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注音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但是注音的歷史是多久?是像中文字一樣經過幾千年的演化而得來的還是後期為了某些目的而創造的?
如果硬要說的話 語言是一種溝通的工具 主要是要讓其他人知道你的想法 方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已 對吧?打個比方大家在路上碰到中文不太輪轉的歪國人你們會覺得“哎呦 說話走音耶 好low哦 我們不要理他”這樣嗎?應該不會吧?再者同一個語言的發音本來就是隨著地區不同會有所分別-所謂的口音 那麼如果真的要講究發音的正確程度那我們台灣人是不是就應該去北京學北京話呢(不是北京方言)?
扯遠了 如上同理 不管是拼音還是注音 它存在的目的只是為了方便使用的人能夠藉由它們在電腦上打出一個個的文字 或者是學習一個個中文字的發音 僅此吧?那麼回歸到注音或者拼音的初始目的 一切還是以簡單為主 不是嗎?
如果是以“學習中文字”這個目的出發 對台灣的小孩來說 背注音也是背37個音 背拼英也是背37個音 其實學這兩種是沒有分別的 但“學習中文字發音”這裡面還包含了另一個可能性 就是“中華文化的推廣” 日本就是很好的例子 你看日本雖然也有自己的50音 但人家也會把字的發音用英文打出來哦(詳情請看日本餐廳的菜單)在這點上 對於已經習慣使用英文(或最起碼認識英文)的人來說他們會“比較願意”去學習這個語言的發音(很簡單 對我來說如果去日本餐廳看到的菜單寫的是“焼き物”。。。誰他X會想去知道怎麼發音啊
;但如果菜單上寫的是“yakimono” 那每個人都會試著念出來的 對吧 - 題外話:如果是中餐館同樣的東西菜單上就會寫“grilled and pan-fried dishes” 完全放棄在這裡的文化推廣可能性 所以如果是常吃日本餐的老外他們一般都可以用日語點菜 但是常吃中餐的老外不看圖還是可能點錯菜 因為一個“deep fried chicken“就可能是南乳雞 炸子雞 辣子雞 炸雞。。。不看圖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菜只知道1.是雞 2.是炸出來的
)如果是以中文打字這個目的出發 對台灣的孩子來說 學習中打的同時也等於在學習英打 因為鍵盤長的一模一樣 在文化推廣的角度來說 絕大部分用英文字母的國家的人學起來都更不吃力
我本人小時候學的是注音 但是還沒學注音打字就出國了 在國外學的是拼音打字 我電腦手機全都是拼音 我不覺得發音會不準 反而是以前每次回台灣看到路牌上的羅馬拼音都會讓我虎軀一震哈哈哈哈 每次看到外國人讀台灣人護照上的名字的時候也很搞笑
我會注音 也會拼音 我會繁體 也會簡體(甚至對我來說你給我一個字我不一定能認得出它是簡體還是繁體) 但是也是因為這樣可能我比較能夠在中立的角度看這個事情吧?
總的來說 注音跟拼音其實是一個東西,一模一樣的,只是一個是用已經存在的英文字母一個是用另一個自創的符號,僅此而已 它也有跟注音符號一模一樣的37個音 也有一二三四輕聲 但是對我來說拼音打字方便快捷不會多占我大腦的記憶體重新學習另一套鍵盤的配置(因為我主要打字以英文為主)
除去掉“政治正確性”這個框框 加上如果對拼音能有大概的了解的話 大家會怎麼選呢?
Axe0123_Tsai wrote:
注音發音會比 漢語...(恕刪)


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