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最原始都是首調的形式,天才和音樂大師是把它擴展到樂器能表現的極致,透過不同調性,賦予他不同顏色,情感,加上移調,轉調增加複雜性,最後再加上炫技,讓音樂變得很豐富。這些很多還是擴展自原始的首調旋律。像柴可夫斯基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開頭明明就是Mi Do Si La...,第二樂章是 Sol Rei Mi Sol..Do Si La Rei Rei Sol..這是首調(C)就可以給你唱的。但是譜成降D大調,音樂很好聽,對唱的人就很痛苦,該用首調唱還是固定調唱?
我相信Michael Jackson 和李宗盛,羅大佑一定都是相對音感,這是做好歌,唱好歌的必要條件。有絕對音感的人則多半沒辦法,這也是為什麼古典音樂和通俗音樂的高手都各據一片天。但是樓主說的可以把任何調子的音樂任意移調彈奏出來的人才是絕對音感,我認為不是,他們或許更依賴樂譜。反而要有相對音感的人才容易得多,尤其是不看譜的情況。有絕對音感的人反而會少了對音樂該有的敏銳性和自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