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分享] 現在人的殺手--憂鬱症,自己進來檢查檢查吧!


FYU wrote:
我覺得在台灣看醫生能得到的幫助有限...
撇開台灣人對於看"精神科"有著莫大的偏見不說...
台灣精神科醫生的治療方式讓我覺得沮喪.
問沒兩句話, 就開了一堆藥, 然後就兩星期後回診...
這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
令人懷疑他剛剛真的有聽清楚我說了些什麼嗎?
後遺症:
一年後我覺得比較穩定了於是打算開始買保險,
保險公司卻以我有"精神官能症"為由, (不知道哪裡來的結論?!) 拒絕承受我的保單...
天啊~ 積極接受治療的我總比那些不願意接受治療的不定時炸彈來的穩定吧?!
以上兩點讓我的分數各加一分...
台灣的醫療環境, 真令人"憂鬱"啊~~

所以不要找錯對象
現在已經有專業心理師與諮商師
一般心理問題,找諮商師比較適合
除非真的很嚴重,不然不會轉介給精神科醫師用藥物治療
一個中文,各自表述
老實說, 我對台灣的精神科醫生很感冒. 動不動就隨便用專有名詞冠在病人身上. 明明就還沒有嚴重到那種地步, 偏偏要給你開一堆藥. 真懷疑是不是有廠商勾結的關係.

在國外, 醫生也都是儘量能不開藥就不開藥, 用開導的方式來治療.
我大舅是看腦神經內科的
他就很討厭那些亂開藥的精神科醫生
他說有些症狀明明只是情緒中樞失衡
但是醫生開的要卻都是完全抗憂鬱用
這...怎麼能叫對症下藥呢

我12分..可能最近事情多到才感到很煩躁..或許去渡個假會好一點..
這位朋友的說法, 我不能認同.

當你覺得自己有問題的時候, 你第一個想到是什麼? 當然是看醫生, 而醫生的職責應該是判斷你的病情嚴重與否給你適當的建議. 相對的, 醫生應該負起責任告知病患是否有嚴重到看心理醫師, 或是找諮詢師就好了. 而且, 台灣的心理治療系統跟資訊很不完善, 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有諮詢師的存在, 就算有, 也不會知道該去哪找這資料.

台灣的心理醫生的治療方式, 我也很不認同. 動不動就開藥. 小弟幾年前在國外, 也看過心理醫生, 他依照我的病情狀況幫我轉診到諮詢師, 而不是給我藥吃. 心理醫生的責任只是定期的約我回去那邊follow up. 我還一直問他. 他的回答是,“的確有到需要吃藥的標準, 但是先用別的方式治療看看. 吃藥是最後的方法." 他同時跟我解釋了, 吃藥治療的後果, 會上癮, 藥一停, 病情會加重. 吃藥只有治標不治本. 但是台灣的醫生通常都是開藥草草了事. 藥物本來就只能用來當輔助用. 台灣的醫生卻都拿來當治療用.

況且, 現在台灣到底有沒有完善的專業諮詢師的規劃呢? 心理疾病也是這幾年來在台灣才比較被人重視的問題. 但是這些所謂的諮詢師, 到底有沒有夠專業, 有沒有資格. 這都是給人家打個問號的地方. 所以真正會找上門的人還是有限. 而醫生, 至少在醫院裡面值診, 專業性比較有保障. 我想這是很多人在尋求心理治療的考量.

ptx wrote:
undefined
藥?!

記得憂鬱症只有一種藥!

就是百幽解!!

唯一的一種藥!

其實小弟也在想,因為亞洲人的心態和社會觀念問題!

都不願意踏出第一步!

或許弄個網路治療室,就可以克服心裡的障礙了!!

果真是好點子!賺錢去了!!!!

不是賺錢,是幫助廣大的台灣人民!
34分.....

看到這篇文章才想到自己抗憂鬱的藥吃完很久還沒去拿...
I'm Just Trying So Hard To Be Me!!!
貓是8分._.
可能代表的是:
(1)貓沒有誠實作答
(2)貓的魔羯座性格導致不容許任何不理性的思想發生=.=?
停權計數:3次
4 分...會不會太誇張

雖然還有一堆帶完成的事情.

回去趕工...
剛剛無聊做了一下測試... 我只有五分....

smarter 說得網路治療室, 之前我也有想過, 但是問題沒有那麼簡單, 在某些情況下可行, 但是某些情況下不可行.
我到覺得心理諮詢的可能性還比較高一點. 不過這種難度還是太高了. 尤其是牽扯到心理的問題. 人在面對機器, 跟面對醫生, 或是面對自己可以信任的人的時候, 所有的反應都會不同. 加上肢體語言等等... 我想這是網路目前還沒有辦法做到的.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