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道路品質,或是所謂工程品質,甚至水土保持等等,我覺得問題都出在…我們沒有長遠性的都市計畫。大家可能都知道…目前台北市的都市計畫,可能在日據時代就已經被擬定出來,但,當時以60萬人口數的規劃,至今200~300萬的城市人口,所謂管線混斷,道路狹窄,都是不斷推諉堆積的後果。
2.大家試著回憶讀過當時老蔣時代,社會課本的曾經叫我們背誦的《3年建設計畫》、《5年建設計畫》,為何不是30年建設計畫?50年建設計畫?因為…老蔣根本就不想在台灣久待,連同他所帶來的那一批人,除了強迫灌輸所謂中央語言《國語教育》、偉大山川建設之外,還想徹底斬斷台灣的本土意識,以免妨礙建軍備戰反攻大陸的決心。這種優越統治意識,在最近所謂《愛省籍》菁英的統治優勢確立之外,當時所扶持的一些台灣本土派系分贓,所聚合的特殊結構,如今依然霸佔著我們的國家資源及意識操作。
3.也就是台灣本土愛鄉愛土意識被刻意教育而斬斷了50年,台灣已經喪失了所謂本土認同的榮譽心及認同感,白話一點,只要犯了錯,也不會擔心被鄉里的鄰人指指點點,沒有有任何顏面羞恥心,笑貧不笑娼,只要設法逃到國外即可。反過來,若是同鄉里有出現任何讓人感覺榮耀的人、事,都不會有任何與有榮焉的興奮。感慨的是:常常在看日本的新聞,每年一次的甲子園高中聯賽,那種代表地區爭冠的榮譽心,從電視裡看到:當地子弟出賽時,一幕一幕螢幕中遠方家鄉老少集合在電視機、學校禮堂,或是組隊至現場齊聲加油的次序劃一的家鄉親友。那種本土認同,一定會深植於血液中,一代一代教傳下去。
4.在台灣,敝人覺得:已經輸了榮譽心,已經被斬斷了本土榮辱感,沒有30年後的都市計畫?沒有山林保育計畫?細一點,你家門口被垃圾亂扔,或是今天的題目…隨處可見的馬路亂鋪,都已經被定調了,都已經不必被爭論或珍惜了。除非……大家醒醒…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