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vinhsu wrote:說個提外話,既然樓主熟知1812這首曲子,有沒有聽過"1712" 哈哈哈 哦~~好多年沒聽到了,若你沒有提起還真的沒有想起,對1812熟的人真的該聽聽…第一次聽那時的震撼不輸第一次聽1812,但聽臉上三條線…天上烏鴉飛第二次聽笑到爬不起來……回歸正題,我是覺得用1812還滿適合的,但就是覺得太老套了,一看煙火就覺得怎麼又是用1812
clean wrote:大家常放的結婚典禮的進場音樂,原歌劇的結局是悲劇收場,大家不是放的很高興嗎?(恕刪) 我知道你說的歌劇喔那是華格納寫的「羅恩格林」進場音樂則是在公主與天鵝騎士結婚時,眾人所唱的「婚禮的合唱」(Bridal Chorus)在此獻上一首「Bridal Chorus」合唱版的影片供大家欣賞影片聯結:「婚禮的合唱」(Bridal Chorus)
一般節慶都會播放一些文藝復興或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可以剛好反映比較有節慶的味道,不過我也認為政治歸政治,音樂歸音樂。安魂曲拿來賣房子,給愛麗斯拿來丟垃圾,你不去注意也沒人會說話!難不成反應現在社會乾脆放"愛拼才會贏"放煙火,不是更能代表現在的心情!因為這首也變古典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