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

問個小二數學問題


Linden wrote:
可以容我這數學老師來...(恕刪)


數學老師說的才是對的啦...
不要什麼都扯上

奴才教育, 喘模上意

放屁
無吾能為之事,無吾能解之謎,無吾能為之利,無吾能勝之爭
最同意 16 .17樓 ,
當然有人也說對.........但不會的不要亂誤導!

"有6個十元"和"十元有六個"不是換句話說嗎??

如果老師的題目是出:10個一元硬幣堆成一疊,有6疊是多少元?(比較好操作解釋)
你小孩寫 6X10 解釋得出來也是OK的。

課本應該會提到乘法算式的意義,家長再翻翻課本看看!

不要小看乘法的意義,
一堆小孩學到五六年級,分數小數乘除,馬上掛掉一堆人。

以前就算不知道誰要除以誰?哪個數乘以哪個數?
反正乘法有交換律,老師不要求算式,只要知道題意是用乘法,至少可以A到分數。
但是除法題目就死定了,
以前大概知道題意是除法題目,就用"大的數字"除以"小的數字"就好,
但是分數小數就不見得嚕........然後就有一堆人掛點!
尤其題目說誰是誰的幾倍這種題目。

題外話,一堆家長也可能搞不懂為何要有"依題意列算式填充算式"到底在搞甚麼?
我個人是覺得如果小孩能將"依題意列算式填充式"學好,應用題就解決一半了。


Stallings wrote:
雖然乘法有交換律,但依題意是寫 10 x 6 比較正確喲
被乘數是基數 (一個xx是多少),乘數是倍數 (有幾個xx)
所以 10 (元) 寫前面,6 寫後面...(恕刪)


感謝回覆, 讓小弟知道為何這樣寫了, 可是數學也有文法嗎? 被乘數一定要要擺後面嗎? 乘數一定要擺前面嗎? 在國外也是這樣教的嗎?

如果我的文法是

蘋果有5個 = Apple x 5

我有5個蘋果 = 5 x Apple

這樣會不會比較直覺一點呢 ?!

其實還是回到本質會比較好吧! 太多的定義會箝制到小孩的思考方式!

其實我昨天還在教小女數學題 11 分鐘等於多少秒?

11個 一分鐘 = 11(個) x 60(秒) = (10+1)個 x60秒 = 10x60 + 1x60 = 600 + 60 = 660

因為小女還沒學到2位數乘法, 但是乘10比較簡單,已經會了, 所以就拆乘此種算式來讓小女了解!

小弟認為課本的答案只是參考答案, 並非唯一答案!

以下是一則相當經典的故事, 我相信很多大大已經看過了
=============================================================

如何利用氣壓計測量一座大樓的高度?

核子物理學之父歐尼斯特‧拉瑟福當他在擔任皇家學院校長時,有一天接到一位教授打來的電話:「校長大人,我有個不情之請,要拜託你幫忙。」。

「大家都是老同事,幹嘛這麼客氣?」

「是這樣的,我出了一道物理學的考題,給了一個學生零分,但這個學生堅持他應該得到滿分。我和學生同意找一個公平的仲裁人,想來想去就閣下你最合適…… 」

「你出的是什麼題目?」「題目是:如何利用氣壓計測量一座大樓的高度?校長大人如果是你怎麼回答?」

「還不簡單,用氣壓計測出地面的氣壓,再到頂樓測出樓頂的氣壓,兩壓相差換算回來,答案就出來了。當然也可以先上樓頂量氣壓,再下到地面量氣壓。只要是本校的學生都應該答得出來。」

「對,你猜這個學生怎麼答?他答說:先把氣壓計拿到頂樓,然後綁上一根繩子,再把氣壓計垂到一樓,在繩子上做好記號,把氣壓計拉上來,測量繩子的長度,繩子有多長,大樓就有多高。」

「哈,這傢伙挺滑頭的。不過,他確實是用氣壓計測出大樓的高度,不應該得到零分吧?」

「他是答出一個答案,但是這個答案不是物理學上的答案,沒辦法表示他可以合格升等到下一個進階的課程啊!」

拉瑟福第二天把學生找到辦公室,給學生六分鐘的時間,請他就同樣的問題,再作答一次。拉瑟福特別提醒答案要能顯示物理學的程度。

一分,兩分,三分,四分,五分鐘過去了,拉瑟福看學生的紙上仍然一片空白,便問:「你是想放棄嗎?」

「噢!不,拉瑟福校長,我沒有要放棄。這個題目的答案很多,我在想用哪一個來作答比較好,你跟我講話的同時,我正好想到一個挺合適的答案呢!」

「對不起,打擾你作答,我會把問話的時間扣除,請繼續。」

學生聽完,迅速在白紙上寫下答案:把氣壓計拿到頂樓,丟下去,用碼錶計算氣壓計落下的時間,用 x = 0.5 x a x t^2 的公式,就可以算出大樓的高度。

拉瑟福轉頭問他的同事,說:「你看怎樣?」「我同意給他九十九分。」

「同學,我看事情就等你同意,便可以圓滿解決。」「校長,教授,我接受這個分數。」

「同學,我很好奇,你說有很多答案,可不可以說幾個來聽聽?」

「答案太多了,」學生說:「你可以在晴天時,把氣壓計放在地上,看它的影子有多長,再量出氣壓計有多高,然後去量大樓的影子長度,同比例就算出大樓的高度。」

「還有一種非常基本的方法,你帶著氣壓計爬樓梯,一邊爬一邊用氣壓計做標記,最後走到頂樓,你做了幾個標記,大樓就是幾個氣壓計的高度。」

「還有複雜的辦法,你可以把氣壓計綁在一根繩子的末端,把它像鐘擺一樣擺動透過重力在樓頂和樓底的差別,來計算大樓的高度。或者把氣壓計垂到即將落地的位置,一樣像鐘擺來擺動它,再根據『徑動』的時間長短來計算大樓的高度。」

「好孩子,這才像上過皇家學院物理課的學生。」

「當然,方法是很多,或許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氣壓計帶到地下室找管理員,跟他說:先生,這是一根很棒的氣壓計,價錢不便宜,如果你告訴我大樓有多高,我就把這個氣壓計送給你。」

「我問你,你真的不知道這個問題傳統的標準答案嗎?」

「我當然知道,校長。」學生說,「我不是沒事愛搗蛋,我是對老師限定我的『思考』感到厭煩!」

拉瑟福遇到的學生名叫尼爾斯‧波爾﹝ Niels Bohr﹞,是丹麥人,他後來成為著名的物理學家,在一九二二年得到諾貝爾獎。

在我們的小學學校考試,考試題目是:下列哪一個答案不是植物? A桃子,B竹子,C麥子,D桌子,E獅子。小朋友只選了獅子,老師說:「錯,桌子也不是植物。」

小朋友不服氣,說:「桌子是木頭做的,木頭是樹砍下來的,樹是植物吧,那桌子怎麼不是植物呢?」

老師說:「不是就不是,你想太多了!」

小朋友回家問媽媽,他媽告訴他:「不要想那麼多!」

老師錯了嗎?也未必,因為桌子不一定都是木頭做的,也有鐵的、塑膠的,但問題不在答案是什麼?而在思考能不能展開四方?像釋迦牟尼說的,有八萬四千個法門,每一個法門都是方便法。從哪個門進去,都可以到羅馬。如果我們不給孩子思考的空間,不給他詢問解惑的機會,那他得到的不是「教育」只是「教訓」。

Hi, I am Joco!
Linden wrote:
可以容我這數學老師來...(恕刪)

看到前面的討論,蠻感慨的,
什麼都是老師錯就對了,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理性的討論啊,
樓主希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答案,
一時的意氣,還是正確的觀念,

之前才在報紙上看到類似的問題
標題是"書商標準答案才對? 數學答對老師批錯"
我也覺得那個老師很扯,可是如果得到的結論是
"「老師要孩子只能有一種思考,台灣的教育真的很有問題!」"
會不會太過以偏蓋全了.

更有趣的是,國教司的答案
如果我是記者我的結論是"「有這樣的教育官員,台灣的教育真的很有問題!」"

而,"人本:扼殺學童創造力",我只能苦笑了...
台灣的教育,只要創造力就好了...
有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人本,在教改前後的努力,
以及他們所做的事業項目,
真是台灣之幸...

在這個問題上我的認知,跟樓上的老師一樣,
如果老師有詳細的解釋,那就不是問題,
如果老師不能說出所以然,如同之前小弟在其他地方的建議一樣,
該那位老師明白,他是該考慮轉行了.
6X10(6+6+6+6+6+6+6+6+6+6) 跟 10X6(10+10+10+10+10+10) ??

6x10=(10+10+10+10+10+10)
= (1+1+1+1+1+1+1+1+1+1) + (1+1+1+1+1+1+1+1+1+1) + (1+1+1+1+1+1+1+1+1+1) + (1+1+1+1+1+1+1+1+1+1) + (1+1+1+1+1+1+1+1+1+1) + (1+1+1+1+1+1+1+1+1+1)
= 1+1+1+1+1+1+1+1+1+1 + 1+1+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
= (1+1+1+1+1+1) + (1+1+1+1+1+1) + (1+1+1+1+1+1)+ (1+1+1+1+1+1)+ (1+1+1+1+1+1)+ (1+1+1+1+1+1)+ (1+1+1+1+1+1)+ (1+1+1+1+1+1)+ (1+1+1+1+1+1)+ (1+1+1+1+1+1)
=(6+6+6+6+6+6+6+6+6+6)
=10X6

我有神經病, 不是, 是精神病
jocoliu wrote:
太多的定義會箝制到小孩的思考方式!


我不知道該如何來說服您"數學的定義是很重要且嚴謹的",從我進數學系開始,老師就一直強調數學是經過幾千年不斷由定義然後堆疊出來的,這些基礎一旦動搖,或許會是現在科學的很大災難。

我同意,孩子該有天馬行空的幻想
也同意之前李家同教授提到國文那種很差勁的教學模式

但數學(科學之母)有他一定的基礎,若容忍錯誤的邏輯只看正確的答案,對於將來的數學上的學習我想未必是好事。

題外話,建構式數學其實有其優點,只是有的線上的老師未必真正了解其精隨而造成很多的問題,有興趣我們可以再討論。

我覺得,無論題目的分數是否拿到,能夠了解其正確意義及正確的態度,才是孩子能夠獲得的真正資產。
jocoliu wrote:
可是數學也有文法嗎? 被乘數一定要要擺後面嗎? 乘數一定要擺前面嗎?

被乘數 x 乘數 = 積 (您的前後說反了 ^^)
被乘數是一個基數,而乘數是一個倍數
放前面和放後面的差異,代表著表達的不同
舉例來說,2 x 3 的原始意義為 2 + 2 + 2,而3 x 2 的原始意義為 3 + 3
如果您的孩子已經了解到這件事,那其實怎麼寫倒不是太重要
但如果還不了解這件事,那麼我覺得,知道一些基本的事情是很重要的
這是基本教育的意義不是嗎!^^

cccylll wrote:
6X10(6+6+6+6+6+6+6+6+6+6) 跟 10X6(10+10+10+10+10+10) ??


數學不是有什麼1+1=2
就要寫出一大篇論文了嗎

什麼數字的完備性, 就是一堆大小 乘法.....

當你用這些數字表達時, 就必須遵守這些數字的規則

6x10 = 10x6 這是定理

還在胡扯 6x10不是10x6, 真是莫名奇怪

jocoliu wrote:
感謝回覆, 讓小弟知...(恕刪)


看了你的"文法"......
你真的了解嗎?QQ

jocoliu wrote:
太多的定義會箝制到小孩的思考方式...(恕刪)


可是我怎麼覺得數學就是很要求"定義",
不然問小朋友甚麼叫正方形?甚麼叫長方形?
小朋友通常會說:正正方方的正方形,長長的是長方形.......

這樣就讓我想到台北市公車上阿貴的卡通...
媽媽說:我要正正方方上面還有國父的東西....媽媽指的是"錢"
阿貴努力拿來"正正方方上面還有國父的東西"卻是...................國父遺照!!@@


cccylll wrote:
6X10(6+6+6...(恕刪)


呵呵,大哥您很棒,您在證明乘法具有交換律喔...
我想孩子如果能夠說明出這些的話,我也會給他一個大勾勾並且建議父母可以讓孩子試試資優教育喔
我是很認真在回應的
  • 8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