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佛法可以解決人生的難題嗎?

勉勵 wrote:
佛法可以解決人生的...(恕刪)

佛學大師請進
佛法精微奧妙 尋求生命終極的超脫

難以一言道盡


聖嚴法師留下了四句話讓人自我檢視

面對它

接受它

處理它

放下它

反覆咀嚼

往往答案就在其中

勉勵 wrote:
佛學大師請進...(恕刪)

人生是苦..
輪迴是苦..
應該欣求 阿彌陀佛-淨土!!

日子越艱困.. 願力更強~~

勉勵 wrote:
佛學大師請進


佛法無法解決人生的難題。

只有自己可以解決自己人生的難題。

「佛不度人,惟人自度」

佛如果可以度人,天下眾生早已度盡。

佛法如果可以解決人生的難題,人生的難題早已全部解決。
四聖諦 (梵文:चत्वारि आर्यसत्यानि,catvāri āryasatyāni;巴利語:cattāri ariyasaccāni;標準藏語:བདེན་པ་བཞི།),又稱四真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B%9B%E8%B0%9B


苦諦[編輯]

參見:苦 (佛教)和五蘊

苦諦(Dukkha):經驗向佛陀証明,一切生存是苦。生活中當然有苦有樂,但使人難以忍受的是諸行無常。生、老、病是眾生所必經的,「我」由五種物質與精神(五蘊)合組而成,只是短暫而偶然的產物,沒有持久、常住、永恆的東西。[18]

佛陀總結出人生的八大痛苦(「八苦法」):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世間有情悉皆是苦,有漏皆苦[19],即所謂「苦諦」,是大乘佛教常用的教法,以此說明世間有情悉皆是苦,即所謂有漏皆苦。

根據南傳佛教中的《長部》描述,佛陀也把「苦」分為十一種(「十一苦法」):生、老、死、愁、悲、苦、憂、惱、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最後概括的說「五取蘊即苦」[20]。
##生,是指六道中的各種生命的誕生、出生、入胎、再生,還有五蘊中的顯現,還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所感受、獲得的內容等,都為「生」[21]。生是許多苦的基礎。
##老,是指六道中的各種生命的年老、衰老、牙齒損壞、頭髮變白、皮膚變質、六根的成熟等各種現象[22]。由於有情的衰老,死亡已進一步的迫近,由衰老所帶來的種種苦痛也將生起[23]。
##死,是指六道中的各種生命的死亡、滅亡、五蘊的分離等[24]。
##愁,是指由於任何不幸和苦法而引起的憂愁、哀愁、悲傷等[25]。因為其身心苦受由自行而生,又被稱為苦苦[26]。
##悲,是指因為任何不幸和苦法而引起的哭泣、悲歡、悲哀、悲痛等[27]。
##苦,是指身體的疼痛和疾病不適等[28]。
##憂,是指心身的不愉快[29]。
##惱,是指不幸或苦法所引起的生氣、憔悴、絕望等[30]。
##怨憎會,是指對不喜歡的、不可愛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與那些意圖不好、無意、不安分的人異同交往聚會而產生的怨憎[31]。
##愛別離,是指對喜歡的、可愛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對希望有利、有益的、快樂的、安分的人,家人、朋友或親戚,卻不能和他們在一起、交往、聚會而產生的痛苦[32],總說為生離死別之苦。
##求不得,是指六道中的眾生,對於以上的各種苦而生的訴求,希望它們不要來到、卻無法實現,從此而生的痛苦[33]。

佛陀把以上這些苦歸納為「五取蘊即苦」,即五陰盛苦、五蘊熾盛苦,即指這些苦是因為五取蘊而生的[34]。這五法稱為「取蘊」,組成了執取的目標[35]。這五取蘊的共相就是「無常、苦、空、無我」[36][37]。此外,病苦是指四大五蘊之身,一旦「四大不調」,就會生出種種疾病。

集諦[編輯]

集者集起之義,集起苦因,又稱苦集諦[38]。集是有關苦的原因。人的苦難來自永恆的生存欲,因為生死流轉永無寧日,終日擔憂。[39]之所以有這種種痛苦,是因為有產生痛苦的根源,主要是貪、嗔、癡三毒,這就是「集諦」。造成苦的原因,粗分「貪」、「嗔」、「痴」三毒,從廣則有「十使」。推至最後,眾生的本心[40]為「無明」所障敝。

滅諦[編輯]

要想去除痛苦,就要消滅產生痛苦的原因「貪、嗔、癡」,這就是「滅諦」[41][42]。佛陀還列舉了這些痛苦,其中包括內六處、外六處、六識、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六尋、六伺,並提出了相應的止息[43]。這些痛苦的止息也稱為涅槃,即明集諦理,斷盡煩惱業,則得解脫[44]。

道諦[編輯]

參見:八正道和三十七道品

又稱為苦滅道聖諦,是說如何破解苦集,使苦不再積聚,乃至於滅壞的修行方法。必須要去修八正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就是「道諦」[45][46]。隨順趣向涅槃之道,細化為三十七道品。
講3句最刺血的話



1.佛無法預知他所教的不淨觀後遺問題 死傷大 也無法處裡


2.佛無法解決佛法被竄改之問題 不能自己發明[紙]


3.佛中毒 他也解決不成就死


總結說 佛法只是說不能執著 但不可能解決人生所有問題
那…道理能解決人生難題嗎?

我只知道錢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拳頭解決有問題的人
(誤)
勉勵 wrote:
佛法可以解決人生的難...(恕刪)
暗黑巨神殖装 wrote:
講3句最刺血的話

1.佛無法預知他所教的不淨觀後遺問題 死傷大 也無法處裡
2.佛無法解決佛法被竄改之問題 不能自己發明[紙]
3.佛中毒 他也解決不成就死

總結說 佛法只是說不能執著 但不可能解決人生所有問題

我不是佛教徒,但以我對佛法的理解,以上3點來論證佛法不能解決問題,似乎有所偏廢
1. 不淨觀的原由是希望導正人類貪戀肉體及美色的人性弱點
並讓人了解肉身的本質是由膿血所構成,而且無法長存
不論外在多麼美好,也不會改變其為膿血的事實,不應貪戀
在了解肉身本質後,應更督促自己尋求精進解脫之道
再未證道之前僅因厭惡己身而自殺,依然還是在六道中輪迴
並未解脫,這是對不淨觀的錯誤認知
的確佛說法的當時有部份比丘,因修不淨觀,厭惡己身而自殺
事後,佛陀不但嚴加訶責,並且以此成為說法、制戒的因緣
並非不處理或無法處理
2. 所謂佛法被竄改之問題,一直是上座部佛教(南傳佛教)
對北傳佛教的攻擊重點,只承認佛所說過的教誨
佛未說過的話,一律不承認,主張保持原始佛教
但是所有思想經過時間流轉,一定會有所延伸及發展
如同數學是由數字及加減乘除所構成,再一路延伸及發展至微積分
難道可以因此而說微積分是背離了數學嗎?
佛法一向主張有八萬四千法門,代表可以有無限多的方法可以證道
佛佗也從未說過要固守祂所傳達的思想,不得發展再進
3. 佛從未說過成佛即可不死,反而祂教導:只要在人間,就會受到肉身限制
會有生老病死之苦,沒有人能避免,即使佛自己也不例外,佛的教誨就是要
大家能達到精神上的超脫,免於六道輪迴之苦,這個境界跟中國道家所提倡的
逍遙及天人合一的觀念是一致的

人世間所有的問題及痛苦來源,皆因執著而產生,苦樂也由此而生,放下執著
問題自然就不是問題,也就沒有解不解決了,不是嗎?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也就是說 ...

所以其實呢,所說的,不殺

第一個很可能的叫做,不殺自己

那個白話文很清楚 ---

即使自己受了多大的痛苦,也要看清楚痛苦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franktan1972 wrote:
我不是佛教徒,但以我對佛法的理解,以上3點來論證佛法不能解決問題,似乎有所偏廢
1. 不淨觀的原由是希望導正人類貪戀肉體及美色的弱點
並讓人了解肉身的本質是由膿血所構成,而且無法長存
不論外在多麼美好,也不會改變其為膿血的事實,不應貪戀
在了解肉身本質後,應更督促自己尋求精進解脫之道
再未證道之前僅因厭惡己身而自殺,依然還是在六道中輪迴
不得解脫,這是對不淨觀的錯誤認知
的確佛說法的當時有部份比丘,因修不淨觀,厭惡己身而自殺
事後,佛陀不但嚴加訶責,並且以此成為說法、制戒的因緣
並非不處理或無法處理
2. 所謂佛法被竄改之問題,一直是上座部佛教(南傳佛教)
對北傳佛教的攻擊重點,只承認佛所說過的教誨
佛未說過的話,一律不承認,主張保持原始佛教
但是所有思想經過時間流轉,一定會有所延伸及發展
如同數學是由數字及加減乘除所構成,再一路延伸及發展至微積分
難道可以因此而說微積分是背離了數學嗎?
佛法一向主張有八萬四千法門,代表可以有無限多的方法可以證道
佛佗也從未說過要固守祂所傳達的思想,不得發展再進
3. 佛從未說過成佛即可不死,反而祂教導:只要在人間,就會受到肉身限制
會有生老病死之苦,沒有人能避免,即使佛自己也不例外,佛的教誨就是要
大家能達到精神上的超脫,免於六道輪迴之苦,這個境界跟中國道家所提倡的
逍遙及天人合一的觀念是一致的

人世間所有的問題及痛苦來源,皆因執著而產生,苦樂也由此而生,放下執著
問題自然就不是問題,也就沒有解不解決了,不是嗎?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沒有必要死那些人 若能預知 少生事


2.後來法門 已經大多門派偏向為了大眾一定要犧牲自己的錯誤走向 還有滿天神佛 佛誇大


3.所以只是轉移心境 不叫解決

沒飯吃就是沒飯吃 只是轉移目標讓自己飢餓感不明顯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