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cat的吃喝玩樂檔案》Minter Donut(天母店) 甜甜圈的幸福滋味

今天看了電視新聞..甜甜圈二個月內倒了30家..
哇.....真的和蛋塔一樣啦..不過都是台式的甜甜圈啦



【東森新聞報 記者黃祖綺、王鴻年/台北報導】
Yahoo!奇摩民調中心 (本投票題目由TVBS提供)

請問您對地方政府在颱風來臨期間,宣佈是否停止上班上課的決定與發佈時機滿不滿意?
前往投票 | 觀看目前投票結果



買甜甜圈,難道就一定要排隊嗎?打從日式甜甜圈進駐台灣開始,這股排隊買甜甜圈的熱潮就開始不斷延燒,幾乎成了全民運動,人人為之瘋狂不已,但是這股熱潮雖然蔓延的快,也退燒的快,根據統計,這2個月已倒店了30家。

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江山由誰來主宰..

tsengozzy wrote:
今天看了電視新聞..甜甜圈二個月內倒了30家..
哇.....真的和蛋塔一樣啦..不過都是台式的甜甜圈啦



這驗證台灣的古諺:
"台灣沒有三年好光景"
頭一次在政治文裡回與政治文無關文章被停權~~~~
今天經過微風特地繞到店裡去看,現在排隊的人少了很多,看來在台北的熱朝也快差不多結束了,不過我到不認為他會消失,將來可能和星巴客差不多的狀況吧!會被定位﹝宣傳﹞成一種生活型態。這"統一"最擅長了。不過話說回來,這個甜甜圈吃起來的確有一些質感,再過一陣子完全不需要排隊,或是哪個招牌獅子玩偶集點送的話,還是會三不五十買一些孝敬美女。
--------------------------------- 潛水太久 上浮透氣
[轉自聯合新聞網] 吃在台灣 「速食」文化吃垮自己
記者 陳靜宜
葡式蛋塔曾在台灣掀起前所未有的熱潮 ,接下來是烤饅頭與甜甜圈熱,每波熱潮來得快、去得也快,幾乎都撐不過一年,反應了台灣消費者嘗鮮汰換率特高,也反映了台灣「速食」文化的特質。
台灣的一窩蜂文化,使得產品周期越來越短,葡式蛋塔在台灣旋起旋滅,葡式蛋塔卻仍在澳門活得好好的;而日本Mister Donut從一九七○年開始,光一個蜜糖波堤就長銷幾十年,在日本經濟高峰時期產生的奢華版甜甜圈「天使法蘭奇」與日本銀髮族最愛的「紅豆多拿滋」,甚至成為日本歷史的一部分。目前全日本尚有一千三百多家Mister Donut連鎖店,業者販賣的並非單純只是商品,而是一種「幸福感」文化,這也是企業歷久不衰的主因。
台灣從過去抄襲名牌、到現在抄襲餐飲,表面化的移植,無法深耕產品深度與特性,一味搭他人便車,貪圖短時間暴利,不僅犧牲了產品形象,也扼殺自己的事業壽命,更重要的是,我們販賣的除了商品外,是否有其他附加價值?日本人常連一片仙貝或一個小小的和果子,都強調裡面有製作人的一顆心,或創辦者的靈魂,消費者購買的不只是食物,而是一分感動,一分認同。
台灣雖只是一個小島,但商品的密度及多元,常讓外國人驚嘆,業者如果不能深耕,恐亦不易在此生根,甜甜圈裡最難作的就是那種幸福感吧。
09 / 02 聯合報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