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

dougmichelle2001 你沒有心理師執照 ( 我在這篇回答你 )

哈里斯先生 wrote:
d大從來就沒有說自己...(恕刪)


牽涉到『人』就會變的不單純

我很認真的從頭看到完

也在一些網兄分享的內容中

看到可能從事這行業的朋友

不過,對於所謂『練功』一事,(免費幫人諮詢,這其實就是練功)

個人覺得不妥,尤其是在這種公開的網站上表明是要『練功』的

私底下,個人之前實習、工作時都做過

但不會這樣大剌剌的網路公開或者招人

這是對自己專業的不專業行為

尤其是服務人的行業

之前在實習時,新人進行諮商或者評估衡鑑時

旁邊都會有資深心理師或者資深社工在旁或在馬上可呼喚之處

因為,我們在談或者提供諮商服務時,所碰到的臨時狀況有時不能掌控

而如在當下沒有處理好,種下的陰影有時會比來之前的問題更難處理

之前碰過一些求助者,也有說明有時在晤談時,諮商心理師的方式讓他覺得更為受挫

反而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克服找心理師的內在衝突

公益兩字,應是更為謹慎的使用





另外

心理學(我想,不只是心理學)

通常都是同樣的東西,換成不同的字眼及解讀方式

又變成另一種學派

或者,結合其他的一些東西,也是另一種學派......

NLP就是,其他的行為分析、認知行為、佛落一得、新佛、容格、家庭....等大體而言都是如此


其實,很多老師、學院派、實務派,甚至考題也會出(好像是去年的考題)

諮商最有效的方式


真誠

關懷

同理心

以及傾聽



技巧跟精神不同之外,(話術,心理諮商各學派有很多話術跟解讀的方式)

基本上所有學派大多跳不出這四個重點


以上,認真回答
虫率合鳥 wrote:
話說~在今年年初~不是有位跟id哥有約~三聯單都出現了~
現在怎都沒消沒息阿~

想目賭本尊說~


或許都是同%數的
在01 拿三聯單嗆聲有用的 好像就只有.....
人死不能復活 更何況心死
kcvo wrote:
呃呃!~這"多照鏡子...(恕刪)

您說的也是啦
但是有人叫我多照鏡子的話
我一定是往負面想,因為同理心嘛
更何況那位樓主回文的語氣都很理性

他在後面的敘述有明講
"我一開始就把答案說出來了"
所以我依然百思不得其解
更何況他不也有說過
"我從不把這當成嘴砲的地方"嗎

沒人會把他跟2437比啦,一個是上網查來的,一個是自己寫出來的
差很多
海斯勒 wrote:
嗯嗯 認同 調皮...(恕刪)

調皮一下沒關係呀
但調皮過頭讓人不舒服就有關係了
相信大家的原出發點是良善的,都是希望需要協助的人,能得到適當協助~~

dougmichelle2001 版友提到自己是在行善,所以常在有版友發表些吐苦水或是情緒困擾的文章中回文說可提供協助,若有需要可pm他....

而樓主『賣豆花的』版友,對dougmichelle2001是否具有足夠專業知識及能力,是否能正確及適當地協助需要的版友,有些疑問,所以發文釐清。出發點應也是希望有相關困擾的版友能在真正具相關專業領域訓練過,領有官方主管機關核發之專業證照的專家來進行協助,以避免版友延誤求醫時機,或接受到不適當或非專業的行為,結果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先和大家分享一些相關資訊~~

台灣的臨床心理專業制度建立得較晚,心理師法遲至2001年才通過,法規也定得不夠完善,目前學界及臨床界也積極爭取修法中。

目前在醫療體系內,臨床心理師發揮專業的舞台某種程度可說還在開疆闢土搭建中的階段.....
大多數的臨床心理師仍集中在精神科(身心科)提供服務,但也有少部分在家醫科、腫瘤科、復健科及安寧病房提供服務。
也就是說,除了精神科,某些大型教學醫院中的其他科部也有提供臨床心理服務....

若到大多數的醫院要看臨床心理師的話,在精神科仍須透過精神科醫師轉介。
缺點是個案可能因為精神科的標籤效應不願就醫,優點是精神科內的臨床心理服務健保大多有給付(雖然健保點值少得可憐,不敷成本),個案經濟負擔較輕。

若較無意願到精神科就診的話,在台北,一個很好的醫療資源是台大醫院...
台大醫院3年前成立了獨立的『臨床心理中心』,個案可以直接找臨床心理師掛號看診,不需再經由醫師轉介(這部分各大醫院也慢慢開始有類似的服務,但尚未有獨立的中心)。個案可視自己的主要需求(需精神藥物協助或需心理治療協助),主動尋求適當的醫療協助。

此外,臨床心理學的內容包含很廣,除了大家一般理解的精神疾病的內容外,其中一個分枝是『臨床健康心理學』,主要處理的是個案的短期壓力所帶來的困擾,例如工作或是生活變動、婚姻親密關係、人際關係、疾病或健康焦慮、情緒困擾等等。
這部分的個案的生活功能都很OK,只是因為生活中遇到一些短期壓力,而需要做些調整。版上大部分的版友需要的應該是這方面的服務吧。
而臨床健康心理學的臨床服務,主要是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在提供。
主要是因為台大家醫部有專任的臨床心理師和家醫科醫師共同合作照顧個案,也有相關的特別門診。而台灣各地從事健康心理學服務的臨床心理師,也幾乎都曾在台大家醫部實習過或在此接受相關臨床訓練,所以此處是健康心理學臨床服務的重鎮。但缺點是除了初次評估有健保給付外,接下來的心理治療晤談大多需自費。


所以版友有相關需求時候,其實可多收集相關資訊.....

臨床心理相關的服務其實不侷限於精神科個案才可獲得....


這篇從頭看完後,個人覺得有幾點需要釐清:

1.dougmichelle2001 版友於第127樓po了張IAPC的認證,以佐證受過相關訓練

在美國,正式心理學相關的訓練,包括訓練單位、訓練計畫及訓練課程等等,是需要經過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認證核可的,正式學位的 training program 及 專業進修皆是如此。

從網路上揭露的資料看來,IAPC的課程應非美國心理學會(APA)所認證核可的專業課程,故應非美國專業心理學課程中的一環。
而經google所得到的IAPC資訊,此機構核發證書相當多元,有專案管理師、採購管理師、瑜珈老師、塔羅牌占卜師、芳療師等等。
IAPC核發的證書,和一般大眾所認知的助人專業人員認證,似乎有些不同。
IAPC機構所核發的證書,性質上是否比較接近證明曾經付費參加過這個機構所辦的研習?不只是在台灣,就算在其他國家,如果本身沒有相關的專業證照(如醫師、臨床心理師執照),是否可據此執行相關的業務應該相當有疑慮。

2.dougmichelle2001多次提到『只要不強調"療效"和"醫療行為"即不違法』(如第105樓)

這裡所謂的療效及醫療行為,是要依據實際事實來認定,不是宣稱不涉及即可免責。
且應不是諸位版友,或是當事人本人說了算,是否涉及需要由主管機關來認定。所以 較理想方式的不是版友pm dougmichelle2001 約時間瞭解,或是找媒體記者來公證,而是應該依所在地,找直轄市或是各縣市政府衛生局來認定。
另一個觀點是,若有版友 po文後看了dougmichelle2001的回覆及留言pm D大 ,版友主要應該不是為了要認識dougmichelle2001或和D大交朋友,pm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因D大說的催眠或其他方式可協助抒解情緒或抒壓。如此一來,衍生的催眠行為及過程是不是醫療行為?由此而能抒解情緒或抒壓放鬆是不是屬於療效?這要官方主管機關視實際情況認定。
所以這部分應該不是找版友去體驗或是找媒體記者公證,而是要直接找衛生局來認定才是。

3. 轉介心理師朋友的部分。

D大提到此朋友是師範院校體系,應屬於諮商心理師。
但即使具有專業執照,以目前的訓練規範,新進的心理師所接個案仍應接受資深前輩的『督導』,接受督導的時間至少需持續兩年以上,以確保治療品質。
另外,除了具專業執照,尚須辦理執業登記。於執業登記所載之地點執行業務,才是合法的執行業務,不是有執照後,隨便找個地方都可執行業務的。這部分的本意也是在確保醫療業務執行是在適當監督之下進行,避免非預期因素干擾品質。

且如同210樓的mrxold2版友所提,此部分也涉及倫理的議題。
若是藉此找實習個案,若不能確保個案受到正確且完整的治療,又未在資深督導下進行,即便是不涉及治療費用,也是不符合臨床倫理的。


相信大家的初衷本意是良善的,都是希望盡一己之力,協助需要幫助的人。

但助人工作除了本意良善外,是否為適當且正確的的方式也是很需要進一步考量的。


Evers wrote:
先和大家分享一些相關資訊~~
Evers 大的文實在好~

M受教了~~
It's these little imperfections that make them perfect for you.
dougmichelle2001 wrote:
這是我在這版最後的回應
(好像我第一次在閒聊區認真 )

樓主你如果對你的影射沒有證據
一天內請你提出回應或私下跟我表示

否則我將以網路報案的方式提出誹謗之訴

雖說閒聊板認真就輸了
但我從來不把論壇當成嘴砲的地方。

已通知站務存證
http://www.mobile01.com/sitemanage.php?mode=detail&t=1557062

請樓主自重...(恕刪)

打開電腦 發現某位自稱做公益的人士 拿告人當武器

卻不回答別人問他的問題

看到自稱做公益 又看到拿告人當武器 感覺實在很不搭 不太習慣

一般做公益的人 應該是善良有愛心的


你說你要證據 我就給你證據

1. 扭曲的想法 證據

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認知療法手冊--好心情手冊 ( The feeling good handbook ) 中有提到常見的扭曲想法

其中有兩項是

用非黑即白的眼光看世界 如果一件事不夠完美 就把它看成一敗塗地

"貼標籤" , 例如 你不是說 "我犯了一個錯" 而是給自己貼上 "我是失敗者" 的標籤 ( 我抄書的 )


你寫的 "你要當好人還是廢物" 就是扭曲的想法

因為其中就有 非黑即白的想法 也有 貼標籤


2. 教人洗腦的方法 , 一些小技倆 證據

在你簽名檔留的部落格網址 裡面就有教人洗腦的文章 也有教一些小技倆的文章 應該很明顯吧

其實你在01也寫很多 大家有目共睹吧




3. 叫人要報復 證據

你常常在01上叫人要報復 很常見吧

底下這張圖 可能不夠明顯 你還有很多發言都說叫人報復

只是不想浪費時間找你的文 貼一張就好




dougmichelle2001 wrote:
這是我在這版最後的回應
(好像我第一次在閒聊區認真 )

樓主你如果對你的影射沒有證據
一天內請你提出回應或私下跟我表示

否則我將以網路報案的方式提出誹謗之訴

雖說閒聊板認真就輸了
但我從來不把論壇當成嘴砲的地方。

已通知站務存證
http://www.mobile01.com/sitemanage.php?mode=detail&t=1557062

請樓主自重...(恕刪)

打開電腦 發現某位自稱做公益的人士 拿告人當武器

卻不回答別人問他的問題

看到自稱做公益 又看到拿告人當武器 感覺實在很不搭 不太習慣

一般做公益的人 應該是善良有愛心的


你說你要證據 我就給你證據

1. 扭曲的想法 證據

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認知療法手冊--好心情手冊 ( The feeling good handbook ) 中有提到常見的扭曲想法

其中有兩項是

用非黑即白的眼光看世界 如果一件事不夠完美 就把它看成一敗塗地

"貼標籤" , 例如 你不是說 "我犯了一個錯" 而是給自己貼上 "我是失敗者" 的標籤 ( 我抄書的 )


你寫的 "你要當好人還是廢物" 就是扭曲的想法

因為其中就有 非黑即白的想法 也有 貼標籤


2. 教人洗腦的方法 , 一些小技倆 證據

在你簽名檔留的部落格網址 裡面就有教人洗腦的文章 也有教一些小技倆的文章 應該很明顯吧

其實你在01也寫很多 大家有目共睹吧




3. 叫人要報復 證據

你常常在01上叫人要報復 很常見吧

底下這張圖 可能不夠明顯 你還有很多發言都說叫人報復

只是不想浪費時間找你的文 貼一張就好




FATE-EA wrote:
但是照理講 不知道去...(恕刪)

來聲援是沒用的...
對豆花而言 他們就變成D大的護衛隊了 不是嗎?
這樣只是讓事情模糊
不過我個人是這樣認為啦
既然D大都說可以請記者去旁觀了
也邀請豆花兄了
那就真的請記者去阿 有問題馬上就踢爆了
-------------------------------
另外關於報復
我是認為01嘴砲和其多
比他狠比他酸的更是不少 實在不需要拘泥在這上面...
Evers wrote:
相信大家的原出發點是...(恕刪)

寫的實在是太好了

賣豆花的 wrote:
打開電腦 發現某位自...(恕刪)


同意.只會閃避關鍵性的問題,一直在那裡推銷
還有親友團或是分身帳號幫腔.

做公益?聽多了啦,直接到社福單位去做義工不是更能證明是在做公益嗎.

這讓我聯想到微軟,剛開始作業系統也是免費使用等到大家習慣了就開始收錢

有些補習班的招生廣告也是:學費全免,僅收講義費XXX元,羊毛牌還是出在羊身上.

  • 5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