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為何目前行動支付還不普及?

根據我觀察大陸的情況
普及到一定程度之後 
跟著用的自然越來越多
想賺錢不提供手機支付方式可能會影響生意
而出門只用現金很多場景就會相當不便

在大陸的傳統市場裡面買菜
聽到的是一堆收款確認語音
攤商也樂於如此 省去收現金找錢的麻煩

不過像這種掃描付款二維碼必須在有網路的狀況下
網路出問題或是網路塞車很慢 就很尷尬了

目前可以無網支付的 好像只有支付寶
而且是出示二維碼給店家掃描這種的才可以
台灣政府不願意搞唄,
關於這個問題已經討論許久了
個人認為
1.台灣已經習慣信用卡塑膠貨幣了,使用上並無迫切改進需要。
在中國,使用信用卡(非銀聯卡/VISA金融卡)並不方便(信用卡授權中心屬管制業務),持有門檻較高
2.台灣電子貨幣容易被稅務單位勾稽,成為課稅依據,月營業額8萬就要課稅,20萬元已上要開發票,發票有7%以上成本(5%加值+2%以上稅務成本或所得稅);在中國,這種稅務問題並不明顯(沒聽過此問題)。
3.台灣小額偽鈔情況不嚴重
4.(前些年)台灣電子支付、第三方支付屬銀行業務,管制業務,合法門卡檻高;
而中國屬於創新灰色業務,不受銀行金融管制(如螞蟻金服以科技業上市,實際從事金融業務)
5.台灣電子支付多元且尚未整合,各做各的,處於百家爭鳴階段,要等到電子支付交換中心建立,使用多元行動支付(各家行動支付可以互通),如同多卡通模式(悠遊卡、iPASS等)才有機會普及;ATM據點多取款方便,而手機金融等網銀業務今年才開放。
中國支付工具已經形成寡占,多家銀行支援手機聯結帳戶金融互轉(手機實名制)。
6.台灣支付工具實名制進度緩慢(不需要實名即可運作,金融風險極高,金額上限很低)

台灣的問題
金融管制保守、銀行既得利益下較少創新思維
民眾自由,不願支持實名制管制(從自然人憑證到數位身分證可以看出)
我覺得街口在台灣算是比較好用的,
至少所有超商都能用。
部分大型連鎖的手搖飲,
早餐也都能用。
也支援部分繳費等功能。
缺點是退貨很麻煩,
無法單筆單筆退。
只能一次全退。
目前我是街口+apple pay還挺方便的
對岸也還有廣大的農村人口,也算進去的話應該沒比台灣高很多
我自己也是用行動支付的群體,目前是用彰銀My樂+line pay為主,偶爾超商改用PI錢包
很多人根本都不瞭解台灣消費市場與商家
就在那邊說的煞有其事

不是台灣行動支付不普及
是台灣大多數商家不願意使用行動支付

因為台灣人的習性,再加上這些年來本土經濟不好
還有網路不用開發票削價競爭情況
絕大多數店家都是低價販售

而行動支付都要扣手續費約2%
所以有辦法支撐這2%成本的
都是那些賣原價的連鎖與百貨公司通路

如果要普及很簡單
就是讓所有商家都賣原價
都提高利潤
自然就都有行動支付了
maxboss wrote:
很多人根本都不瞭解台(恕刪)


不止喔

5% 的營業稅 加 10% 的稅收,再加上勞健保費

少了 20% 的收入 很簡單
利益龐大且容易洗錢...沒談好之前就是卡在那邊慢慢耗
沒有自知之明、又不聽勸的,就算日夜焚香誦經,業障還是會如影隨形跟在身邊...
maxboss wrote:
很多人根本都不瞭解台(恕刪)

看新聞是說微信束縛了大陸人民
生活中不能沒有了它
還說用戶不能有反應的意見
反過來還教育民眾
在台灣或許會被視為蠻橫的感覺
有種一家獨大的意味
台灣在建置行動支付的系統
還沒有政商結合拿出好辦法
自然不能成行。

在本質上台灣是做進口原料
加工出口,賺取差價的構造
保護性質嚴重,開放行動支付
獲利在外商。島內競爭會輸。

不管規模或服務成本都會輸
所以才用擦邊球 捷運卡 手機APP
一旦連上銀行帳號支付才是行動支付。
例如:Amazon 如果看台灣規模到,
開放使用+行動支付,那麽台灣的電商
有木有從國外平台直接標直接付直接送
這種競爭力?

大陸可以是因為在尚有機會時,
自行發展自己國家的平台。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