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最近的日本大地震
1. 網友為日本祈福 基隆高中男學生失言二度道歉
http://www.nownews.com/2011/03/12/91-2696070.htm
我實在是搞不懂,這有什麼好報的?能不能請你們同行的出來說明一下
或是以你們的專業角度,請問,這條新聞的價值在哪?
他只是個高三學生,成年了嗎? 他在臉書上被砲轟還不夠
還要被廣播到各大有線無線台來追加砲轟?你們乾脆開SNG車去包抄採訪當事人好了!
再說台灣跟日本,歷史上本來就是恩怨糾葛,就跟現在我們跟對岸一樣
總是會有不同的聲音,有人喜歡,有人討厭,有人喜愛,有人痛恨
那位學生的發言也不過是個人意見,他這樣說頂多也只是缺德,請問有必要這樣報導讓
全國人民群起一陣撻伐??除了挑起情緒,我實在看不到有什麼播報的價值
2. 黃昭順前辦公室主任 趙志勳又失言再挨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r/15/today-p2.htm
講難聽一點,那個主任是什麼咖阿?他很偉大嗎? 他講他的關我屁事阿?
拖黃昭順出來又怎樣? 還去追蹤報導咧,一整個浪費人力,我真不知道我要知道這個幹嘛
能不能拜託你們,播一點有營養,有內容的可以嗎?
3. 言論不當遭砲轟 UCLA金髮妹道歉滅火
http://www.nownews.com/2011/03/17/91-2697256.htm
還是一樣的理由,全世界那麼多人,你要找幾個類似的真的很多
但是他們都只是平凡的人民,一個你一輩子幾乎不會聽過也不會遇到的陌生人
結果還有電視台拿這個出來報!? 請問報這條新聞的記者大哥大姊,小弟資質愚昧
能不能告訴我新聞價值在哪?
而且我也不認為那位金髮妹有錯,打電話本來就該在圖書館外面打,不是嗎?
為什麼你們只聚焦在金髮妹模仿亞洲學生哭哭啼啼?她也強調"她也很同情遭受災禍的人
但是如果你要打一整個電話簿的電話,是不是該去外面"的論點
請問記者大哥大姊們,金髮妹這樣講哪裡錯了? 你們也同意圖書館本來就不是講電話的地方吧?
但為何不見你們出來捍衛那位金髮妹? 逼的學校出面澄清,逼的她本人出面道歉,難道
播報地球上的某個學校的某個學生因為失言被圍勦,這就是你們要呈現給台灣觀眾的新聞?
60億分之1的路人甲都可以拿來播,麻煩下次去採訪火星人好了
以上只是入門篇,還有更多的立場偏頗,引誘或加入個人立場的評論報導
新聞不是應該中立,或者陳述事實嗎? 別以為沒人知道你們播報每條新聞的最後
偷渡那些"很可恥的個人意見"
我自己會判斷是非,麻煩你們給我事實就好,其他的廢話拜託就省省吧
阿國631010 wrote:
我完全同意,
我們有很多需要謙卑學習的地方。
但我不知道,我們該感到羞恥的地方是什麼!
我們比很多人更努力工作!
為了這份工,常缺席家庭聚會,很多同業一身病痛。
為了餬口,認了!
但人心是肉做的,記者就不是人嗎?
在災區,你們以為我們不難過嗎?
希望多出一點力,希望可以幫幫忙!
鏡頭呈現出來的哭喊,觀眾不喜歡。
但鏡頭之外的關懷,又有多少人看見了?
跟著一起掉眼淚,還是要把工作做完。這就是基本功課。
並不是所有記者,
都會追問死者家屬:「你感覺怎麼樣,你心情如何?」
大部分的,會基於尊重,關機,並且溝通。
要是真的不願意,基於不打擾,
誰會、誰又想硬上?
我們要畫面,難道我們會不知道,人家也需要沉澱空間嗎?
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我們從事的”賤業”,大家都罵沒營養,
但”沒營養”,正是觀眾喜歡的胃口!
不是我說的,是他x的收視率說的!
要是你關機不看新聞台,我沒話說。
但是要是你邊罵邊捨不得轉台,
那請問,你又比記者高尚多少?又何嘗不苛薄?!
新聞環境變成這樣,在裡面打轉的記者的也有很多掙扎,
我們也在尋找平衡點,也在不斷改進,
我們常覺得無力,有時也會想離開,
偶爾做的某則新聞有點糗。
為了生活,我有時妥協、有時忍耐。
但,我從不覺得我是「可 恥 的!」...(恕刪)
大大拉哩拉雜的一大堆苦水,替換到任何職業都一樣
普羅大眾所說的記者,泛指廣義的記者,非指您個人

不過話說回頭,這回日本記者在播報自己國內災情時的用詞語氣及播報語調,您有研究過嗎?
台灣記者在播報同樣一件日本災情時的用詞.語調上又怎樣了?
說穿了,台灣記者連"忠實報導""事實呈現"都搞不清楚
過多的抑揚頓挫,三不五時還要吊一下觀眾胃口賣關子

極盡挑動觀眾情緒之能事,就為了與觀眾博感情?還是為了收視率?
是深不知民眾自脫離校園生活後,最佳汲取時事或新知的管道就是媒體嗎?
還是裝傻敷衍了事?難道不知道新聞就是需要(媒體及觀眾)持以理性來看待?
盡教導民眾一些阿殺布魯的

事件的是非曲直,似乎是新聞媒體自說就算
擺明的,就是來洗腦的,不過,說這些也是白搭
決定權不在您

如果您是中流砥柱,請加油,堅持下去吧

我必須承認,自己也非常喜歡腥羶色的新聞。
畢竟生活充滿太多挫折與壓力,看一些沒營養的、不必動腦的,可能有紓壓的效果。所以為什麼壹周刊和蘋果有這麼多人愛看。
但是,請注意,愛看這類新聞,並不是必須和忍受"無衛生又不識字"的記者劃上等號。
我承認我嘴很G8,但看看那些逢狗必稱"狗狗"(嗯,幼幼台的未來希望)、遇檢察官必稱"檢座"(什麼時候記者也必須和條子一樣拍檢察馬屁了?)、遇到火警必用"烈熖衝天"來形容(曾有一位乃兄當立委的周姓女記者,在北市忠孝東路和建國北路口的火警現場live時,說"現場烈熖衝天,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消防隊在五分鐘內控制火勢"。這樣大的火,如此快被控制?神啊!),甚至畫面略嫌單調,卻見女記者用高八度且急促的口氣播報現場狀況(我真的好想打電話去電視台請教那位女同胞:跳蛋哪買的?介紹一下。)。
有人說自己是電子媒體工作者是吧?工作了十年,加上發言內容,想必是長官級人物。拜託一下,新進記者上線之前,職前訓練可不可以落實一點?還是只要會跑會跳,長得不是太難看,會把麥克風頂到人家的臉前面就可以了?
用大家愛看蘋果日報當例子來合理化同類的行為?好,那請問,蘋果日報會在新聞標題後面加上問號以造成聳動效果的同時企圖規避相關刑責?這是獨家報導周刊創辦人沈野的手法,但,人家那是八卦刊物啊,你們不是自詡為"專業新聞台"的嗎?
再問,蘋果會容許記者在一條新聞稿(非特稿)中報導和評論夾雜的嗎?看看各台的記者,有幾個確定自己是在報導事情的始末,而不是時不時警察和檢察官上身,亂七八糟就評論起來?
三問,蘋果會隨便從網路找一條新聞,然後面不改色地打上"獨家"二字嗎?又會因為別人都沒拍到的醉漢,就以"獨家"自居嗎?
四問,蘋果會容許自家的記者和"友台"(友報)同業形影不離,同進同出,在ktv包廂決定不跑某條新聞,然後全國多數人知的權利就被剝奪的嗎?
蘋果是八卦,取材是偏向腥羶色,但人家的記者的本職學能沒那麼不堪吧?看看你們教出來的徒弟,店家生意好就"人滿為患"(生意好是"患"?)、淹水了就"水鄉澤國"(這詞是讚美用的,老師沒教嗎?)、東西貴了一倍就是"價格是原來的一倍"(那兩倍是三小?應該作"原來的兩倍"or"比原來貴一倍")、體育項目老是"金牌"和"冠軍"傻傻分不清......電視台記者幹過的蠢事,用過的蠢字,實在族繁啊!
先把記者搞得像正常人再派出門採訪吧!至於報的內容是什麼,還好啦!
我永遠記得過去好像中天吧,有個跑國會的男記者,說話條理分明,用字精準,而且謔而不虐。不過好久不見該仁兄了。多一點這種夠水準的,可以嗎?
sinfoni0303 wrote:
這10年來我深深的了解一件事.
越有深度的節目,收視率越差...
如果有人真的想改變這生態.
花一點時間去看一些有深度的節目,花點小錢去買一些有內容的刊物.
老話一句..遙控器在你手上,如果你喜歡邊看邊罵,這就是你的選擇
台灣還是有一些有深度有內容的新聞與頻道.
再回下去回不完啦.明天還要去騎車,早點回家了....
我認同你這個看法...
只有一點...
有深度的節目 到底在哪???
兩個主因
1.觀眾根本不知道哪裡有 有深度的節目,這關係到行銷
2.會不會你認為的"有深度",在觀眾眼中毫無深度...只是自以為有深度??
請給我重新接上cable線的希望...
因為這10年來,我看電視的時間"有減無增"
順手捐發票 救救老殘窮、隨手關電腦 救救北極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