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0

談談佛教


火影兜 wrote:
雙盲實驗過不了科學...(恕刪)


請問科學研究推翻陰陽眼,有文獻的出處嗎?
好像台大李校長有類似的研究(好像是感應之類的事),但是結論是不一樣的

cman4434 wrote:
願聞其詳!!...(恕刪)


你要信,我就說.
說了不信,
你當我悉達多呀.


syntech wrote:
《維摩詰所說經》...(恕刪)

感謝!

其實前面n頁有討論過,心淨則佛土淨。
諸佛教導大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釋迦摩尼佛的淨土就在此時此地,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也在此時此地,
為何我們看不見?因為頻率不同,我們的頻率是貪瞋癡慢疑,
心淨則佛土淨,凡夫因為心不清淨,看到的就是穢土樣貌。

另外不管深入經藏,還是一門深入,用詞遣字要小心,不要誤導大家,
免得像古代有位修行人,因為錯解了一句佛法,而墮入畜生道,
這就是我為何喜歡貼文章的原因,貼高僧大德講的,
人家都是實修實證,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於意云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佛土嚴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意。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蕀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螺髻梵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舍利弗。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當佛現此國土嚴淨之時。寶積所將五百長者子皆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攝神足。於是世界還復如故。求聲聞乘三萬二千天及人。知有為法皆悉無常。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

http://www.muni-buddha.com.tw/sutra-buddhism-zen-buddhist-mercy/%E4%BD%9B%E6%95%99-wiki/N.14/0475_001.htm
syntech wrote:
你要信,我就說.
說了不信,
你當我悉達多呀.

討論常常有人問問題,
人家說了很多,打了很多字,
可是對方連一句謝謝也沒有,
請、對不起、謝謝是做人最基本的,
不管有沒有學佛或是其宗教信仰,
說不定鬼神還可能會暗中幫忙,
到夢中告訴自己樂透號碼或股市飆股。

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簡單來說,就是滿招損,謙受益。
小笨賢 wrote:
念什麼 阿彌陀佛全收
但是 品位高低 在於 持名深淺(雜念多寡)

少字 更難念的
我都念梵語 7字,(往生咒 開頭)

您念很慢時就知道了,所以念4字的應該念快的
印光大師 說專念時 要很慢念

淨空法師:念佛往生不必計較品位高低

智者大師往生,他是念佛往生的。弟子們問他,老師往生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品位?智者大師說,他只得五品位。就是這裡講的,五品位生凡聖同居土。這大師示現的,教我們要老實,不要好高騖遠。你看蕅益大師,人家問他,你老人家一生念佛求生淨土,什麼樣的品位你就滿足了?他說我要真能往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滿足了。大聖大賢都教我們知足常樂,不要好高騖遠。好高騖遠去不成,為什麼?你有妄想夾雜。

你只一昧用真誠心就好,何必要計較品位?那經上講得這麼清楚,只要往生,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薩。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本來是不平,阿彌陀佛把它擺平。阿彌陀佛用什麼擺平?用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擺平。這都是我們最好的典範。所以不必去問品位,操這種心就是障礙,你心不清淨。心淨則佛土淨,所以心不清淨不行。清淨,什麼都放下,極樂世界品位也放下。只要能往生、只要能見阿彌陀佛就夠了,就心滿意足了,這個一定要知道。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七二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EmGfZVZl8Y
vu84vu wrote:

淨空法師:念佛往生...(恕刪)


品位高低有差的,不能說不計較...
中品中生以上,才會臨終前來接人,以下就要到中陰身時記得念到感應來接人,就不一定去的成

不然怎麼會有 不得少福德 因緣得生彼國呢?

少 精進根 

信 願 行少少....

引用達賴喇嘛法王的一段話

這段話對我自己的幫助非常大,不論是在消除疑惑或是增長信心都是如此。



為了得到內心的安樂,除了透過非宗教信仰的道德觀念,還可以採用另外一種方式,即宗教信仰。

由人類的歷史可知,許多傳統宗教信仰,如印度婆羅門教、佛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等,

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確實幫助過千千萬萬的人,未來也一定會繼續幫助人們。

這些重要的傳統宗教信仰都一致強調人必須要有愛心。

愛心、忍辱、滿足及自律等善德善行,是這些重要信仰一致的教訓及共同的修行。

雖然每一個宗教信仰的思想內涵大不相同,可是這些不同的內容都有一個共同目的,

那就是要建立一個充滿愛的社會。一個充滿愛的生命,才是有意義的生命。

各大宗教的目標是相同的:帶來更多的愛、更多的關懷,以及更多的和平。

其差別只是方法及理念不同。





信仰自己的宗教,尊重其他的宗教


這些不同的方法,我覺得也是需要的,因為每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文化背景不同,無法只透過一種方法、理念就滿足不同的所需。

不說其他的信仰,就連對佛教徒,佛也說了不同的宗義,像一切有部、經部、唯識及中觀。佛為什麼要說出這些不同的宗義呢?


並不是佛陀自己搞不清楚狀況而說出這些矛盾的宗義,也不是因為佛陀刻意地要製造學生間的矛盾,

而是因為每一個人的根器不同,能接受空性的程度也不同。

若在他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對他說太深的道理,他不僅不會通達,反而會有排斥的危險,

所以佛陀只能配合弟子的根器,在他能接受的情況下,說出適合他根器的教法。

佛教徒尚且會因為不同的根器,需要不同的宗義思想,更何況是其他的宗教。

為什麼這世界需要這麼多宗教?

基督教徒會覺得有基督教就夠了,為什麼還需要佛教、伊斯蘭教或印度婆羅門教?

若從一個認為有造物主的宗教信仰來看,其實這是有答案的:因為這些不同的宗教都是上帝創造的。

上帝因為看到了不同的根器,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才可達成愛和被愛的有意義的人生,因此上帝就創造了這些不同的宗教。

因為這些不同的宗教是上帝所創造,所以我們必須尊重這些不同的宗教。

用不同的角度去思惟,及透過對實際狀況的認知,我們可以保持對其他宗教信仰的尊重。

雖然我們具有不同的哲學思想,可是仍然可以尊重其他的宗教信仰,因為這些宗教信仰確實能帶給人類無比的貢獻。




當然,在任何環境裡,都有一些麻煩製造者。

但是這些製造麻煩的人,他並不是因為宗教而去製造麻煩,是他本身的煩惱作祟、是他本身的問題。

就像我們不能因為某個國家有很壞的人,就認定這個國家的人都是壞人;
同樣地,我們也不能因為具有某個宗教信仰的人有非常糟糕的行為,就認定這個宗教是壞的,這是錯誤的想法。

我覺得宗教間彼此和睦相處非常重要,所以在此必須澄清信和敬的不同。

信心只能針對自己的宗教,因為你相信這個宗教,所以以信的角度而言,自己只能有一個宗教。

但是以敬的角度而言,我們可以容納不同的宗教信仰。

為什麼呢?為了更多人的和諧、更多人的安樂,我們必須尊敬這些不同的信仰。

這些傳統的宗教信仰,在過去及現在都帶給人類社會無比的貢獻,將來也會如此。

可是如果談到了新創立的宗教,那我就不敢苟同了。現在有許多不同以往、未曾有過的宗教,仔細地去看看他們所講的內容,幾乎都只是把前人所說的東摘一點、西摘一點,混合地講述而已。

這樣的話,我就覺得沒有必要。因此我不認同新創宗教的做法。


無論何時,我在西方講述佛法時,都會呼籲聽眾們要保持原有的傳統宗教信仰。

我在這裡解說佛法,並不是來這裡推廣佛法,請你們不要誤會。

因為我希望每一個人都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這樣比較穩定,所以不要輕易改變自己的信仰。

曾經有人,他覺得佛教很好,於是就改變了自己的信仰。

但是在他臨終時,他突然覺得有造物主的存在,於是就非常後悔當初為什麼會變成佛教徒,內心產生了疑惑。

臨終時,如果有這種疑惑,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再強調,特別是在西方國家講述佛法時,我只是希望他們透過我的講述能了解佛法是什麼,而不希望他們因此改變原有的宗教信仰。


那麼,為什麼要了解佛法的內容呢?因為唯有了解其他宗教的內容,你才能出自內心地尊敬其他的信仰。

如果你不認識對方,不知道其他宗教在講什麼,如何知道這些宗教能給人類社會帶來貢獻呢?

為了油然地對其他宗教生起尊敬,我們必須相互了解,我覺得這一點很有必要。


以我個人而言,我對學習其他宗教的內容很有興趣,這是我一貫的作風。

但是我在西方講法時,都會先呼籲他們不要輕易轉變自己的宗教信仰。

也許在幾百萬人裡面,有少數人是相應於印度婆羅門教、或佛教等,但是我還是會告訴他們,改變信仰一定要特別地小心,不要輕易轉變。


總的來說,我希望你們大家能保持你們自己原有的信仰。



《戒經》中有一句話:「若無人請法,無需說法。」

我希望在西方的這些佛教中心,不要以弘揚佛法為主,而是當有人請法時,我們就負起講法的責任,幫助他們消除對佛法的疑惑,這是我們建立佛教中心的主要目的。

同樣地,我也在此呼籲西方的傳教士,你們不要把弘揚自己的宗教作為自己的主要目標,因為在歷史上,宗教之間的鬥爭很多是因為過分地弘揚自己的宗教而產生的。


這麼做,對宗教之間的和諧完全沒有利益,只有傷害。


傳教士真正的責任是什麼?如果對方是基督教徒,你也是基督教傳教士的話,那你有責任去解說,使他心中對基督教信仰的疑惑消除;如果傳教對象不是基督教徒,傳教士就不需要太在意宗教信仰的傳播或是弘揚,否則會帶來很多問題。

櫻桃綠 wrote:
信仰自己的宗教,尊重其他的宗教

達賴喇嘛法王說得真好!

謝謝分享。獲益良多。
cman4434 wrote:
佛家說預知天文物理...

再給一次機會,目前物理學家證實的最小基本粒子是希格斯粒子,接下來要證實的更小粒子是什麼?
佛經是講真理,佛陀教育眾生解脫方法與解脫過程諸境界

預測股市或教加減乘除,當然不會有,因為跟解脫無關


那為何量子物理扯上邊了?

因為量子物理碰到真理或實像邊邊了

很多量子物理發現,量子物理科學家搞不懂,找不到解

佛弟子卻有種熟悉感,怎麼跟經文說的好像

比如,

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弟子都念過,沒證得,只能大概想想其意義

當看了量子力學的波粒二象性,咦~跟心經講的色空很像

把色換成粒子,空換成波,毫不違合

「粒不異波,波不異粒;粒即是波,波即是粒。」


再來看看量子力學的觀察者

科學的東西,竟然會隨觀察者而變而定?

那是什麼?

咦~跟大乘經典說的,唯識所變好像



佛經在量子力學前,早已白紙黑字寫下

並不是佛經去附和量子力學

事實上,佛經說的,量子力學還差的遠呢


不信也沒辦法,不看大乘經典,絕對是你自己的損失


對了,最小粒子

佛經叫極微塵,鄰虛塵,有興趣自己去看

我不知道小乘經典有沒有提到?
kegabu wrote:
佛經是講真理,佛陀...(恕刪)


看來佛法是在量子力學之上的真理的
那麼
可否開一樓簡介量子力學,讓一般大眾長智慧
而且此樓樓名一定要"簡介量子力學" 而不是 "佛法與量子力學"之類的
希望可以
可能具象定性陳述量子力學?
解釋為何要存在測不準原理?
那些量一定會成測不準,為什麼?
還有
甚麼是費米子,甚麼事波色子,為何基本粒子會分成這兩大類?
這都是量子力學最基礎的課題
佛法包不進來,就不要說佛法是量子力學的上層真理

我可沒要探討佛法呀
我要知道的是量子力學!

另外呀
科學所定義的基本粒子都有其特性
要如何測量也都要具體描述
最重要的是"測得到"
而不只是一個名詞

佛家思想是一個很好的哲學課題
但是,要成為宇宙的最上層真理
是不是要拿出實力來?
否則以意識形態直接賦予它成為宇宙最上層真理
是不是汙衊輕視不尊重科學與其他的宗教?
如此一來,是不是也玷汙佛家思想的名譽而成為謗佛?
  • 117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