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幾乎每個月都長時間在另一間公立醫院照顧親戚.
在桃園醫院沒出事前,說真的,這另一間公立醫院的醫護及外包工作人員
,還有病患及看護,都沒把防疫放在心上.
醫護回到護理站,就把口罩取下,忙業務,聊天,吃零食喝飲料.
工作人員有時或許工作太操勞,會取下口罩在院內繼續工作.
看護都是老油條,在病房區走動時,時常不理戴口罩規定,甚至為省錢拿
防塵口罩洗了又洗,戴著裝樣子.
病患就更不用說了,大部份都沒戴,一句戴著不舒服,喘不過氣...能怎辦?
家屬算是比較聽話,實際多多少少也是陽奉陰違.
另個防疫漏洞,若多住院幾天,真沒幾個病患/家屬/看護,能堅持晚上睡覺
還戴著口罩.
院方每天發1個口罩,給陪病家屬及看護,有次到護理站領取時,聽到護士
在抱怨,根本沒疫情,每天這麼累,還要浪費時間發口罩,真是沒事找事.
另一次,人太累腦子有點迷糊,忘戴口罩進醫院一路沒人攔,搭電梯上樓,
經過護理站也沒事.
--------------------------
再說說本篇這間醫院.
從最初發文後,仍不時造訪這間醫院.
在桃醫出事前,情況始終沒改,診間醫護就是不戴口罩.
甚至鬆懈到,側門雖然有人看守,但光顧著聊天,沒量體溫就放人進去.
院區裡,工作人員光明正大沒戴口罩,坐通道邊的椅子休息聊天.
年長看診者,進醫院就把口罩拉到下巴,四處走動.
前幾天又去回診,所有人,包括始終不肯戴口罩的診間醫護,終於都戴上.
但上廁所時,就看到個男醫師拉下口罩走進來.
到候診區,又看見女醫師取下口罩,掛在左側耳朵上,邊走邊喝水.
------------------------------------------------------------
某大型公立醫院

2019.
醫院的新大樓大約是SARS之前興建,最初沒有規劃負壓隔離病房.
後來只能把舊大樓與新大樓之間的通道,改為負壓隔離病房,病房數不超過5間
病床頂多只有10床左右(單人/雙人/不知是3或4人房).
廁所還貼有SARS時期的沖水注意事項,可見年代之久遠.

長期以來就是收容一般法定傳染病,肺結核之類,所以設備就比較沒更新
廁所水龍頭的感應裝置壞掉不知多久.
除了最外側的大鐵門,裡面的隔離門,全是廉價的組合木板,門縫貼上靜音
用的毛刷條...隔離病菌的效果?

感應裝置完好的水龍頭該是這樣.


監測儀器(心跳/血氧/血壓/呼吸次數),有新有舊,舊的往往有點小毛病,
線接頭與儀器接觸不良之類.

2020
負壓隔離病外面,是呼吸疾病住院區.
去年防疫期間,整層轉變為防疫隔離區...
隔幾個月疫情不嚴重,又分批恢復成一般病房(管制門可以拆卸,挪位置).




然而,病房不知是原本就如此,還是為防疫匆忙改裝.
本來似乎是單人房,硬生生變成雙人房,空間變得超狹窄.
兩床之間的寬度,只剩擺上2個矮櫃子的寬度.
-------------------------------------------


隔一陣子再度住院,這次的病房更狹窄.
因為狹窄+擺太多儀器,床底不好掃,也不好拖,累積許多掉落的雜物...
頭次聽見護理師在兩床之間,因為東西掉到床底太難撿,而罵三字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