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0

談談佛教

chriss0304 wrote:
妳怎麼知道會沒有效果...(恕刪)

這和我信不信無關吧?
個人認知

佛性是悟,不是信
當事主
拿把刀在你前面
一腳在高樓外
瘋狂咆哮或哭泣時

01大部份是男生,可能不太了解
我也不知道女人為什麼很容易想不開

我身邊很多女生
常遇到情緒過不去就傷害自己的
當下,正常說的話都聽不進去了
…愈安慰愈激動
不安慰就失望…

瞋恨心很難啊
晶晶oo7 wrote:
其實,我們修行的終點不是要去某個神聖清淨的地方
而是把佛陀無界限,無分別的愛帶到人間
檢驗修行有無進展,並非我們的禪修境界有多殊勝。
只有一個標準,就是我們如何對待生活週遭的人
修行,要展現在人際關係上,
不要因為別人的想法而難受,修行人注定要像行腳僧般的生活,
到處雲遊,享受孤獨
當你能夠享受自己的獨立個體的生活時,
你就自由了,你就釋放掉對他人的依賴。


外面沒有障礙,內在只有兩種障礙,煩惱障與所知障
我們總是抱怨自己的狀況
有僧人問大珠禪師:

「和尚修道,有何秘密法門?」

答:「餓時吃飯,困時睡覺。」

僧人不解:「一般人吃飯睡覺和禪師不都一樣?」

答:「一般人吃飯時百般挑剔,嫌肥揀瘦, 睡時胡思亂想,千般計較。」 



按:吃飯睡覺很簡單,可吃舒心睡踏實卻很難。

快樂的把飯吃飽,安靜的把覺睡好便是一種修行。

障礙是習氣迴路的產物
自己也有很多很多多........的煩惱
無邊無盡的....
但是
只是「盡量」保持距離去看它們
或者以菩提心去看世間,
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啊。
以前兇巴巴怕被欺負,是功擊也是一種防禦,弱者的表現

強者示弱,才是王道
讓人感到溫暖比讓人覺得畏懼困難
,他們只是在呼求愛,要稍微多關注一點,
要大家認同修行,最好的方法是:
修行後,一切都變好了。

別忘了,佛陀的法教最重要的核心是什麼?
毋忘菩提心
如果沒有普提心,所有的修行都成了障礙
...(恕刪)


『如果沒有普提心,所有的修行都成了障礙』

任何宗教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變異
世界各大宗教都有這個問題
佛教尤其嚴重
因為兩千五百年前
那時代印度梵文還很不普及
民間尤其是婆羅門以外的修行者都用俗語
俗語相對很簡陋
然後當時也沒有寫下來都是用背誦的
過了兩三百年才記錄下來就已經有點失真
然後又流傳了兩千多年
所以根本沒人知道當初的佛教在說什麼
只能確定一部分專有名詞的確是真的佛陀說的
但那些名詞的真正意思卻大都是隨意解釋
五蘊,六入,十二因緣,四聖諦,三十七道品,三法印,涅槃
這些是沒爭議的名詞
其他的名詞也很多是後來才添加的
建議先看一下印度宗教史或哲學史

道教也有類似問題
道教許多名詞從老子開始就非常隱晦
基本上東方的修行道與西方的神教
在哲理方向是不同的
修行道幾乎已經沒人真懂了
目前都是流於一種自我安慰的思考遊戲而已
用來暫離世俗舒壓總是很好的
但是別太迷信就是

不是說修行道一定是假的
而是說那些宗教大師與什麼師父的全都是虛晃拿錢的
被騙然後一知半解自己亂搞反而更糟糕
正正經經做人,擔負起該有的家庭責任
有空多做善事,最好不要喝酒說謊
這樣就夠好了


sonic172 wrote:
有空多做善事,最好不要喝酒說謊


就這樣的標準? 抽菸也不許阿

賭博也不可阿 包括買大樂透之類。

檳榔 毒 更是不行。

若沒第一次的 就必須要是純陰 純陽之身。

有過第一次的 就必須一輩子的對象是髮妻 或丈夫。

不可變異思遷。



多做善事?

為什麼呢?

所謂的善事 大部份是指助人‧‧‧

但 那些需被幫助之人 按佛家基本理論 就是不知道哪幾世幹過什麼事 這一世才會慘!!!

那就讓他慘下去就好 又何必去幫助呢?


Elizabeth chloe wrote:
正常人在情緒上有些念想過不去
給他念這句
應該一點效果都沒有吧?

若女子進入嚴重瞋恨狀態
常會以死相逼

此時學佛的人可以為她做些什麼?

若愛美的話,想一想,瞋恚會讓自己變醜、變老、掉髮禿頭、高血壓、心臟病...等,好慘!
怎麼溝通都沒用的話,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天下何其大,何必苦自己。


修行=正錯誤的認知與

愛生氣、瞋恨心強的人…
一、從醫學角度看:
1.交感神經易緊張,導致血壓升高、腎上腺皮質素升高,免疫力下降(有的人是免疫失調)。
2.容易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腫大、心悸、紅眼、凸眼、掉髮、易老…等。

二、從佛法角度看:
1.「貪瞋癡」稱為「三毒」,一時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火燒功德林。
2.逆境來時莫動瞋,瞋恚之心是地獄的根。平常修得再好,臨終之時,瞋心一起,就墮惡道去了,只能靠自己平時的修為,忍辱、看破、放下

女生生氣,有時是在討拍討愛,伴侶哄一哄就沒事了,許多伴侶不懂得女生的心理,得理不饒人,漠不關心,置之不理,很多最後演變成兩敗俱傷…..。
很多事,多看別人好的一面,自讚毀他,只會導致諸事不順。

「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鬼神會在無形之中傷害驕傲自滿的人,會給謙虛的人帶來福份;
人世間也是一樣,不喜歡驕傲自滿的人,而喜歡虛懷若谷的人。


很多事認為該做就去做了,不用大力宣傳,「無相布施」勝過於住相布施。
Mirage-Ulysses wrote:
就這樣的標準? 抽菸也不許阿
賭博也不可阿 包括買大樂透之類。
檳榔 毒 更是不行。
若沒第一次的 就必須要是純陰 純陽之身。
有過第一次的 就必須一輩子的對象是髮妻 或丈夫。
不可變異思遷。...(恕刪)

抽菸,檳榔,毒
這些嗜好對愛護自身的人自然不會去碰
修行道的基礎觀念是要讓自己變的更好更完善
進階才是變成超人

飲酒會特別規範
是因為有些人不知道那會傷腦
腦袋如果不清楚
那修行道就無緣了
至於會去抽煙檳榔毒的
基本上這種人跟修行道是離很遠的

說謊很多人以為善意的沒關係
但是對於完善自我的觀念來說
自我欺騙與欺騙他人都是一樣的糟糕
所以這些建議是有其道理的

賭博則是貪婪的一種表現
貪婪的形式有許多種
無法一一列舉
比如去買賣性行為也是貪的一種形式
貪婪是阻止自我完善的最主要的妨礙因素
另一個則是憤怒

至於夫妻不能出軌是在於基礎觀念
夫妻信賴守貞是身為人的完善觀念

但性行為的停止也就是必須放棄夫妻關係
則是進階超人的觀念

善行是為進階超人做準備
因為善心是進階的基礎
你必須知道所謂善心的來龍去脈

其實你們對修行道都可能還是外行
說太多你們也可能聽不懂
修行道跟信仰完全沒關係
信心是對於自己的身心有信心
信仰則是外求
還把修行道當信仰的人都還是外行


給K大讚個聲

這邊籠統的說一下
佛教:就是「覺者的教育」。
學佛:就是要「明理」。
這個理:就是「法理」,「宇宙的真理」。
怎麼做:透過「聞、思、修」,也就是「信、解、行、證」。
最終目標: 成佛。
要花多少時間: 泛稱「三大阿僧祇劫」。
歷經多少過程: 五十二個階段(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 。

學習時,是「解行」並重;了解後就要實行否則只是光說不練,並從實行中讓我們有更深一層的領悟,「解行」是相輔相成 。

-------------------------------------------------------------------------------------------
那為什麼會有念經不必去了解經意的說法呢?
這邊我提出幾點看法
1.曲解法意:怕的是個人本身的看法而不是佛意。
2.不老實: 懂一點就會投機取巧,不像村夫村婦覺得自己比較笨,反而腳踏實地、認認真真的修行,這可用「龜兔賽跑來做比喻」。
3.流於辯爭: 我們不是佛陀無法窺見事情的全貌,我們只學到部分就像「盲人摸象」一樣,容易有法執,各宗派之見也是由此而來。
4.當時的環境: 教育不普及,三藏經典不容易得,這在當今已不一樣了。
-------------------------------------------------------------------------------------------

結語: 有時間可以的話,還是多學一點,菩薩遍學一切處,善財童子都要五十三參了。「解行」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缺一不可。









Mirage-Ulysses wrote:
就這樣的標準? 抽菸...(恕刪)


先用平常心看 瘦虫弱精 網兄最後三個月發的文,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地方。

用別人的經驗補足自己的經驗。也可以讓自己少走一些路。

我另外在靈學樓被最喜歡跟你抬槓的 Gugugu 認證過,說的出來就能舉證出證據。

Elizabeth chloe wrote:
這和我信不信無關吧?
個人認知
佛性是悟,不是信...(恕刪)


我能體會當年為何佛陀會一再拒絕女子加入僧團...

佛說原本1000年的正法就是因為女子加入僧團減了500年

妳此話一出打消了多少原本願意相信佛法的人

我不再回應妳了
  • 117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