溝通是為了要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想法,這才是主要目的,「炫學」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必要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