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2

有關衣服捐款的議題,請各位集中於此討論

來自mobile01管理員的一個私人訊息:

您的文章: 有關衣服捐款的議題,請各位集中於此討論, 已經合併到其他文章

樓主就等著接吧........

樓主,該不會,剛剛才知道黑人的新聞吧.................
http://www.facebook.com/shengkuan.su
沖繩黑八寶 wrote:
「那些時間他們大可去上通告接主持賺錢,可是他們並沒有。」


嗯...很顯然賣T比較賺
我只能說~
黑人太年輕了~
得罪了幕後黑手~
至於幕後黑手是誰~
大家從最一開始的報導~
並仔細分析就知道了~
我只能說記者真厲害報導所用手法讓看的人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一堆人都這樣被挑撥了~
還好黑人至少真的有心做善事~
外加人緣還不錯~要是一般的明星早就被黑手整垮了~
果然事實不像一般大眾想的這麼單純阿~

黑人~應該學乖了吧~下次記得 不要隨便得罪人阿~
mrlin1122 wrote:
看新聞說,他對支持他...(恕刪)


幹嘛一直欺負我們黑字輩的

我們人黑心不黑......

TIKIHO wrote:
的確有可能啊...
而且有可能的是...請廠商報價180元..但私下這樣..那樣.....


自己開公司還自己拿回扣
子路拯溺而受牛謝。孔子曰:魯國必好救人於患也。子貢贖人而不受金於府。孔子曰:魯國不複贖人矣。子路受而勸德,子貢讓而止善。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遠,通於論者也。(淮南子·齊俗訓)


春秋時候的魯國制定了一條法律,如果有本國人在外國淪為奴隸,若有人肯出錢把這些淪為奴隸的魯國人買回來,可以憑有關證據到魯國國庫領取國家相同甚至更多的補助。這條法律頒布之後,大大推動了魯國人的救贖行為,產生了非常好的社會效果。

孔子弟子中的子貢是一個很有錢的成功商人,他在當時諸侯國的國際貿易中,在別的諸侯國遇到很多魯國的奴隸,他自己掏錢將這些奴隸一一贖回,並且為了顯示自己高尚的品格,不向國家要補償金。並且頗以此為榮,但他的這種行為,遭到了孔子的嚴肅批評。

孔子的觀點是這樣的:國家的目的是解救自己的國人。並且願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給實施這一行動的人給予報答和補償。這個報答和補償是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這一行動中來。而子貢的行為一下子給這種行為設定了一個大多數人達不到的道德標杆。如果有另外的人贖回了魯國的奴隸,他將面臨一個兩難選擇:如果他去向國家要求補償的時候,對應於子貢反而成了風格不夠高尚的人。如果他不去向國家要求補償,他將承受除了贖回奴隸所付出的精力之外的實實在在的金錢上的損失。

而大多數人並不像子貢這樣富有,他們不願意承擔這種損失,甚至承擔不起這種損失。

於是,這大多數人面對自己的國人成為奴隸的時候,所采取的最好的措施反而是:不做為。


=================
口口声声说是不如直接捐款给病童的
其实往往都不会捐款
难道卖T顺便可以做善事
不好吗?
起码扩大了做善事的人群
吸引更多人来

退一步来说
人家做善事,也要讨生活
如果真一分利润也没有,不久就关门大吉了
那么支撑做这件事的根本都散了
如何能做大,如何坚持下去
大家嘴炮爽了
可是那些可怜的病童呢
那些需要被帮助的人呢?
我说的都是废话,所以就不转换成繁体字了
yahhoohide wrote:
黑人義賣潮T風波被質...(恕刪)


黑人道歉對象是26位藝人
那買潮T 支持愛心活動的人
就不用道歉嗎
我覺得政府根本是差別待遇!
小老百姓。常常被查稅動不動就罰款。
連健保費差幾塊就可能被鎖卡,

現在只要拿掉義賣就沒事!真是雙重標準!

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PPC小幫手 wrote:
根據法規,確實黑人只要拿掉「義賣」兩字,之前的違法勸募行為可以不必受罰,但是若不將先前違法勸募的金錢歸還給捐助人,這樣一樣要受罰!而且之前的商業行為掛上「義賣」,已經涉及《刑法》詐欺罪、公益侵占罪,應移送法辦。...(恕刪)


看來潮T"義賣"已經著手吸金又既遂~~
雖然當事人一定會辯稱不懂法不知觸法云云
都是法務.律師.會計師經辦.

但這樣能免責?免罰嗎??
很好奇這樣的案例法界會如何論斷??
mysea2000 wrote:
子路拯溺而受牛謝。孔...(恕刪)

這篇典故不錯,恰巧指出目前子貢(周)、孔子(小S)、一般人(黑人)的處境
現在這社會真的很好笑很畸形,好似金瓶梅所敘述的那個只為私慾的時代,沒做事的特別大聲,做的要死的被人嫌

樓下大哥,所以我才說沒做事的特別大聲,因為什麼都沒做,什麼都不會錯,然後以高標準看待有心做事的人,其實就算不寫義賣,還是會被人找把柄罵拉,因為他們本身並不做事目的只是想表示自己很有看法,很高尚,以貶低它人的方式來提升自己,造成自己很行的假象

以小S比喻孔子是不怎麼恰當,畢竟聖人不是這麼好當,以子貢比喻周也不恰當,因為子貢拿錢救很多人(不管他出發點是為名與否至少他救了很多人),總而言之,我搞個很爛的比喻拉

很多網友以人身攻擊的方式來批評,我覺得這並不恰當,若要逞口舌,當然批評人很爽快,但我們要的是一個警惕,一個可以提升大家不管是同理心也好,道德感也罷,一但不就事論事而只以人身攻擊,最後只會越來越偏離原來的主題而已

募款、賺錢這兩件事只要扯在一起,在華人的觀念好像就會覺得賺錢是邪惡的,也許是有覺得善心被利用的感覺吧?人心很巧妙,儘管世界就這麼一個,每個人看的世界卻是不同的世界,這皆出於價值觀差異,所以同一件事才會有這麼多看法,但是往往都不見得是做那件事的人本人的看法,如何客觀的看事?我也還在學習

做善事哪怕是為名為利,至少還是行善,為善不欲人知這是偉人的行徑,若自己的修為沒這麼高卻要拿這標準套用到別人身上,豈不是可笑?
  • 48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8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