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_Hsu wrote:就很難區分學生智力優劣。如果學生不是聯考進去,而是靠推薦,甄試關係進去,學生貴族笨子女多,就更需要如此。 推甄對後段學生會有好處,老是說貴族子弟笨,但是貴族子弟無論如何就是資源多,機會多,要補習,錢也比別人多.況且,貴族子弟真的笨嗎???
Lisa_Hsu wrote:所以很討厭網路那堆要求盲信醫師的傢伙。 身體的東西,馬虎不得,才會造成病人崇拜醫師的現象.國人崇拜醫生還有一個階級的概念,能考高分上醫科,顯然是值得崇拜的對象,相同事情面對成功的大老闆還是現在很紅的半導體工程師,情感上大概也是相同........
cckm wrote:貴族子弟笨 什麼是貴族不好定義,如果指的是高社經地位,我的經驗,「貴族子弟笨」不太能成立。關鍵字是「誰是台大學生?(2001-2014)—多元入學的影響」。1984年上大一,那個年代上大學除了聯考幾乎沒有其他管道,同班四十人,連我共三人在福華飯店旁同一個公車牌等公車上學,方圓500米加計不同公車路線或騎機車的共七個。多元入學前,相對高社經地位家長的大安區學生包辦了完全不成比例的台大名額,之後才稍有下降。魯冰花小男孩忿忿不平「有錢人什麼都比較會」,但在現實世界中不全然不是事實。
cckm wrote:推甄對後段學生會有好處, 你這不就講白了,推甄就是幫那些智力不夠的人老是說貴族子弟笨,但是貴族子弟無論如何就是資源多,機會多,要補習,錢也比別人多.況且,貴族子弟真的笨嗎??? 智力是平均分配,貴族資源多是比較容易唸得好。但唸書需要天分與毅力,當然不是貴族子弟人人都有。而且貴族子弟問題是容易寵壞,小時候日子過得好誘惑多,太多人捧,如果沒有堅毅的性格,性情就容易腐壞,畢竟好吃懶做是大部分人的本能。所以俗話才說富不過三代。看過萬曆皇帝的歷史就知道子女敗壞散盡家產,也就達到階級流動的目的。這種在教育制度上做文章,讓階級固化的作法不可取‧‧
Lisa_Hsu wrote:說交流電被淘汰的,應該去看看美劇創新之手,看特斯拉這隻小蝦米怎麼打敗大鯨魚摩根財團,就是直流電太不實用,花巨資用惡勢力都捧不起來。 對了、你有看過「電流大戰」這部電影嗎?我覺得不錯看。Lisa_Hsu wrote:同樣都是工程師,好壞差很多。其實醫師也是這樣,所以很討厭網路那堆要求盲信醫師的傢伙。 找對的醫師(明醫),是真的蠻重要的。
費姆特 wrote:對了、你有看過「電流大戰」這部電影嗎?我覺得不錯看。 看過了,影評如下:電流大戰大概是創新之手演特斯拉與愛迪生的大戰太精采,以至於對這部電影挺失望。近年電影拍片花費愈來愈大,內容多半需要金主同意,而金融業的霸主就是摩根集團,怎麼能演特斯拉囂張打敗它的故事?總覺得特斯拉戲份太少不過癮。
說到直流電跟交流電,這一直是很奇妙的競爭,像現在買冷氣、電扇等電器,都推直流變頻款,現在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也都是吃直流電所以感覺好像直流電又復出,不過其實內部的原理還是會用到inverter、電容、電感、二極體等元件去做轉換,可以做到升降壓等控制,而交流電的原理正是利用變動的電流進行電磁感應去升降壓,遠距傳輸無法取代,還有現代生活離不開無線通訊,無線電波也正是利用交流變動的電磁場去發射電磁波,所以交流電還是很實用的
電機系跟電類研究所入學考試必考科目一定有電子學,電子學整門科目其實偏類比,裡面討論各種Amplifier的電路,還有頻率響應,而且還分成BJT跟MOS,所以才讓很多學生覺得很頭痛,就會去找補習班整理的題型祕訣去背解法,只求通過就好而大三大四或研究所入學後多半往數位發展,當年背的一堆BJT跟MOS當放大器的公式像什麼gmro通通沒在用了,只剩下開跟關的功能而已,所以才會讓很多人搶著要走數位ic而非類比ic,或往更軟體層面的演算法、程式設計發展,反正只要畢業有工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