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幾個東西,在二戰剛結束的1960年代,現代科技用的東西,都是那時候出現的,雖然都超過50年,雖然都是材料科學的進步,不過還是提一下,LED發光二極體逐漸取代傳統的白熾燈泡LCD VS CRT這大家都知道,液晶取代傳統的映像管雷射,改變儲存媒體像CD,數據傳輸像光纖...加速數位化的進步。積體電路不知道算不算,一個運動場大小的電子設備,幾十萬的電子零件,縮到一片小小的晶片內。
物質發展應該都差不多了,現在只是把各個項目更細緻化就像田徑比賽一樣從無到有,進步速度會非常快可是從有到更好,即使要快幾秒,可能都要努力好幾年其實過去我看過很多影片提到未來人,說人類未來會往精神發展的方向去雖然我不知道未來人是不是真的不過精神發展這想法很有創意,搞不好未來我們一動腦,透過接收腦波放電去控制物質,就可以取代很多需要用四肢去執行的事
街角的癡漢 wrote:換個角度來說好了近百...(恕刪)看看現在距人類第一次登月相隔58年前那時阿波羅的速度跟現在最快的速度及動力方式人類一樣的動力方式,一樣的能源方式, 一樣的運輸工具再對比54年前再54年前的1915年,從1915年到1969年這54年人類突飛猛進了多少呢?1915年的人看到1969年的人類文明會嚇死吧?但1969年的人看到2023年的人可能只感覺..哇好進步,...然後就沒了....事後又說了一句,其實也沒想像中的那樣....不知有沒有人懂我意思,我比較含慢公維 我好像看懂了又好像沒50年後感嘆我們毀滅了人類文明算不算
街角的癡漢 wrote:我指的並不是手機 電...(恕刪) 有兩個系統性原因. 首先你要先了解一件事. 人類社會跟國家進步. 是有公式的.人類進步. 不是自然科學. 是人文科學.人類進步. 不是絕對領先. 是相對領先只要有公式在. 就會存在有人考100分. 有人考不及格.系統原因一工業化. 工業化路徑. 這個世界從瓦特發明蒸汽機開啟工業化1.0之後. 出現兩個發展路徑 一是先輕工業後重工業: 簡單說. 走這條路國家應該超過200國吧. 全部失敗. 原因很簡單. 國營體系在輕工業沒用. 前期沒有累積資本. 工業化競爭必敗 二是先重工業後輕工業. 走這條路國家像是歐美列強包括中國也包括台灣都走這條. 全部成功. 為什麼工業化路徑會延緩科技進步? 你只要看每個國家第一桶金你就會發現. 人類工業化歷史本質是互鬥. 而互鬥群體就是走第二條工業化那群少數國家而已. 早在一戰已經淘汰一波大英第一桶金. 鴉片戰爭日本第一桶金. 日俄戰爭蘇聯第一桶金是1930年代收購1929大蕭條歐洲破產資本家的設備跟技術.美國第一桶金. 是二戰後抄底全世界...台灣第一桶金. 十大建設. 沒有之一. 十大建設時間點. 就是抄底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沒有十大建設. 台灣現在沒有台積電台電中油可以揮霍中國第一桶金. 改開. 那一年鄧小平74歲. 抄冷戰底系統性原因二. 冷戰. 你需要明白一件事. 90年代是20世紀第二次大繁榮. 其動能是建立在蘇聯倒台基礎上. 之後形成一超多強的全球格局一超多強格局. 一個穩定世界需要的不是進步. 而是退步.....這樣你應該能看懂. 未來50年人類將進入什麼格局了吧?從這個小故事你會發現. 人類社會走錯路代價極大. 而台灣正在錯誤道路上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