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朽之人,對北台灣的水利工程相當有感。話說小時候,住過中華路、克難街、永和,以及木柵馬明潭。每年夏天至少都要淹個兩三回。印象深刻的,有87水災,和葛樂里風災。當時中永和段的新店溪尚未建堤防,半夜被父母叫醒,涉水到及人小學的二樓教室避難。在那裡住了兩三天。最後一次淹水的記憶則是納莉風災適逢同事結婚。賓客都必須穿過漫到大腿的滾滾洪流才得以進禮堂。這期間歷經四五十年的努力才得以擺脫惡夢。
有一個網站大台北整體防洪計劃可以參考。裡面介紹了幾個重大的水利工程,如:堤防增強,二重疏洪道,基隆河截彎取直和員山仔分洪道。
這麼多的建設才解決雙北區一地的水患。要求西南地區完全不淹水,恐怕即便投入再多資源,也難以立竿見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