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三國還挺好看的

前段我喜歡劉備的戲
中段我欣賞曹操
後段我就看司馬懿
--
這部看完後對劉、曹兩人,有了另一層的看法
因為它不再像以往的劇一樣,劉備只演好的,曹操只演奸的
aggregate wrote:
前段我喜歡劉備的戲中...(恕刪)


嗯呀 有很多不同層面的想法

如果劉備和曹操在現代社會選舉

我想劉備會贏吧

他說著以民為本這想法根本就是現代民主

因為劉備的文宣還有掌握民心的能力真的很強


以前的劇只會演劉備好像多麼講求忠義,多愛哭...

徐州、荊州他其實都想要的很...只是他考量的東西很多

例如荊州舊部會不會服他

蔡家勢力很大的

劉備沒有那麼愛哭了...這次新三國倒是演出他的私心與野心

這才是有骨有肉的人呀...


曹操的段落是我最愛看的部份

非常時期就要有非常的作法

矯揉造作都是枉費的

兩人就是明顯的對比 真小人和偽君子

沒有曹操,北方沒有那麼早安定...


以前看三國只會想說誰武力多強,誰最聰明

現在都會多看到更多,人事時地物的考量

人物一些勾心鬥角的可能,為何東吳的大都督都不長命...


基本上三國就是兩個丞相的故事

曹丞相還有諸葛丞相



本來就是一場戲,咱們繼續看下去。
最近才開始看
我是看國粵語85集版本,進度才到23集
看到關羽收關平當義子.跟大耳團聚那段
曹操很有趣.每次聽他的奸笑就覺得很有意思

這個劇集場景很讚.可惜有些小地方不大注重
比如說行軍時拍主公講話時 旁邊的官兵"頭盔"老是歪七扭八的.比較可惜
按理說小場景時的群眾演員應該要求一下.不然那個效果就沒了

還有是一些選角怪怪的.演曹丕那個感覺很弱?
呂布應該找高大雄壯一點的..赤兔馬也是.好歹裝飾一下..什麼特色也沒有
不然真的感覺不出何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劇中關羽的扮相都比呂布符合多了
其實他這部戲的重點在於詳細的將三國從頭到尾演了一遍,所以很多細節就比較沒法考量了!!
很多人都不清楚劉備在蜀的狀況!!甚至於諸葛亮北伐的意義跟"出師表"為何寫出的心路歷程...
這些也許我們在讀歷史時都沒很詳細的去涉略...當然諸葛亮平定南蠻就沒多涉略..

如果看完這部三國後,建議用youtube去看"易中天品三國"..相信你會對整部三國歷史有更詳細的瞭解!
根據易中天最終的結論是..仕紳才是主宰三國歷史的主要推手,藉由打仗讓三國走向仕紳們要的結果..
所以動嘴吧的真的比會打仗的還要厲害...司馬懿應該說司馬家族最終拿下統一大業,就是利用本身是百年世族的地位加上自己的謀略,一步步將大魏吃下..最終拿下統一大業,但仕紳的缺點就是太平之後就會過於糜爛暴政..最終還是毀在司馬家族之後~


yz0547 wrote:
最近才開始看我是看國...(恕刪)
劉備行仁義都在別人的地盤作
反正且戰且走
用別人的錢糧行仁義拉自己的名聲
有益州後
也搞法制了
這劇沒有特別強調諸孔明多麼神奇、劉備多忠義、曹操多奸詐,
反而敘述了很多當時時空背景與人心考量。
沒有像看小說時那樣崇拜孔明,反而對一些支線與短鏡頭很有感觸:例如成都當地仕紳因反對外來統治者,卻耗盡當地資源連年北伐,一直向當地百姓課重稅,因而教唆阿斗懷疑孔明,大家也能理解為什麼;阿斗最後一次送行白髮蒼蒼的孔明北伐時流下真誠孺慕的眼淚,那段是唯一讓我跟著流淚的一幕 。
(劉備對自己兒子很了解,他說阿斗是賢而懦弱有被演出來)

唯二讓我流淚的,是司馬懿隱忍曹氏政權多年,雖說世家大族不免後代會腐敗,但司馬懿本身那種堅忍的毅力,每次總在被利用殆盡時拔除的那種無語問蒼天的境遇,每每令人跟著鼻酸。演司馬懿的那個演員,原本跟演曹操的那個陳建斌,早就在喬家大院演過相互衝突的主僕,只是當年看喬家大院討厭那個演員,這次卻把司馬懿詮釋得很好,突然發現原來不同長相的人竟然也可以在不同角色得到發揮,演技好的人可以很到位的表演。(雖然我還是覺得那個演員倪大红長相不討喜)

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東吳的孫權,那個年輕演員剛出場時,演出了新帝韜光養晦的模樣,後面鏡頭一轉,突然間成為令人看一眼就畏懼的君王,那種帝王心機被那個年輕演員幾個眼神表情詮釋得很傑出,令人忍不住拍手叫好。另一個長相平凡的演員是演魯肅的那個,充分表演出大智若愚的謙沖與機敏,令人喜愛。

三國越後面越精彩,前面那些橋段如呂布等,反而覺得演得淺了,漸入佳境。結尾是有點禪意的詮釋,漂亮。
小弟三國人物隨意亂評:

劉備:最難演的腳色之一,明明想吃確不能顯露於外,滿口仁義滿懷中興漢室,攏絡人心集天下英豪為其鞠躬盡瘁.內心奸詐城府之深無人能及.現代的說法就是非常會做人

諸葛亮:三國智力第一的軍師氶相,為其主劉備苦心規劃能預見未來10年,20年,洞見觀瞻,料事如神
照理說按照孔明的規劃做法蜀漢劉備很有機會能一統江山,無奈關羽大意失荊州,整個打壞了怖局
下錯一步棋則滿盤皆輸...雖戮力扶持劉後主,還是沒有完成北伐一統江山,雖鞠躬盡瘁,然死而後已,終歸不逆天意.

司馬懿:雖未臥薪嚐膽確有如越王句踐,其耐心和毅力無人出其右,深知退一步海擴天空之理,不喜形於色,等久真的就是自己的,當機會來了確實掌握慢慢蠶食曹魏基業以致坐大篡魏,一統三國

孫權:聰明無比,超越膽識,好在江東多英才也盡其所用,識人用人但也疑人,以現代來看頗會找危機處理專家
但確不像現代人的做法繼續留任帶領,反而大都督皆早早掛掉?他們也全都是鞠躬盡瘁幾乎全部病死.繼續讓東吳殘喘.

kantinger wrote:
劉備行仁義都在別人的...(恕刪)

誰人是天生擁有天下?
除非祖宗積德,不然就要自己努力.
kateshy wrote:
這劇沒有特別強調諸孔...(恕刪)

在那個年代,對外征戰絕非讓人憤怒之事.
唯有不滿者,出征而無功.

三國士紳所謂外來統治,孫之於江東,劉之於益州,曹之於中原,都算是同一回事.
更別說常搞不清楚要效忠誰的荊州.

cckm wrote:
誰人是天生擁有天下?...(恕刪)


劉備寄住的地盤
別人大部分就打下來或朝廷命之
劉備去做客的
  • 4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