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如果李鴻章仿德國成功改造大清陸軍

支援前線


漏掉了那些

lawtaipei wrote:
李鴻章曾訪問...(恕刪)


腐儒
腐儒
儒家思想是不可能隨便被跨越的

金銀俊 wrote:
儒家思想是不可能隨便被跨越的

不是儒家思想,
是大國思想.
一個泱泱大國,怎能容下有人老說別國多強多強?
不經一再戰敗,不會醒.........
cckm wrote:
金銀俊 wr...(恕刪)

中國已經在漢武帝聽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家之後!中國社會就很難有所改變了!

這些你可以慢慢去研究就可以知道!
中國的帝王都是透過這樣的思想觀念鞏固自己的帝業!

金銀俊 wrote:
中國的帝王都是透過這樣的思想觀念鞏固自己的帝業!

世界歷史上大國被滅被解體多著,
都是儒家思想?
皇帝再怎麼有威權,也敵不過能征善戰的敵人.
伊斯蘭和基督教的凝聚力可不比儒家差,
結果呢?
宗教國家分分合合還算少嗎???
金銀俊 wrote:中國已經在被罷黜百家...(恕刪)

你這是先射箭再畫靶嗎? 誰說李鴻章是儒家?

李鴻章是妥妥超強搞錢資本家. 你聽過那個清末軍隊吃朝廷編制的?

湘軍淮軍都是自籌資金. 有這種本事到現在不是一方霸主也是一方豪傑

現在是2025年. 你現在有本事自籌款搞出一支軍隊. 我就叫你一聲大哥吧. 腐儒
那天西奈山頂是Enki wrote:
金銀俊 wr...(恕刪)


清末中國人「積習難改」的原因,是多方面交織的結構性問題,以下可從思想、制度、社會與外在壓力四個面向解釋:

一、思想層面:儒家文化根深蒂固
1. 崇尚穩定、反對變革:儒家重「禮」、「綱常」,講求上下秩序與服從,對於變革自然產生排斥。
2. 皇權至上思想:皇帝被視為天命之人,百姓習慣順從,難以接受民主、民權等新思潮。
3. 科舉制度選才標準偏重死記:使士人缺乏科學、實務能力,且思維僵化,不利改革。

二、制度層面:中央集權與八股取士
1. 滿清統治疑忌漢人:對改革派多加防範與壓制,改革無法順利推動。
2. 保守的官僚體系:官員升遷依賴傳統路線,害怕改革失敗影響自身利益。
3. 法治不彰,講人情關係:使制度改革缺乏執行力,民眾也難以建立對新制度的信任。

三、社會層面:民眾教育與認知落後
1. 文盲率高:資訊不普及,對西方知識、新思想接觸少。
2. 迷信與傳統習俗盛行:例如對洋務運動、維新思想抱持懷疑甚至排斥。
3. 地方士紳壓制改革:地方上的既得利益者常常成為改革阻力。

四、外在壓力與民族創傷
1. 列強入侵與屈辱外交:民眾普遍對外國人產生敵意,也連帶排斥西方制度與思想。
2. 改革屢敗,信心受挫:如戊戌變法失敗後,社會普遍對改革失去信心。
3. 太平天國與義和團之亂的餘波:強化了保守派對「亂世用重典」的看法,反對過快改革。
清末的「積習難改」不是單純的文化或人民「愚昧」,而是幾百年來形成的思想、制度、社會結構與外力干擾的結果。改革者如康有為、梁啟超、張之洞、曾國藩等都曾努力,但常因「制度腐朽+文化包袱+利益阻力」而徒勞。
lawtaipei wrote:
如果這些人成功了,我國就會成為君主立憲國家
那就是日本阿,人家是倒幕成功所以才能改革成功,你大清就保守派當家,本質不同當然結果就不同了
那天西奈山頂是Enki wrote:
你聽過那個清末軍隊吃朝廷編制的?


袁世凱的新軍難道不是吃官餉嗎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