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ien wrote:如果考試是這樣出題
我認為還是應該敎...但是考試應該改方法...比如請用映襯法寫句子...
也只是把原本的題目換個方向出題
並沒有解決原本的"映襯"的問題
小學生還是得先學會什麼叫做"映襯"
如果要避免這個問題
應該是使用原本的考題
然後要學生以同一種方式寫出另一個句子
不過這樣就會很難批改吧
所以回到李家同的文章
到底文法或修辭的學習是該學會如何自然且適當的使用
還是記憶這種文法被叫做什麼名稱
我覺得這兩件事並不衝突,仍然都應該教
但對於小學生而言,懂得如何使用修辭比起知道那是什麼修辭法更重要
在考試時,應該以如何適當的使用為主要考試內容
而要求小學生能夠背誦或記憶修辭法的名稱則不該是考試重點
如果是中文系的大學生,當然就是都得知道啦
一個中文,各自表述
Joseph. wrote:\
年紀大了,記憶力變差了
請教5~6年級生
小學有教過"「目的複句、遞進複句、排比、映襯」"這玩意嗎?
有人知道嗎?
我是6年級的, 說真的我沒學過,我也不會, 但我會寫程式..
寫程式才不管這些修辭法.....
個人認為, 中國文化思想太重了...
文以載道不是嗎?
韓愈, 胡適, 不都是提倡白話文嗎?
小學生學這個太早了吧!! 連話都說不太好, 還學什麼修辭法..
當做作文課的文句欣賞就夠了, 出考題則太過, 有興趣的會自己去研究,
不是每個人都會, 因為現在的教材編的跟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的人不一定看的懂現在的教材.
話, 會說會寫就好, 要作文, 當作家的人去學就夠了...
不信你拿這個考題去問現在的政府高官, 我就不信有多少人會.
是給人用的,不是給人混淆的!
與其把文言文比重加深,以前一堆自以為很了不起的學者(現在一樣是),覺得為什麼要教那麼多白話文,而不多放點文言文,說什麼沒有文言文就會亡國之類的繆論,到現在他們得嘗所望,把文言文比重加重,把文言文的魔手放到國小。
這樣就會讓以後大家的語文能力加強嗎?會嗎?
連白話文都講不好了,還文言文哩。
任何語言都一樣,不會有人一開始就學古文,任何語言都有古字(古用法、用詞),有人會連一般的基礎會話拼字都學不好的情況下,去學古文?並不會。
如果有個數學家,突發奇想,說國家要強盛,就要從小教微積分,那也要從小教微積分嗎?在加減乘除都還沒學好時,就要他們學這些?
以前一堆人批評教育部長,我倒是覺得現在的教育部長更爛...
要當主管,要當頭,是靠管理,不是靠文言文...=.= 除非大家都是公務員....
我愛台灣,我的國家 敬請多支持台灣國產品
Joseph. wrote:
小學生的年紀正是記憶...(恕刪)
目的複句:
1.以一個分句表示手段或措施,另一個分句表示目的。
例:他把開水燒開,以便待會泡茶~
2.以一個分句表示目的,另一個分句表示手段或措施。
例:她為了能更瘦一點,於是去學瑜珈~
遞進複句:表示後一分句表示的意思,較前一分句的意思更進一層。
例:他不但不知收斂,而且還變本加利~
排比:對於同一範圍、同一性質的意念,用兩個把(含)以上結構相似的句法來表達的一種修辭技巧,叫做排比。
例:佛面猶如淨滿月,亦如千日放光明。
映襯,分為反襯、對襯、雙襯三種。
反襯:對於同一種事物,用恰當與這種事物的現象或本質相反的副詞或形容詞加以描寫。例:欲速則不達。
對襯:對兩種不同的人、事、物,用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雙襯:對同一個人、事、物,用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例:又愛又恨。
以上,請知悉,如何?會很難嗎?會艱深到不適合小學生嗎?很簡單對吧?
不過,為什麼你不會自己去查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