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六年三班,小學畢業後,就被老爸送來美國投靠叔叔,成為典型的小留學生。所以,稱自己是僑胞,也不為過。
感覺在這裡,大家討論的,全都是僑胞該不該享有健保。其實,小弟覺得,僑胞能不能享有投票權才是應該要討論的。原因很簡單,一但僑胞有投票權,兩黨絕對不會去砍僑胞的福利。因為,兩邊都不敢保證,下次的選舉會不會緊繃到需要動員僑胞。小弟從有投票權以後,唯一有被老爸動員回台灣投票的一次,就是2004總統大選。那一次選舉動員的程度,絕對不是最近幾次可以比擬的。當時從美國中西部並沒有直飛航班到台灣,所以很難想像當時飛日本的飛機,八成以上的乘客都是要轉機回台灣投票。所以說,如果那種情況再來一次,這種敏感的福利議題,馬上就成為箭靶。而兩黨絕不會希望因為這個議題而傷到自己。說穿了,反正也不是兩黨或是立委自己買單。
至於華僑有沒有貢獻,重不重要,每個人的感覺不同,所以也沒必要特別的討論。但是,國父 孫中山先生(小學老師說國父要空一格,到現在還記得)曾說,華僑是革命之母。立法院裡好像也有僑選的立委,也就是有外國永久居留甚至雙重國籍的立委。行政院裡也有僑委會,甚至以前國民黨在國外也有海工會。可想而知,華僑絕對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要砍僑胞的福利,難度絕對非常高。
小弟從出生後,快四分之三的日子都是在美國度過。而自己的願望,就是希望能在退休後搬回台灣,去體驗一下那種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感覺,順便看一看自己的口音會不會真的被家族的小孩認為是從外地來的。至於健保,有當然好,如果沒有需要自費,也不是大問題。
總之,這個議題大家當然可以討論,但是火藥味真的沒有必要那麼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