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是不是有些人把防疫保單當樂透啊?

應該是因為疫情的轉變吧!一開始大家買保險是為了給自己多一層保障
我記得之前確診是個位數時,還有媒體分析保險公司依舊穩賺
但隨著疫情擴散,打了疫苗後輕症比例佔多數,然後居家隔離不用上班還能有補助拿
有些人或許會覺得風險成本比較低,卻能有高額補償可拿
自然心態上就會不一樣了~還有人完全正常生活,甚至不太戴口罩
為了避免虧錢,保險公司當然就及時止損囉!
不過如果是對於企業老闆或者生意好的商家
他們一定很不希望隔離發生在自己還有員工身上吧!
畢竟補償的金額比不上他們的損失與生活上的不便
大約2月時,我電腦常跳出防疫保單推銷廣告
我看了後 跟公司同事講 :若以後真的隔離確診 至少還有一筆錢可救你的急

但有的人認為疫情還不嚴重 幾百塊不想打水漂 有的人因為我提了 不好意思真保了

現在疫情嚴重 常跑出誰確診領了160萬等消息
我是不知真假 或是不是有心人故意挑起仇恨心理 ?

若真在疫情不嚴重時跟上多單保險 那我真認為那人有先知 只要他非故意行為 他又沒犯法
保險公司也不吃素 他們不會查?

你保險公司敢賣 就要陪人玩下去吧!
超級不行者 wrote:
誰導致這種轉變
保險公司自己挖的坑
那就應該自己扛...(恕刪)

我喜歡跟真小人相處
我不會去打高空說自己很高尚

我最看不起的嘴臉
就是贏了就要拿錢
輸了就想翻桌不認

格調高低是一回事
如果大家照規則玩
輸的人也是要認
Peggy到此一遊 wrote:
大約2月時,我電腦常跳出防疫保單推銷廣告
我看了後 跟公司同事講 :若以後真的隔離確診 至少還有一筆錢可救你的急

但有的人認為疫情還不嚴重 幾百塊不想打水漂 有的人因為我提了 不好意思真保了

現在疫情嚴重 常跑出誰確診領了160萬等消息
我是不知真假 或是不是有心人故意挑起仇恨心理 ?

若真在疫情不嚴重時跟上多單保險 那我真認為那人有先知 只要他非故意行為 他又沒犯法
保險公司也不吃素 他們不會查?

你保險公司敢賣 就要陪人玩下去吧!

我也認為有買到的,保險公司應該認帳,畢竟這是商譽問題

但之後若要再賣,應該會調整內容 或 不再推出這類的保單了


我昨天翻資料,才學到,原來保險公司要考慮到逆選擇 和 道德風險


逆選擇大致是在講說,要考量到雙方可能存在著資訊不對等

所以資訊相對缺乏的一方,在簽約前,必須防止自己受到損害,比如說拉高保費


道德風險,是指必須考量到簽約之後,對方會不會為了追求最大利益,而拉高風險,造成另一方受到損失


看來我所提及的例子,應該是屬道德風險
路跑一哥 wrote:
我也認為有買到的,保(恕刪)


這不算逆選擇
也不算道德風險

這在保險相關討論上
可以歸納為風險(損失)高度集中,大範圍風險(或損失發生)機率高的事件
通常這種風險都是保險公司不願意承接的
但透過各種內外部手段
可以使不願意承接(不可保)的風險轉變為可保風險

所謂可保不可保
簡單說就是指損失會不會發生
鐵定會發生
高機率會發生
發生機率低
不會發生的等幾種狀況

鐵定發生的保險公司不會承保
不會發生的民眾不會想保
高發生機率但損失低微的 通常自己承擔或者想辦法避免
發生機率低但損失可能嚴重的 保險公司協助解決

防疫險這個狀況
本來是發生率低(透過台灣的阻絕手段) 但損失可能重大(死亡或居隔10天以上)
因此保險公司跳下來接
覺得有市場需求 而且損失可控

但現在政策及防治手段轉彎了
保險公司又沒有其他的承保後防阻或改善(再保安排)手段
因此
就透過核保手段去挽救或者說減少一點損失

市場上的產險公司幾乎每一家這次這次都跳進這個坑
而且還有那個去年底和今年初就跳進坑裡
然後.................


現在只能蹲在坑裡看著漫漫大潮逐漸淹過來的
~~婚逃賣卵蛋 兵能波賣卵蛋~~
超級不行者 wrote:
這不算逆選擇也不算道(恕刪)

感謝提供相關知識,讓大家增廣見聞


不過道德風險這方面你可不可以提供進一步的例子或想法,來解釋為什麼不適用於防疫險這例子?


因爲疫情發展成輕症化,就我的判斷,為了追求最大利益,而拉高風險的機率,常理來說是會提高

以前大家怕染疫重症,所以就算保了險,也不敢亂跑,盡量都不出門,路上的人都變少了,保險公司對道德風險是可掌握的

但現在疫情輕症居多,有些人甚至無症狀

演唱會也去.進香團也去.路跑賽也照辦,感覺上這已經不是會危及到性命的事了


也就是說,我保了險,但隨著疫情發展,我可能開始不刻意避開染疫高風險的地方 或 活動

這對保險公司來說,已經開始無法掌控風險,怕損失慘重,才會快踩煞車

其實我認爲道德風險是說的通的,但你說的也是有理,可能道德風險也包含在你說的損失機率之中吧
路跑一哥 wrote:
其實我認爲道德風險是說的通的


這樣說好了
我是就商品面的原意去解釋這項商品的道德風險
商品設計在最初的狀態下是沒有問題的
原始的理賠條件及風險狀況
不會誘使人改變其行為
因為故意去染疫可能要付出生命為代價

當然
後來疫情的轉變
使得多數人感染後的結果都是輕症或無徵狀
這時候確實是會促使人改變行為
轉而往人多的地方去聚集
期望獲得傳染以換取理賠

你的認知沒有問題
我只是就商品設計的原意及原始的疫情發生狀況去分析道德風險這個項目

但就原始商品的設計上來看
一般條款中"傳染病"這個項目都是被排除不承保的風險
因此這個商品最初的開發上
其實就有一定程度的瑕疵在
~~婚逃賣卵蛋 兵能波賣卵蛋~~
超級不行者 wrote:
這樣說好了我是就商品(恕刪)

嗯,我了解你的意思了,你是針對商品原始的理念去評論

保險公司在最初的環境背景下,設計出來的商品是沒這方面問題的

只是整個環境發展變的太快,所以才多出這些問題


其實….我也好想買個幾張啊,我動作太慢了,哪裡還有的買呢?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