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有掛嗎???台灣人真的愛花成癡??

crazyrabbit22 wrote:



花季一年四季都...(恕刪)


對觀光確實是有幫助的;
這點倒是沒有懸念
之前的台北花博我去過兩次,
新社花海也有去過 一次
後來就沒再去了⋯⋯

只知道台北的變成花博公園,
第二次是因為有辦音樂活動才去的。
新社的每年的某幾個節日還是花毯節
但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新社的菇菇產業;
老實說比花有趣多了,
因為很多菇特色料理、香菇公仔之類的東西,
別的地方沒有。

不曉得那些花園區現在變得如何啊..。
如果要等有人辦特殊活動
才湧進人潮就太可惜啦
sunnyup wrote:
政府做事只求廣度(排...(恕刪)


sunnyup大真是言簡意賅,
像觀光這種可有可無的建設模糊地帶很大
誠如您說;只要排場夠,深度變得不一定重要
如果能在觀光建設裡融入永續發展的元素
那麼相對的會更具價值
其實也不一定只是商業利益,如果變成公園的話,會是很多人休閒放鬆的場所

加天元 wrote:
其實也不一定只是商...(恕刪)



您怎麼認為是"商業利益"?? 而不是"個人利益"呢?...XD
賺外勞錢啊,外勞喜歡看花...

台灣的消費主力已經被外勞給取代了。
不管怎樣網美一定會捧場的~所謂的拍照打卡盛地
Loompster wrote:
賺外勞錢啊,外勞喜歡...(恕刪)


哈哈他們喜歡看花喔!?
關於客群層面我確實沒考慮到
所以完全沒概念
忽略了你說的外勞了



說到這個我們以台中某個地方的演進
來談所謂的觀光規劃吧

曾經的中區最繁華的第一廣場、U2 MTV、招牌金字塔,是年輕人到台中必遊景點之一,
號稱台中西門町,卻因為”某些原因”沒落了(七期百貨圈的興起、一廣的高收租等等...)
當病人還有一絲呼吸時,政府是否嘗試過救援呢
:沒有
時間拖了10年,包租公醒了,知道一廣人不來了,紛紛調低租價,
因為台人少,離加工區近交通方便,
自然而然的成了外勞放假的集會場,然後包租公看到了好多生面孔,
就靈機一動做起了中古手機的生意
原本的中文招牌也默默的加上一些英文、泰文、越南文
然後跟常來光顧的阿菲談起了戀愛
開了一間道地的越味店...
隔壁老王也不甘示弱的將泡沫紅茶店收掉,
乾脆賣從東南亞進口的糖果餅乾、香料。
霎那間泰文、越南文招牌如病毒般的
從一間間的變成一排排的、一棟棟的

臺中市政府正視了這個改變
將第一廣場更名為變東協廣場
原本工廠裡口耳間的潮流;挾著傳媒正名的力量
為整個中區帶來龐大的效益,
讓第一廣場復甦了起來!
廣場草皮坐滿了人啊
要穿越他們根本天方夜譚
走過去想借過都不知道怎麼說啦



話說回來還是因為外勞愛聚集在那邊才改東協的
這算是事後諸葛嗎
原本的沒落是一場夢,外勞帶來了場及時雨的概念



重點就是這個,一個地方會沒落不是沒有原因的
如果政府毫無作為,那麼觀光景點只會越來越無聊
最後沒人想去
試問下個沒落場景會萌芽在哪裡呢?
屆時又是10年等待及時雨的概念?


臺中某個廢棄眷村疏於管理,擠滿了流浪貓,儼然成了「貓村」,成了文青必去的神秘景點之一。
前陣子想起荷蘭的某個景點,必定跟著想起那些木鞋的樣子。
來去巴黎,就會想起石磚路跟咖啡香,那是人文與地方特色的精華

我們政府其實有能力創造一個熱門觀光景點,
花博也好、彩虹眷村也好
因為沒有維持高潮、創造二刷的能力
任由觀光人潮自然老化退去
我想這是突破觀光困境必須思考的問題。
(總不能永遠用小吃來吸引觀光客吧,
地方特色永遠是最珍貴的資產啊!)


最後感謝Loompster大,讓我思考到客群層面的問題
無心愛存款 wrote:
不管怎樣網美一定會捧...(恕刪)


網美超愛拍照的啊....
但也是拍拍後拍拍屁股就走了
而且大部份網美
會更喜歡love地標那種人造物
或者是跟大型公仔拍照
自然物的話首選就是跟海浪拍個一身潮濕
不然找個汽車旅館QK拍貴婦下午茶
cl112113 wrote:
一直有個疑問??在我...(恕刪)

你有去看過嗎?號稱花博結果都是一些便宜的普通花擺一擺,甚至還沒什麼花,全都是各種人工造景

cl112113 wrote:
哈哈他們喜歡看花喔...(恕刪)


我是剛好有認識的外勞,她一直要我帶她去中社花市看花,才知道原來外勞喜歡看花,那邊假日很多外勞在花市看花。

其實市府有規劃,是我們自己沒有去看清楚,民眾最愛人云亦云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