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和某位大學生閒聊,隨口說了一句成語
當然一點也不艱澀,就是很普通很普通的日常用語
一開始我以為他聽不懂我要表達的意思
後來才知道,他是不知道這句成語是什麼意思
我說了哪一句,我忘了,因為是幾年前的事了
只是這件事讓我印象頗為深刻
也有遇過怪怪科系的大學生
問他科系是關於什麼,他說他也不知道,或許懶得解釋
但他說他不想讀,讀得很痛苦,因為看不懂原文書
也不知道這系讀來幹嘛的,純粹就是家裡要他讀大學這樣
他也沒辦法不讀,會鬧家庭革命,所以他也只好混一天算一天
感覺他的父母管得太多,都已經讀大學了也不肯讓他離家
堅持要他讀近到能住在家裡的學校不可
我覺得你要這樣管小孩,日後就不要怪小孩長不大
我覺得錄取率太高,導致素質有點M型現象,強的還是很強
不像以前的大學生,感覺素質比較平均
尤其是找主管級 , 更不可能如此 .
人資有專業考量及必要性的自主權 , 但如果本身實力不夠 ,
另當別論 !
不用台清中交成 , 只怕清雲 ; 都把你老婆任職的派遣公司 ,
列為拒絕往來戶 !
new1965 wrote:
什麼問題才是有水準的問題啊?...(恕刪)
所謂的有水準的問題必須是有鑑別性的,就是能藉由問這個問題來測試出考生的程度,並不是每個問題都得像網路流傳的什麼NASA、哈佛、MIT、GOOGLE、MS的徵人、入學考試的的問題那麼特別,那麼出人意料,才叫做有水準。也就是說,有沒有水準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得看到底想藉由問一個問題來鑑別出什麼。倘若你說:那就以樓主發文的那個工作為例,那我認為,想測出應徵者有沒基本的英文閱讀能力,那就選一篇程度適當的短文,要應徵者依文意回答選擇題,那就足夠了。那絕對比問A-Z有鑑別性。
假定有200人來應徵10個空缺,第一關問A-Z,或許只能淘汰10人,但如果選個難易適中的短文,這一關就可以淘汰掉一半以上的人了。這樣後面的面試就可以更集中在某些不易由筆試來鑑別的屬性了。所以後者的鑑別性高於前者。倘若選很難的短文來問,然後全部刷掉,那這也是全無鑑別性的問題。
我真的認為,會問A-Z來測驗應徵者英文閱讀能力,那個主試者絕對是偷懶,沒用心在設計。
我看過、聽過不少面試的過程,我最感慨的是,不少面試的主試者都不知道自己該問什麼才適當,才能藉由問題來挑選出適合那個空缺的人選。
徵人考試也是企業可以做門面、做公關的地方,出太沒水準的問題,企業會被人瞧不起的。如果設計得當,口碑傳出去,對企業吸引人才也是有幫助的。別把企業徵人都當成應徵者在求資方僱用,然後已經身在企業內的就抱著一副高人一等的態度來看待應徵者,以為我怎麼問你都得乖乖回答,反正這份工作你不想要,還有一堆人在後面等著呢!那對企業形象沒什麼好處。那只應了一句成語--「仗勢欺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