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

高鐵有沒有人搭阿?~~高鐵瀕臨破產....

huanghank wrote:
高鐵這麼高貴的價格,我想除了假日,平常會去搭乘的人應該不多吧...(恕刪)

台北捷運,95年運輸收入83億,到96年為91億
台北捷運95年運量為3002百萬延人公里,96年運量為3298百萬延人公里,
91億/3298百萬延人公里=2.759(平圴每公里票價)
目前98年日平均人次約122萬人,平均每人運程約8公里,日平均運程約974萬延人公里

高鐵96年運輸收入131億,97年成長到224億
高鐵96年運量為3520百萬延人公里,97年運量成長為6566百萬延人公里,
224億/6566百萬延人公里=3.411(平均每公里票價)
高鐵平均每公里票價約較北捷高二成三,相較下價格還算合理
(當然我也希望能再降一些,但畢竟不像北捷有全民稅金補助興建...)
目前98年日平均人次約8.6萬人,平均每人運程約214公里,日平均運程約1858萬延人公里

附帶一提,高雄捷運97年運輸收入7.3億,運量221百萬延人公里,日平均人次8萬人;
98年高捷日平均人次約12萬人,平均每人運程約7公里,日平均運程約83萬延人公里

若仔細比較高鐵和北捷兩者的財報及興建成本,
在營業成本及費用可發現若高鐵和北捷一樣不負擔興建成本,扣掉折舊及利息後,
則高鐵和北捷的年營業成本費用是相近的,但營收卻大約是北捷2倍(年載客運程也是2倍)...
另外,這類軌道型運具載運平均一人每公里的能源消耗量只有汽車及飛機的1/2到1/6左右,
而空氣污染與碳排放更只有汽車及飛機的1/10到1/15,
算一下北捷4400億和高鐵5000億所產生的效益,若只能選一個,
我反到希望當初蓋北捷的錢直接拿來蓋高鐵(台北人一定不同意吧)~~

後面附上看過交通部的統計資料後的一些重點,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找找,
可比較其中高鐵於96年1月通車前後對國內運輸交通的影響...

依高速公路各收費站通行車輛次數
94年全年通行次數為57380萬輛次,95年為57471萬輛次
96年全年通行次數為56964萬輛次,97年為54354萬輛次
高鐵通車前收費站通行次數一直呈現穩定成長趨勢
高鐵通車後通行次數開始改為下降趨勢

97年總通行次數54354萬輛次較95年57471萬輛次減少5.5%,
其中小型車95年48059萬次,97年通行次數45393萬次,約減少5.5%
大客貨車95年5524萬次,97年通行次數5034萬次,約減少9%
聯結車97年通行次數3926萬次,較95年3887萬次增加1%,是高鐵通車後唯一不減反增通行車種...

97年總通行次較95年減少3117萬輛次,若以開車從台北到高雄通過收費站8次計,
3117萬輛次/8次=389萬輛次,約等同高速公路上一天少掉一萬輛台北開到高雄的車,
(當然立場不同的人也可以說這高速公路減少的用車量不是因為大家改撘高鐵,
而是因油價高漲後,島民們都宅化不出遠門不開車的關係~~)

再來看看高鐵對航空班機國內線的影響,
95年航空國內線總載客人數為860萬人,
其中4條與高鐵路線重疊的西部航線(北中,北南,北嘉,北高)載客數397萬人,
與高鐵無重疊的東部及離島航線載客數則為463萬人。
96年高鐵通車後航空國內線總載客數降為632萬人,其中西部航線190萬人,其它航線441萬人,
97年國內航空線載客數續降為490萬人,其中西部線降到49萬人,其它航線445萬人。
到今年國內航空西部航線則只剩台北飛高雄一條,98年前4個月載客數只剩5686人...

高鐵開通前原本西部航線每日1萬人的載客量幾乎都被高鐵吸收,
基本上航空國內西部線因與高鐵相比無競爭力,可說已名存實亡,
而航空公司原本的西部線機位現應都已轉飛兩岸航線了~~
(當初航發會真是用心良苦拿錢投資高鐵,原來是怕航空公司挪不出足夠飛機賺兩岸直航的錢啊~~)
愛睡貓 wrote:
台北捷運,95年運輸...(恕刪)


少了分析台鐵影響,
Your brain has two parts:the left & the right. Your left brain has nothin
台鐵嗎?台鐵比較難得的是在高鐵通車後,旅客人次不減反增...

台鐵95年旅客人次16898萬人次,總運程9339百萬延人公里,平均每人運距55.3公里,客運收入152億,
高鐵通車後96年人次16969萬人次,總運程8937百萬延人公里,平均每人運距52.7公里,客運收入145億,
97年旅客人次17866萬人次,總運程8717百萬延人公里,平均每人運距48.8公里,客運收入141億,
97年客運收入141億/8717百萬延人公里=1.617(平均每公里票價),與高鐵及捷運比便宜得多哦,
平均每天搭乘人數由95年的46萬人成長到97年的48萬人,看來因為高鐵在長程運輸的競爭優勢,
台鐵確實有改變策略而增強了區間短程的運輸服務,因此載運人次是增加的,
但客運收入還是明顯有受到高鐵影響而減少(97年較95年減少7.3%),
看來台鐵還需要再努力點改善服務品質並儘量發揮站點密度優勢,才能更有效避免客運收入的減少..
(另,附上台鐵97決算表,虧損竟然是比96年減少的,有興趣自己去看看吧...)
愛睡貓 wrote:
我反到希望當初蓋北捷的錢直接拿來蓋高鐵...(恕刪)


雖然我只是老家在台北, 現在沒住在台北,
但是.....我的確不認同,

首先, 北捷沒有虧很大的叫全民買單去買一個無底洞, 觀感差很多,
(而且,不管是都循高鐵模式或都循北捷模式,高鐵的洞都大上太多了,要參加BOT本來就應該要自行募足大部分資金,還能幾乎全部借錢去玩.......國營及官股企業像台糖、中鋼、行政院開發基金、航發會就投資212億元, 官股銀行像臺銀、土銀、中信局、兆豐銀、合庫、華銀、一銀、中小企銀、開發工銀也投資170億元, 銀行聯貸更高達4120億元, 算到最後高鐵的錢幾乎全是從其他管道款來的,那還叫啥BOT??無本生意還真是好做阿,想想四千多億的借款,光利息本來早就該壓垮你高鐵公司了!所以現再爛攤一丟,說你政府不接手讓高鐵垮, 就是讓聯貸銀行們一起垮,最後台灣金融當然也會垮...)

再來, 北捷確實舒緩的大台北區繁忙的交通狀況, 但是高鐵的效果....因為太貴而確實比較差.
(高速公路還是塞, 台鐵買不到票的還是買不到,公共建設的本質就是要解決交通問題,結果高鐵竟然沒有直達機場,除台北高雄外都是交通不便地方......這是我最詬病處)
愛睡貓 wrote:
我反到希望當初蓋北捷的錢直接拿來蓋高鐵...(恕刪)


雖然我家在楊梅,很少搭北捷。不過我也很不贊成你這種話。

北捷有bot廠商用政府零出資搶標,然後中間蓋一半說撐不下去,毀約讓政府出資變最大股東嗎?

這是有合約的。

有合約本來就應該照合約走,允許單方面毀約,已經損及政府(就是全民利益)…

當初如何換約、換約相關人員是否有失職,甚至是否有對價關係…這一定得徹查的。

正常承包商跟公司承包案子,有一開始說零出資,後面要業主變最大股東嗎?

早就上法院,把承包商該賠的全部賠出來。

如果這還可以讓承包商不需賠款,業主還得從零出資變成最大出資者,

誰都會覺得:中間一定有鬼。

只是私人公司,損及大老闆利益還會盯承包人員,

但是政府的大老闆是人民,常常會被呼攏過,結果就是官商勾結、貪污越來越嚴重…

如果這時候人民自己還不關注,幾千億幾千億政府資產被五鬼搬運…
惡魔常常偽裝成假先知的模樣 帶領無知的羔羊走進死亡的墓地
高鐵又出包
還好不嚴重
請搜尋"又凸槌!高鐵過站不停 倒退嚕進站"
蔡依倫,遥めい,李寶英,河智苑,韓藝瑟,朴寒星,樸敏英,李智雅,尹恩惠,蘇怡賢,韓藝真,宋慧喬,新垣結衣,Tiffany,T-ara,AOA,Rainbow
lqz wrote:
有合約本來就應該照合約走,允許單方面毀約,已經損及政府(就是全民利益)..(恕刪)


建議你可以先去搞清楚當初高鐵簽約的一些條件、時間點及有哪些當事人...
剛好當初代表政府議約簽約及主導走向BOT的一些主要人物現在有不少人是政府的"高層",
當初樂觀評估高速鐵路需求應可負擔高負債的財務比率,因此不但由政府擔保借款還加上買回條款,
現在哪些人應該好好想想怎麼做才是對整體國家較為有利的,負起善後的責任吧~~
(西部交通及商務旅客在評估時需求不但大且預期會繼續成長,結果後來不但沒成長還衰退,
光是代表商務旅客的國內西部航線人數在十年間就由每日2萬多人減少到高鐵營運前的1萬人)

高鐵目前最大的問題當然就是自有資金不足導致利息負擔沈重,
依97年財報資產負債表列負債3954億,
其中會產生利息負擔的部份約3800億,97年利息費用174億,平均利率約4.5%。

其次第二個問題是折舊提列方式受限合約無法依固定資產耐用年限合理提列,
(重要觀念:在會計上折舊是資產的減項,實際上在提列折舊時並無現金支出哦)
表列固定資產97年底經提列了2年的折舊383億後,剩餘帳面價值4114億,
其中剩餘帳面價值較大的幾項及剩餘折舊年限如下:
土地改良物2044億(主要是高架橋樑、隧道、路塹等),13~24.5年;
運輸設備1329億(應是軌道及車輛等),4~24.5年;
機器設備485億(應該是維修保養設備、控制、號誌、通信、電子系統等),2~24.5年;
房屋及建物236億(主要為車站、基地、總機廠等),24.5年;
這4樣固定資產的實際耐用年限大多數決對不止26.5年。
(有興趣可以去查查北捷的固定資產有哪些,並想一下若北捷不是用全民稅金支出興建會是什麼情形....)

第三個隱藏性問題是回饋金提列金額及年限,
當初高鐵興建因為土地徵收及台北隧道共構段等部份是由政府負責,
這部份政府負責部份經費為1057億,高鐵公司本身只有土地使用權無土地所有權,
而這部份規定高鐵需在合約營運期間(和折舊一樣只有26.5年可提)由低到高總計提列1080億回饋金給政府。
(算是租金,當初說的政府不花一毛錢指的就是就原政府負擔部份也用回饋金補回來...)

參考國外高鐵營運成長模式,在不新增路線的情形下,
一般前3年是高速鐵路載客數成長較高的快速成長期(黃金發育期~),
3年後載客數成長將變為較低的穩定成長期(雖然還會成長,但通常不會再有一眠大一寸的情形了),
目前看來高鐵的實際需求雖然沒有當初計劃時大,不過整體效益也還算不錯,
(依97年財報,若扣除興建成本產生的折舊及利息,可以有113億的獲利)
從效益及資產負債情形來看,我認為倒閉不會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因為倒閉後拍賣,資產若賣不到負債金額,其差額將由政府負擔(因債務是由政府擔保)。

若單就97年財報來看,較佳的解決方式是第一步高鐵先減資(原股東先承擔虧損)後,
第二步再辦理現金增資1200億~1500億,由政府投資入股成為最大股東,
(也就是變成官股公司,說不定連公子還可以用悠遊卡董座的經歷,跟著歐先生的腳步去高鐵擔當"重任")
而政府投資的錢先拿去償還負債後,剩餘2300億~2600億負債利率拿高鐵資產擔保由政府協助將利率降為3%以下,
第三步將高鐵合約營運年限(也是折舊及回饋金年限)加15年,拉到和站區開發年限相同。

估計這樣政府不必拿出太多錢(比起北捷),財務上又能維持高鐵營運、還清欠款本利、政府還能拿回回饋金
討論停在愛睡貓大的貼文

看來是沒人反駁了

果然真理越辯越明,高鐵明顯是追殺前朝事件。
不要笑死人了
高鐵那種BOT說穿了就是跟銀行借一堆錢打腫臉充胖子
不就是跟這幾年很夯的卡奴差不多嗎
是阿 卡奴原本賺的錢或許很夠生活了
可是誰叫你去奢侈亂花狂借錢的?
自己愛跟銀行借一堆錢然後在那邊哭利息還不出來
還在那邊拿北捷來扯
真慶幸北捷沒蠢到那種程度搞啥BOT的
越辯越明? 我看是越賠越明吧
basicnet wrote:
討論停在愛睡貓大的貼文
看來是沒人反駁了
果然真理越辯越明,高鐵明顯是追殺前朝事件。..(恕刪)

果然很會聯想
令人佩服
蔡依倫,遥めい,李寶英,河智苑,韓藝瑟,朴寒星,樸敏英,李智雅,尹恩惠,蘇怡賢,韓藝真,宋慧喬,新垣結衣,Tiffany,T-ara,AOA,Rainbow
  • 5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