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gy到此一遊 wrote:
大約2月時,我電腦常跳出防疫保單推銷廣告
我看了後 跟公司同事講 :若以後真的隔離確診 至少還有一筆錢可救你的急
但有的人認為疫情還不嚴重 幾百塊不想打水漂 有的人因為我提了 不好意思真保了
現在疫情嚴重 常跑出誰確診領了160萬等消息
我是不知真假 或是不是有心人故意挑起仇恨心理 ?
若真在疫情不嚴重時跟上多單保險 那我真認為那人有先知 只要他非故意行為 他又沒犯法
保險公司也不吃素 他們不會查?
你保險公司敢賣 就要陪人玩下去吧!
我也認為有買到的,保險公司應該認帳,畢竟這是商譽問題
但之後若要再賣,應該會調整內容 或 不再推出這類的保單了
我昨天翻資料,才學到,原來保險公司要考慮到逆選擇 和 道德風險
逆選擇大致是在講說,要考量到雙方可能存在著資訊不對等
所以資訊相對缺乏的一方,在簽約前,必須防止自己受到損害,比如說拉高保費
道德風險,是指必須考量到簽約之後,對方會不會為了追求最大利益,而拉高風險,造成另一方受到損失
看來我所提及的例子,應該是屬道德風險
路跑一哥 wrote:
我也認為有買到的,保(恕刪)
這不算逆選擇
也不算道德風險
這在保險相關討論上
可以歸納為風險(損失)高度集中,大範圍風險(或損失發生)機率高的事件
通常這種風險都是保險公司不願意承接的
但透過各種內外部手段
可以使不願意承接(不可保)的風險轉變為可保風險
所謂可保不可保
簡單說就是指損失會不會發生
鐵定會發生
高機率會發生
發生機率低
不會發生的等幾種狀況
鐵定發生的保險公司不會承保
不會發生的民眾不會想保
高發生機率但損失低微的 通常自己承擔或者想辦法避免
發生機率低但損失可能嚴重的 保險公司協助解決
防疫險這個狀況
本來是發生率低(透過台灣的阻絕手段) 但損失可能重大(死亡或居隔10天以上)
因此保險公司跳下來接
覺得有市場需求 而且損失可控
但現在政策及防治手段轉彎了
保險公司又沒有其他的承保後防阻或改善(再保安排)手段
因此
就透過核保手段去挽救或者說減少一點損失
市場上的產險公司幾乎每一家這次這次都跳進這個坑
而且還有那個去年底和今年初就跳進坑裡
然後.................
現在只能蹲在坑裡看著漫漫大潮逐漸淹過來的

~~婚逃賣卵蛋 兵能波賣卵蛋~~
超級不行者 wrote:
這不算逆選擇也不算道(恕刪)
感謝提供相關知識,讓大家增廣見聞
不過道德風險這方面你可不可以提供進一步的例子或想法,來解釋為什麼不適用於防疫險這例子?
因爲疫情發展成輕症化,就我的判斷,為了追求最大利益,而拉高風險的機率,常理來說是會提高
以前大家怕染疫重症,所以就算保了險,也不敢亂跑,盡量都不出門,路上的人都變少了,保險公司對道德風險是可掌握的
但現在疫情輕症居多,有些人甚至無症狀
演唱會也去.進香團也去.路跑賽也照辦,感覺上這已經不是會危及到性命的事了
也就是說,我保了險,但隨著疫情發展,我可能開始不刻意避開染疫高風險的地方 或 活動
這對保險公司來說,已經開始無法掌控風險,怕損失慘重,才會快踩煞車
其實我認爲道德風險是說的通的,但你說的也是有理,可能道德風險也包含在你說的損失機率之中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